党内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理论思考(2)
二、价值地位:批评与自我批评关乎党的肌体健康
批评与自我批评在党的建设、党的运作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价值地位,是党的肌体健康纯洁的“党鞭”和“守护神”。
(一)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党内民主生活的灵魂。党的肌体健康依赖于对不健康因子的及时消除,而消除党的肌体中滋生的不健康因子总体上要依赖于深刻的批评与自我批评。这其中,尤其集中体现在批评与自我批评得以立足的组织化、制度化渠道——党的民主生活会上。领导干部要参加班子的民主生活会、过民主生活,这是我们党在延安时期就形成的好传统。民主生活会开得好不好,最关键的是看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否到位。1980年《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明确指出:“各级党委或常委都应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交流思想,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1990年5月中央印发的《关于县以上党和国家机关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的若干规定》,首次明晰了批评与自我批评在党的民主生活会中的定位。1997年1月中纪委、中组部印发的《关于提高县以上党和国家机关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质量的意见》,断言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提高民主生活会质量的关键,强调开好民主生活会必须在分清是非、团结同志、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价值指导下严肃认真地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民主生活会的召开包括很多环节,但是这些环节很大程度上都是辅助性的,真正精髓、精华的则是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经验表明:党内任何层面上的民主生活会,如果不能成功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如果不能让每个班子成员都来一次彻底的大洗礼、让每个毛孔都“出出汗”、让每个器官都“排排毒”,则基本上都是流于形式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党的民主生活会的灵魂所在,批评与自我批评深入到什么程度,民主生活会的整体质量就能提升到什么程度。
(二)批评与自我批评是维护党纪的有效方法。众所周知,严格遵守日常生活中的卫生规则,可以有效防止病菌侵入人体。同理,严格的党的纪律,也是保持党的肌体健康的重要举措。党的纪律是贯彻党的路线、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完成党的任务的重要保证。为防止党的纪律出现松弛的情况,必须对党员、干部经常性地进行提醒,这就要依赖于及时到位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有的领导干部之所以会违反党的纪律甚至在违法乱纪的路上越走越远、越陷越深,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人去提醒他、没有人愿意提醒他、没有人敢去提醒他,无论是来自上级、同级、下级的有效批评均处于缺位状态,而其自身又不能勇于开展自我批评。正因如此,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才深刻指出:批评与自我批评,“正是抵抗各种政治灰尘和政治微生物侵蚀我们同志的思想和我们党的肌体的唯一有效的方法。”〔1〕(P1096)2001年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也因此将批评与自我批评作为“坚持党的纪律、反对自由主义”的重要手段来看待,明示:“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们党抵御各种政治灰尘和腐朽思想侵蚀、纠正自身错误、解决党内矛盾、维护党的纪律的有效方法。”〔2〕(P21)
(三)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尊重党员主体地位的重要体现。党的肌体是由基础性细胞构成的,党的肌体细胞是8500万党员。党的肌体健康根本地要依赖于细胞的健康,而要保持党的肌体细胞的健康就必须充分发展党内民主、切实增强党员队伍的生机与活力。党内民主的实质是党员当家作主,大力发展党内民主、增强党员队伍生机活力就必须切实尊重和保障党员主体地位。党员主体地位是通过其权利和义务来体现的,而批评与自我批评就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从1945年党的七大第一次明确党员民主权利以来,党章中就开始有党员批评权的规定。1956年八大党章更是将批评内容扩展到对党员义务的规定中。1982年党的十二大党章奠定了现行党章的总体框架,党员在党内生活中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同时贯穿于党员权利与义务的规定中。按照现行的十八大党章:党员八项义务之一就是“切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勇于揭露和纠正工作中的缺点、错误,坚决同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党员八项民主权利之一就是党员的批评权,即党员有权“在党的会议上有根据地批评党的任何组织和任何党员。”1995年颁布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试行)和2004年9月正式出台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则明确了党员批评权的实现及保障。指出:“党组织应当鼓励党员在党内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支持和保护党员同各种违法违纪行为和不正之风作斗争。对于党员的批评、揭发、检举、控告以及提出的有关处分和罢免、撤换要求,党组织要按照规定及时处理。”
(四)批评与自我批评是解决党自身问题的基本手段。党自身存在的各种问题,无疑都是影响党的肌体健康的直接罪魁祸首。因此,保持党的肌体健康就必须及时查找和解决党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为党的肌体健康创造有利条件。“理不争不明,问题不摆不清。”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理”是通过真理标准大讨论争出来的,而党的建设、党的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则需要通过深入的查摆来理清。查摆问题需要借助一定的工具和手段,其中被实践证明较为管用的手段就是深入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所以,十六届四中全会才强调指出:“要加强党内生活的原则性,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并形成制度,提高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3〕(P34)改革开放新时期,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被很好地应用到党为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而组织开展的历次党内教育活动中,成为开展党内教育活动的应有之义,成为党解决自身问题、提升发展能力的重要依托。在1998~2000年开展的领导干部“三讲”教育活动、2005~2006年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2008~2010年开展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2013年起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均在查摆问题阶段深入开展了批评与自我批评,充分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对照检查了存在的问题。
三、现状扫描:批评与自我批评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目前党内批评与自我批评开展的总体状况是好的、效果是积极明显的,但与此同时,存在的问题也很突出。具体看来,党内批评与自我批评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表现在:
(一)批评自己“蜻蜓点水”。批评自己实际上就是自我批评。自我批评本质上是对个人工作、生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缺点、不足,甚至是失误、错误的全面揭示。说到底,自我批评就是要拿手术刀去解剖自己,使个人的病况一览无余地得以呈现,使周围的同志全面认清自己,以外力来督促整改提高。因此,批评自己一定要稳准狠地切中要害,不折不扣地深入灵魂与血脉。如果没有正确的自我批评意识和自觉性,开展起自我批评来往往是蜻蜓点水、浮于表面、大而化之,甚至成为了自我表扬。近来,反观一些领导班子、部门、单位人员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为查摆问题而开展的自我批评,确实存在着许多搞圆周运动、点到为止的不到位情况。这种自我批评中的蜻蜓点水问题,需要引起关注和重视。
(二)批评同事“隔靴搔痒”。同在一个班子、部门、单位中工作的同事,相互之间是非常熟悉的,每个人的优缺点、脾气秉性、工作态度与业绩,相互之间都是了然于心的。因此,按照常理来讲,同事之间开展起相互批评来无疑要便利的多,也更容易入脑入心。但在有些班子、部门、单位内,实际情况却远非如此。大量的调查发现:无论是在组织生活会、民主生活会或者其他会议上,同事之间开展起相互批评来多是隔空猜物、虚无缥缈、曲折迂回而远离主题,明明是同事身上存在的很清晰的问题、缺点与不足,但在进行批评时却不是直奔主题,而是故意绕来绕去、回避中心、词不达意,看似作了很深刻的批评,实则隔靴搔痒,达不到“红红脸、出出汗、排排毒”的目的。
(三)批评领导“变相表扬”。党章明确规定:党员有权在党的会议上有根据地批评党的任何组织和任何党员。言外之意表明,任何党员都可以对自己的上级领导、单位领导、分管领导、直接领导进行批评,指出他们存在的问题、缺点与不足,要求他们及时改正。但在实际的党内政治生活和组织生活中,让下属去批评领导、让下级去批评上级的难度是相当大的。在许多单位、部门中,领导、上级是掌管着人财物资源分配大权的。微观的党员个体能不能在与其他人的竞争中脱颖而出,除了个人努力之外,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上级、领导的支持及信赖。在这种上级、领导管控利益资源调配的现实体制下,如果没有强大的理想信念、大公无私的勇气作支撑,让下属、下级去批评领导同志明显地存在着“拿鸡蛋去碰石头”的悲壮感。这也就难怪在一些单位、部门中,批评领导演变为变相表扬,批评者成了令人啼笑皆非的“马屁精”。
四、症结剖析:批评与自我批评中存在问题的肇因
批评与自我批评中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复杂的、多维度的,是多个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具体分析下来,批评与自我批评中存在问题的肇因主要有:
(一)批评与自我批评在历史上被滥用。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尤其是自1957年反右派斗争以后,党内民主遭到严重破坏,党内政治生活越来越不正常。党内政治生活的不正常,其中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一我们党防身治病的重要武器被人为地滥用,成为了整人的工具。尤其是十年文革时期,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滥用更是达到极致,许多人因此被扣上“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牛鬼蛇神”的帽子。这种惨痛的历史记忆与痛楚延续下来,就使有的党内同志谈起批评与自我批评来仍然心有余悸,害怕因为拿起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而最后却将自己彻底“打倒”。这是党内的批评与自我批评难以正常、高效开展的重大历史肇因。
(二)对传统批评文化在认知上有曲解。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我国传统民族文化博大精深,其中就涉及到关于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如何开展批评的内容,谓之批评文化。在我国传统批评文化中,“吾日三省吾身”的自我批评之道是被极力推崇的,对国家事务开展批评的“进谏”之道也是被认可的。但与此同时,对传统文化的曲解事实上限制了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有效开展。例如,传统文化是讲中庸之道、是讲“和为贵”的。由此,被一些人曲解为“一团和气”、“满堂和气”,曲解为“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好人主义。再如,传统文化是讲“言多必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祸从口出”的。由此,被一些人曲解为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就是给自己找麻烦、是得不偿失的。凡此种种对传统文化认知上的曲解,是导致目前党内批评与自我批评不到位的文化肇因。
(三)党内庸俗关系学在背后作祟。中国人是很讲人情世故的,是很讲关系学的。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是典型的家国同构、熟人社会,历朝历代错综复杂的人情关系从一个侧面表明:玩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则能够“居庙堂之高”,搞不定必要的人际关系则只能“处江湖之远”。这实质上就是一种庸俗的关系学。这种庸俗的关系学被人自觉不自觉地运用到党内人际关系的处理中,于是在一些班子、部门、单位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过程中,就出现了“对上级讲恭维话、对同级说客气话、对下级讲赞扬话、对棘手的问题讲含糊话,万不得已需要提出批评也通常是客气话开头、希望话结尾”的不正常境况,从而完全将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真谛抛于脑后。
(四)批评者私心杂念过重。马克思指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党内存在的批评与自我批评不到位的问题,与其参与者对个人利益的患得患失、与其极端个人主义思想是有很大关系的。共产党员应该是一心为人民谋利益的,是不应有私心杂念的。党章指出:“中国共产党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除了法律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个人利益和工作职权以外,所有共产党员都不得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的党员、干部却因受市场经济负面因素的影响,过分看重私利、私心太重、杂念太多。表现为,考虑问题总是习惯于站在个人利益的角度,而不是党和人民利益的角度;总是习惯于关注私利,而不是公利。这种思维延续到党内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过程中,则呈现出从维护个人私利出发的“批评领导怕丢位子、批评同志怕伤面子、批评下级怕丢票子、批评自己怕丢份子”之境况。由此,使得党内生活中的批评与自我批评难以有效开展、难以达到预期目的。
五、规律遵循: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原则要求
党内的批评与自我批评不是无原则的,而是在坚持一定原则要求基础上进行和展开的。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9月在河北参加省委常委班子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民主生活会时,明示了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需要坚持的原则要求。他深刻指出:“批评和自我批评是一剂良药,是对同志、对自己的真正爱护。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需要勇气和党性,不能把我们防身治病的武器给丢掉了。忠言逆耳,良药苦口。作为共产党人,有话要放到桌面上来讲。批评要出以公心、态度诚恳、讲究方法,要实事求是、分清是非、辨别真假,切忌从个人恩怨、得失、利害、亲疏出发看事待人。”据此,为保证批评与自我批评真正准确到位,必须自觉坚持以下原则要求:
(一)实事求是、有的放矢的原则。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摆出自己或别人的问题以及缺点、错误、不足,以督促及时改正的过程。党内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否到位,核心是所摆出的问题是不是“真”的,所摆出的问题究竟是真实存在的还是人为判定的。这就意味着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自己或别人有什么问题,就摆出什么问题;是什么性质的问题,就批评什么性质的问题;是什么程度的问题,就批判什么程度的问题。万万不可违背实事求是原则,靠想当然、自以为是的主观猜测、主观臆断来开展批评,给别人乱扣帽子、歪曲事实或文过饰非。如果那样,被批评者是不服气的,与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预期价值设计也是渐行渐远的。
(二)出于公心、出于自觉的原则。批评与自我批评实际上是找毛病、查缺点,使自己或别人“亮相出丑”的过程。既然是这样,批评者自身一定要定位准确、站稳立场,慎用手中的批评权力,切勿使其受到不良企图、不当目的的污染。为此,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时必须慎用批评权,切实做到:相互批评要出于公心,自我批评要出于自觉。其一,批评别人要出于公心。批评别人要坚决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一切从党的事业发展和工作大局出发,不带有任何偏见、私心、刻板印象,不夹杂任何私欲、搭载任何条件。批评的过程中,要打破情面,讲党性、讲原则、以理服人,不搞干扰团结大局的无原则纠纷;坚持完全是为了解决问题、促进工作,而不是去借机达到其他不可告人的目的。其二,批评自己要出于自觉。自我批评要到位,关键是个人要出于自觉、有自知之明,如苏格拉底那样真正“认识你自己”。要切实正视自身缺点、不足或错误,说老实话、反映真实情况、暴露真实思想,不能只谈工作不谈思想、只讲成绩不讲问题、只讲集体不讲个人,不能就事论事、避重就轻、文过饰非。只有主动自觉地认清了自己,才能明晰自身存在的问题、缺点与不足,才知道如何通过开展自我批评去督促改变完善自己。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投稿辅导服务咨询与期刊合作加盟
陆老师联系QQ:
蒋老师联系QQ:
刘老师联系QQ:
联系电话:18015016272
17327192284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
期刊推荐
- 《校园英语》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吉林教育》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文教资料》 旬刊 省级
- 《科技风》半月刊 省级 科技类优秀期刊
- 《价值工程》旬刊 国家级 科技统计源期刊
-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半月刊 北大核心
- 《电影评介》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社科纵横》季刊 社科类优秀期刊
- 《求索》月刊 14版北大核心期刊
- 《中华建设》月刊 国家级 建设类优秀期刊
- 《继续教育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期刊
- 《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与技术)月刊 国
- 《新闻传播》月刊 省级 新闻类优秀期刊
- 《财会月刊》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体育文化导刊》月刊 体育类双核心期刊
- 《机械研究与应用》双月刊 省级 机械应用类
- 《公路交通科技》 月刊 北大核心
- 《教学与管理》旬刊 北大核心
- 《新课程研究》旬刊 省级 教育类优秀学术期
- 《中国医药指南》 旬刊 国家级
- 《高教论坛》 月刊 省级
- 《课程教育研究》 旬刊 国家级
- 《语文建设》 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教育发展研究》 半月刊 双核心
- 《学术界》 月刊 双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