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困境与出路(2)
第四阶段:繁荣期(2009年至今)。2009年,教育部研究决定增招3.8万名硕士研究生,全部用于应届本科毕业生全日制攻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同年全国工程硕士指导委员会下发了《关于制订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的通知,进一步优化了我国研究生的教育结构,满足了我国在建设创新型国家过程中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同时,有利于专业院校发挥优势,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推动行业的健康发展。
2009年开始推行全日制专业学位培养之后,由于研究生生源结构从原先的非全日制为主转变为全日制为主而发生了很大变化,进而使得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面临着巨大挑战。比如,对于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来说,虽培养目标都一样,但过去的非全日制在职工程硕士至少都具有3年以上的实践经验,进校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学习、补充系统的专门知识,而且不涉及就业分配,可以充分发挥学校的长处。而全日制工程硕士的生源一般都是没有实践经验的应届本科生,为达到工程硕士培养目标就必须在学期间加强实践教育,并且以此提高工程硕士的就业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可见,全日制工程硕士的培养模式要求与非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不同;显然,由于工程硕士培养目标与工学硕士不同,因此,其培养模式也不能等同于全日制工学硕士的培养。
但目前全日制工程硕士与工学硕士培养模式雷同,导致实践能力培养环节的重要性并未体现出来,专业实践地位弱化,专业实践环节与课程、论文关系不紧密,游离于培养方案外。
三、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改革路径
1.以行业为导向,把社会、企业纳入到整个培养过程中,进行培养模式改革
目前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为,培养目标上"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对工程硕士实践能力的较高要求,在招收对象上却与非全日制工程硕士招收的在职人员有很大差异,而是招收无任何社会经验的应届毕业生,培养形式为脱产全日制,相比较联合培养、委托培养等形式,培养中缺乏实践锻炼,拉大了学生现实能力与培养目标能力要求的水平差距,对高校原有的以课程教学为主的培养模式提出了挑战。工程硕士实践能力培养是以行业为导向,把社会、企业纳入到整个培养过程中,这对高校来说是很大的挑战。
2.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环节体系化、制度化建设
实践能力培养作为与课程、论文并肩的培养形式应学习课程、论文的逻辑关系,进行体系化、制度化建设。东南大学《计算机组成与结构》教学大纲根据预期的学生学习结果,明晰课程内容的教学要求,包括课程内容的习得即知识的习得和能力培养的要求,又将课程知识的习得提出七方面的要求,能力获得有6方面的要求。无论对知识还是能力方面的习得进行方法上的建议和时间上的安排。例如知识要求"了解单边拉普拉氏变换及其主要性质,熟悉电路的复频域模型及其计算方法,了解系统函数的概念。(9课时)",能力要求"表达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作业清晰、整洁地表达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步骤的能力"。教学大纲还明确了考核方式,"总评成绩=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明确要求平时成绩占10%,期末考试成绩占90%。
将专业实践作为一个课程体系,建立类似课程大纲的专业实践课程大纲。首先,专业实践课程体系与知识类课程体系建立联系,如设立或者将某些课程作为专业实践的先修课程,满足专业实践过程中的知识需要,当然不是所有的课程都可以作为专业实践的先修课程,应有要求,比如是学科/专业介绍性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与企业比较紧密的选修课程等。其次,还应将专业实践的目的、内容、考核方式、时间安排作出明确要求,使学生有目的地进行专业实践。明确学生在专业实践中能力应满足哪些方面的要求,例如独立完成项目的能力、有效表达和交流自己的意见、信息的能力等。选择合适的评估方式对专业实践效果进行评价。
3.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管理机制的变革与创新
目前各高校都已建立相应的专业学位教育与管理机构。如清华大学(核能与核技术工程)成立全日制工程硕士项目指导委员会,参与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和教学,监督和指导项目运行,以保证培养质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在主管院长的领导下,建立以学科带头人牵头的工程硕士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作小组,形成宏观管理、咨询与指导、监督与评估相结合的工作方式,成立专门机构,即工程硕士办公室,加强与企业人事组织部门的工作联系。
如何使管理机构切实发挥自身的作用和价值还需要以下管理机制的变革与创新手段:明确学校、学院、导师和企业在全日制工程硕士实践能力培养环节中各自的职责;构建网络化的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实践管理和考核体系;利用双导师制,加强对全日制工程硕士实习实践的过程管理。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辅导服务咨询与期刊合作加盟
陆老师联系QQ:
蒋老师联系QQ:
刘老师联系QQ:
联系电话:18015016272
17327192284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
期刊推荐
- 《校园英语》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吉林教育》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文教资料》 旬刊 省级
- 《科技风》半月刊 省级 科技类优秀期刊
- 《价值工程》旬刊 国家级 科技统计源期刊
-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半月刊 北大核心
- 《电影评介》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社科纵横》季刊 社科类优秀期刊
- 《求索》月刊 14版北大核心期刊
- 《中华建设》月刊 国家级 建设类优秀期刊
- 《继续教育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期刊
- 《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与技术)月刊 国
- 《新闻传播》月刊 省级 新闻类优秀期刊
- 《财会月刊》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体育文化导刊》月刊 体育类双核心期刊
- 《机械研究与应用》双月刊 省级 机械应用类
- 《公路交通科技》 月刊 北大核心
- 《教学与管理》旬刊 北大核心
- 《新课程研究》旬刊 省级 教育类优秀学术期
- 《中国医药指南》 旬刊 国家级
- 《高教论坛》 月刊 省级
- 《课程教育研究》 旬刊 国家级
- 《语文建设》 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教育发展研究》 半月刊 双核心
- 《学术界》 月刊 双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