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解释学视角下教育的理解过程(2)
(3)理解活动中言性。伽达默尔认为,语言是理解活动的普遍媒介,理解在本质上是语言性的,因为对象文本是存在于语言媒介中的,理解对象实际上就是一个语言的对象;再者,一切形式的解释都是语言的解释,解释完全是在以语言为中介的意义范围内进行的,语言是解释的结构要素;此外,理解活动的核心内容"视域融合"也是以语言媒介为必要前提的,语言是过去和现在实际融通的介质。基于此,伽达默尔指出语言问题是解释学的中心问题,所以解释学不能忽视语言问题。
2.教育中的理解
教育的过程就是在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通过对生活经验进行加工和改造转化到新的生活中形成新经验的过程。接受教育就是通过与外界相互作用,使认知结构不断成熟和发展,使个体经验得到不断扩展的过程,其主要目的不在于接受事实,而是培养创造力、想象力和洞察力,这也是教育的根本目的之所在。
教育用已经掌握了的关于对象以及对象关系的知识,帮助新的个体以应付对象的方式方法理解新的生活问题。学生通过理解教育课程、知识,使其与自己的人生经验碰撞、磨合、渗透,达到不同经验的真正融合。通过与学生的精神发展相互联系,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获得对生活的移情和体验,转化为学生的人生智慧,从而促使经验更新,引导其人格健康成长。理解成了展开学生人生存在的精神世界的过程,也即精神建构过程。因此,教育只有通过理解才能真正进入学生的精神世界,才真正地发挥作为意义世界的角色。理解成为教育发挥其意义和价值的引导作用得以成功的基础。
3.共识理论
与解释学具有内在联系的真理共识理论,为教育理解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该理论认为,共识的达成是只有通过对话才能实现的。现实生活中充满了差异性,社会上每个参与者的生活经验都是不同的,所以他们的前理解是千差万别的,只有通过在对话中的争辩与讨论、论证与反驳、证实与证伪才能使差异性边缘化或者最小化,才能使共同性得到增强,共识面不断增加,最后达到一种共同的认识。另一方面,人们在现实认识的基础上达成的共识不是静止的、固定的,它是随着时代的变迁会变得陈旧和果实,甚至被证明是错误的。那么,在新的认识基础上,人们会形成新的共识,这种新旧更替不仅是历史的必然,也是真理发展的必然。
依据哲学解释学及哈贝马斯的真理共识理论,笔者认为教育理解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共识"达成的过程,具体分为:谁的共识,对什么的共识,多大程度的共识,如何达成共识。
二、基于共识理论对于教育理解过程的分析
1.谁的共识
伽达默尔认为,理解现象存在于所有人和世界的一切关系当中,人类的社会生活发生着形形色色的理解的过程,构成了整个人类经验的基础。这种"理解"追求着真善美,不但是对"对象"的知识的获得,还是人性的体现域升华。
学生的精神世界的丰富与发展体现了教育意义的生成。通过理解,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实现自我发展。由于理解是理解主客体的交融和统一,教育中的理解关系表现为以下四种关系:社会与教师(理解主体)与学生(理解对象)、教师(理解主体)与教师(理解对象)、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的双向互动理解过程。
2.对什么的共识
在教学的宏观方面,要求社会对教育活动所要达到一种预期结果,期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怎样的结果。另一方面,作为理解双方的师生应该把对方当做平等独立的个体对待,尊重对方的个性,以平等姿态进行对话和交流,在对话与交流中保持一种开放、平等、谦虚和宽容的心态,互相理解,体现"理解"的精神。
从微观的教学层面来讲,强调理解的主体性和主观性,突出多元思维取向。教学必须要达到教师与课程设计者、教师与课程、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视域融合。
3.多大程度的共识
接受教育的人是直接的自然存在物,也是拥有意识和思维活动的社会存在物,此特殊性决定了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其理解也是连绵不断地在时空交织,而在理解的时间检验问题上又将未来的人纳入共识的范围。因此,必须围绕理解的中心,在延续的时空中围绕理解的焦点,划出一块合理的时空进行合理性的理解,达成共识。
(1)一定空间内的共识。理解是实现视域融合的基本条件。有效地在所传授的知识与学生的理解两者之间建立融合的意义视域是学校教育成功的关键。教育不是简单的传授与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地建构和重构的过程。任何理解都是在历史之中进行的,不可能有超越历史与传统的理解,教育中真正理解的发生是当每一个教育者和学生面对教育影响都会结合自己的历史、自身的"前见",结合自身的生活境遇和人生经验,显现知识的意义。因此在教育中主客体都要拓宽一定的空间,达成一定的共识。因此,在教育的过程中,真正的理解不是教师去试图克服学生的"前见",而是正确评价、适应和灵活运用这一"前见",及时调整教育内容和形式,从而促进学生的理解,形成学生的精神整体与知识或教育"文本"的视域交融和统一,从而形成新的视域,产生新的意义,促使真正教育的实现。因此,必须以理解者与被理解者为中心将共识的空间适当拓宽,在进行教育理解的过程中拓宽主客体的经验、自我知识和视野,帮助学生自我建构,整体发展。
(2)一定时间内的共识。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实现个体发展的需要,持续的学习过程贯穿人的一生。每个人必须在自己的一生中利用各种机会更新、深化和进一步充实经验,使自己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从共识的角度来看,意味着教育者不但要自我发展、自我完善,不断提高自我素质,接受新的知识和新的技术,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专业知识和能力结构的同时,还要考虑学生的终身学习要求,制订一定时期内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把未来社会发展纳入考虑范围的教育规划,以获得学生的共识。
(3)一定程度上的共识。教育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对话不是为了达成最后的一致,对话双方的差异性永远存在,对话的目的只能是求同存异,在此基础上达到新的更高的理解,从而不断突破彼此在理解和认识上的局限,因此理解具有多元性。这个多元性决定了学生在理解不同事物时所注入的不同情感体验,多元性也决定了学校教育应在提高学生理解能力的同时允许和创造更多的机会使学生在理解中进行创造性活动,使其与教育者达到一定程度的共识,使学生的个性良好发展。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辅导服务咨询与期刊合作加盟
陆老师联系QQ:
蒋老师联系QQ:
刘老师联系QQ:
联系电话:18015016272
17327192284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
期刊推荐
- 《校园英语》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吉林教育》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文教资料》 旬刊 省级
- 《科技风》半月刊 省级 科技类优秀期刊
- 《价值工程》旬刊 国家级 科技统计源期刊
-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半月刊 北大核心
- 《电影评介》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社科纵横》季刊 社科类优秀期刊
- 《求索》月刊 14版北大核心期刊
- 《中华建设》月刊 国家级 建设类优秀期刊
- 《继续教育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期刊
- 《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与技术)月刊 国
- 《新闻传播》月刊 省级 新闻类优秀期刊
- 《财会月刊》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体育文化导刊》月刊 体育类双核心期刊
- 《机械研究与应用》双月刊 省级 机械应用类
- 《公路交通科技》 月刊 北大核心
- 《教学与管理》旬刊 北大核心
- 《新课程研究》旬刊 省级 教育类优秀学术期
- 《中国医药指南》 旬刊 国家级
- 《高教论坛》 月刊 省级
- 《课程教育研究》 旬刊 国家级
- 《语文建设》 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教育发展研究》 半月刊 双核心
- 《学术界》 月刊 双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