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解释学视角下教育的理解过程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通过各种智力活动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促进学生最大限度地理解、知记知识,发展认知能力,提高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对理解的认知通常指的是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掌握新的知识经验,理解既是一种认知方式也是获得知识的手段。
近年来,教育领域的研究者们越来越关注解释学中关于"理解"的观点,希望通过大量研究,通过理解建构教育意义,通过理解沟通教育与学生的精神,不断丰富和实现教育的真正内涵。本文介绍和分析了解释学和共识理论的基本观点,指出在理解的过程中运用共识理论可以对理解过程作出融贯性解释,使相关主体在视域上彼此融合,从而更好地获得解释学对于教育教学研究的启示。
一、哲学理解、教育理解与共识理论
1.哲学中的理解
(1)"理解的历史性"。伽达默尔认为,由于人处在特定的历史环境、历史条件和历史地位,理解是人(此在)的一种"存在方式",因而理解也是具有历史性的,是受一定历史条件制约的。历史决定人们无法拜托理解的历史性,因而真正的理解不是克服这一历史性,而是正确评论和适应这一历史性。
在解释学理论中,有限性和开放性(无限性)的对立统一是经验的一般结构,其内在的历史性是经验有限性和开放性的基础,这与人存在的历史性是一致的,因而解释学经验是此在或理解者最基本、最原始的经验。在解释学经验中,强调主客交流,经验是理解者和文本相互交流、相互协调的"视域融合"的过程,主客体处于平等的地位展开的对话和交谈,不是一方控制、战胜另一方的过程。面对自身经验和新问题,既要承认经验的有限性又要保持对新经验的开放性,不断提出新问题才可能从对话中获得新经验。
(2)理解是一种"视域融合"。伽达默尔认为,理解所固有的历史性构成了偏见,而偏见则构成了解释者的特殊的视域。不仅不同的解释者各有自己的视域,而且不同的对象也有自己不同的视域,因为对象也有其自身固有的历史性。理解是一种"视域融合",是历史与现代的汇合或沟通。由于理解的对象是人及其一切活动,它们包括历史、文献、思想、创作等等文本。这些文本都是作者的历史"视域"的产物,当解释者以自己的现在视域去理解对象时就出现了两种"视域"的对立;而只有把这种对立"融合"起来,即把历史的融合于现代之中,构成一种新的和谐,才会出现具有意义的新的理解。与对象内容所包含的过去视域的融合,也就是拓宽自己的视域,使之与别的视域融为一体,因而理解作为一种视域融合的实质就是理解者个人自己的特殊性和对象的特殊性一起上升到一个共同的、更高的普遍,这种融合的结果便是理解者和对象都超越了各自原有的视域,从而达到了新的境界。理解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持续变化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新的理解又变成了"先入之见"或"偏见",即旧视域;它与更新的视域融合,又产生更新的理解……如此循环往复,理解就不断达到新的更高的水平。但这种循环不是向着某一个预定目标的运动,而是一种"真正无限的对话"。因而,无论就理解者来看还是就对象来看,视域都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们是通过视域融合处于不断的形成过程中。
伽达默尔还明确表达了这样一种看法:"真正的历史对象根本不是对象,而是自己和他者的统一体,或一种关系,在这关系中同时存在着历史的实在以及历史理解的实在。"①也就是说,在历史理解中主体和客体并不是二元分立的,理解的主体就在历史之中,而历史的真实亦在主体的理解之中,并不存在着离开理解主体的历史自身。历史既不是纯粹的客观对象,不是黑格尔的"绝对精神",也不是狄尔泰的"生命的自我表现",而是主客体的交融和统一。历史主客体的这种统一不只是显现在观念中,更重要地是显现在历史效果中。对此,伽达默尔明确指出:"一种名副其实的诠释学必须在理解本身中显示历史的实在性。因此我就把所需要的这样一种东西称之为'效果历史'。理解按其本性乃是一种效果历史事件。"①效果历史预先决定了什么是值得研究的,什么是研究的对象。"在一切理解中,不管我们是否明确意识到,这种效果历史的影响总是在起作用。"②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辅导服务咨询与期刊合作加盟
陆老师联系QQ:
蒋老师联系QQ:
刘老师联系QQ:
联系电话:18015016272
17327192284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
期刊推荐
- 《校园英语》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吉林教育》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文教资料》 旬刊 省级
- 《科技风》半月刊 省级 科技类优秀期刊
- 《价值工程》旬刊 国家级 科技统计源期刊
-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半月刊 北大核心
- 《电影评介》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社科纵横》季刊 社科类优秀期刊
- 《求索》月刊 14版北大核心期刊
- 《中华建设》月刊 国家级 建设类优秀期刊
- 《继续教育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期刊
- 《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与技术)月刊 国
- 《新闻传播》月刊 省级 新闻类优秀期刊
- 《财会月刊》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体育文化导刊》月刊 体育类双核心期刊
- 《机械研究与应用》双月刊 省级 机械应用类
- 《公路交通科技》 月刊 北大核心
- 《教学与管理》旬刊 北大核心
- 《新课程研究》旬刊 省级 教育类优秀学术期
- 《中国医药指南》 旬刊 国家级
- 《高教论坛》 月刊 省级
- 《课程教育研究》 旬刊 国家级
- 《语文建设》 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教育发展研究》 半月刊 双核心
- 《学术界》 月刊 双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