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与马克思异化思想比较(2)
(三)异化的发生动因:“强作妄为”与“异化劳动”。老子认为,现实的世界并不是“现成”的世界,而是依“道”不断“生成”的世界;“道”不仅是历史世界的本源,更是现实世界的基础;不仅“道生万物”而且道始终存在万物之中,即“道不离器”。“道”通过“德”使万物获得自然性,“德”是对“道”的自然性的分有,事物因“德”成为具体事物,这就是事物的存在合法性内在尺度,也就是说,万物的自然性是事物成为自身而非他者的终极依据。根据这一尺度和依据,世界万物的存在必然体现为“道——德——万物”的运化规律和自发秩序。可以看出,老子以其自然思想建构了自然主义的有机宇宙论,“道法自然”是一切事物存在、运行、发展的内在依据,同时也是对事物存在发展的外在要求。事物按照“道”赋予的自然性自行存在、自行发展,而人的任何外在的“强作妄为”都将改变事物的自然性,是有违自然的,是不合理的和不合法的。马克思直接从当前的事实出发,他用“异化劳动”的概念表明了这一事实:“劳动所生产的对象,即劳动的产品,作为一种异己的存在物,作为不依赖于生产者的力量,同劳动相对立。”〔3〕(P52)得到的结论是“工人生产的财富越多,他的产品的力量和数量越大,他就越贫困。工人创造的商品越多,他就越变成廉价的商品。”〔3〕(P51)“私有财产是外化劳动即工人对自然界和对自身的外在关系的产物、结果和必然后果。”〔3〕(P61)在此基础上,马克思得出结论:“从异化劳动这一概念得出私有财产这一概念。”〔3〕(P61)这样也就真正达到了对国民经济学之前提的批判,完成了马克思对于异化概念全新的唯物主义认识。
综上分析,对异化实质问题的思考上,老子基于“物我未分”的“自然性”前提,而马克思坚持的是“物我统一”的“对象性”前提。由此,老子认为异化的实质是由于人的强作妄为,使得人与世界出离“物我未分”的“道”的境界,人与世界背离“自然性”,人和世界异化为非“自然性”存在;马克思认为异化的实质是由于人的“异化劳动”,割裂人与世界的“对象性”,人和世界异化为非“对象性”存在。这些不同是显而易见的。尽管如此,我们也应当看到,马克思和老子都强调“主客分离”乃为异化的实质,在这一根本点上,两位伟大的思想家具有惊人的一致,只不过老子更强调“物我未分”的混沌自然,而马克思则强调“物我统一”的现实实践。这是洞察两位思想家对于异化实质认识的一把钥匙。
二、异化的结果
对“异化结果”的认识,无疑是建立在对“异化实质”认识的基础上的。老子和马克思基于对“异化实质”的不同认识,在“异化结果”对人而言、对自然而言、对社会而言等方面的见解具有诸多可资深入研究的不同之处。
(一)对人而言的异化结果:“成心机心”与“异己的关系”。据上文所论,老子认为具有“自然性”的“物我未分”状态是人和世界的本真存在状态。正是异化破坏了人的自然性,导致结果就是人性沦丧,人不再是具有“素朴之心”的人,而是具有“成心机心”的人。在老子看来,人由本真的存在变为异化的存在,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知识和智巧的蔓延。“智慧”导致的“成心机心”使人失去了素朴和自然,人心沦落,人道沉沦,素朴的人向外寻求成为出离道体的人;在形而下的层面,则成为追求物欲满足的人。“智慧出,有大伪,”〔5〕(P132)“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5〕(P275)“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5〕(P104)异化改变了人的自然生存状态,人的欲望膨胀,人的主体性增强,感性的欲望和理性的思维,使得人远离了婴儿般的自然状态,破坏了人的思维自然性,激发了人的智巧奸伪等思想,导致人的自然性丧失,人性沦丧。马克思则认为具有“对象性”的“物我统一”状态是人和世界的本真存在状态,这个状态就是实践(历史)的过程。因此,马克思认为,割裂“对象性”关系的“异化”及其在人身上所导致的结果,也必然体现为一种实践(历史)关系。马克思说:“人的异化,一般地说,人对自身的任何关系,只有通过人对他人的关系才得到实现和表现。”〔3〕(P59)而作为人类改造自然界的物质生产活动,则同时也就是人与人的关系的生产。马克思进一步指出:“通过异化的、外化的劳动,工人生产出一个对劳动生疏的、站在劳动之外的人对这个劳动的关系。工人对劳动的关系生产出资本家——或者不管人们给劳动的主人起个什么别的名字——对这个劳动的关系。”〔3〕(P61)
(二)对自然而言的异化结果:“朴散则为器”与“物化的自然”。老子以宏大的天道自然的视野去审视世界,认为天地万物平等且自然而然的存在,这才是世界的本真的存在,而异化从根本上破坏了事物的自然属性。老子认为:“朴散则为器”,〔5〕(P173)“朴”是事物自身合乎“自然性”,而人的智巧作用于“自然性”的事物上,形成符合人的需求的却不符合事物自然存在状态的“器”,从而导致事物的“自然性”流失,事物背离自身的“自然性”变成“非物”,从而遮蔽了事物本身所具有的自然状态及其所具有的无限可能性,进而引发事物在世界中的自然身份合法性危机,从而带来的是自然失序的灾难性后果。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原则”使人的劳动成为异化的劳动,人通过异化劳动,不仅扭曲了人自身的本质,使人成为一种异化的存在,同时也使得人与自然界的本真关系变得扭曲。自然界所具有的“表现和确认人本质”的价值被彻底否认,自然界完全被视为满足人生存的物质手段,自然界被“资本原则”统治的现代人所物化。同样,在“资本原则”下,人在将自然界物化的同时,将自己的本质所物化,人不再是目的,人成为人的工具和手段,物成为衡量人的价值的尺度,成为人本质的象征。在这个意义上才可以说,正是人和自然界都完全被物化,才导致了资本主义条件下,人对人、人对自然物的疯狂占有和掠夺,从而造成了资本主义社会人的生存危机以及生态危机的现代性悲剧。
(三)对社会而言的异化结果:“大道废有仁义”与“异化劳动导致异化的社会关系”。老子认为,社会也是“自然性”的存在,社会秩序不需要人为干涉,是自生自发的自然秩序,但异化否定了社会的自然性,打乱了社会的自然秩序,破坏了社会自然和谐,引发了社会的无序和混乱。“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3〕(P132)仁义、虚伪、孝慈、忠臣等现象都是社会的自然性流失后,社会关系被异化的结果。这种结果突出表现在国家政治上,就是统治者把“有为”思维移植到政治管理上,并且通过采用税收、礼法、尚贤等政治技术来加强对社会的技术化控制。政治原本的自然性丧失,进而导致政治退化,政治由自然秩序走向无序。“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5〕(P207)老子在这里指出了人类政治退化的机理:仁、义、礼、法等所谓人类文明以及伴随由此产生的人类投机取巧心理的发展,使得政治越来越远离自身存在的本质,从而由“自然性政治”退化到“工具性政治”。与老子“自然性”思路不同,马克思还是从“对象性”关系来说明异化对社会产生的结果。马克思认为,异化劳动生产出异化的社会关系,而异化的社会关系则使人同自己本身的关系成为“对象性”的实践关系,“人同自身和自然界的任何自我异化,都表现在他使自身和自然界跟另一些与他不同的人所发生的关系上。”〔3〕(P60)而“异化借以实现的那个手段本身就是实践的。”〔3〕(P60)所以,在马克思看来,现实的社会关系并不是来自单个人所固有的类本质或社会本质,而同样也是由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本身所生产出来的。这个社会关系,在资本主义社会就是私有制及其所导致的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
综上分析,对异化结果的认识,老子和马克思的思路不同。对人而言,老子认为异化导致人失去“素朴之心”,而具有“成心机心”;马克则认为,人通过“异化劳动”生产出“异己的关系”。对自然而言,老子认为异化使得自然沦为人的工具(器);马克思则认为,自然不再是人本质的体现,而是被人“物化”。对社会而言,老子认为异化导致了社会失序、政治退化;马克思则认为,“异化劳动”生产了资本主义私有制以及剥削和压迫的社会关系。两位思想家在这些方面的思想差异是显而易见的,根本上说,老子对异化结果的认识是从“自然性”寻求的,而马克思则是从“对象性”寻求的。当然,这种思想根本上的差异,也会导致对异化的扬弃认识的根本不同。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投稿辅导服务咨询与期刊合作加盟
陆老师联系QQ:
蒋老师联系QQ:
刘老师联系QQ:
联系电话:18015016272
17327192284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
期刊推荐
- 《校园英语》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吉林教育》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文教资料》 旬刊 省级
- 《科技风》半月刊 省级 科技类优秀期刊
- 《价值工程》旬刊 国家级 科技统计源期刊
-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半月刊 北大核心
- 《电影评介》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社科纵横》季刊 社科类优秀期刊
- 《求索》月刊 14版北大核心期刊
- 《中华建设》月刊 国家级 建设类优秀期刊
- 《继续教育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期刊
- 《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与技术)月刊 国
- 《新闻传播》月刊 省级 新闻类优秀期刊
- 《财会月刊》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体育文化导刊》月刊 体育类双核心期刊
- 《机械研究与应用》双月刊 省级 机械应用类
- 《公路交通科技》 月刊 北大核心
- 《教学与管理》旬刊 北大核心
- 《新课程研究》旬刊 省级 教育类优秀学术期
- 《中国医药指南》 旬刊 国家级
- 《高教论坛》 月刊 省级
- 《课程教育研究》 旬刊 国家级
- 《语文建设》 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教育发展研究》 半月刊 双核心
- 《学术界》 月刊 双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