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系统

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马修·阿诺德的知识话语(2)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02-20 14:20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高晓玲
分享到:

 

  “真正原初的踪迹”、“心灵的谜题”、“生命”的本源与归宿,不仅仅是阿诺德,也是维多利亚人所共同追求的“事物本相”。随着地质和考古发现的深入,在19世纪,面临时间和空间界限大幅延展的维多利亚人,对这些原初或根本问题更加好奇和迷惑。与此同时,他们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在历史和宇宙中的位置,他们通过科学、文学、神学等进行着“深深的探索”,然而对于这些终极问题,他们就像《米德尔马契》中研究“原生组织”的利德盖特一样,最终“一无所成”。阿诺德只能暂时放下这些原初问题感慨道,“这超越了我们的认识范围”,然后回到经验领域寻求一种相对可靠的知识。尽管如此,阿诺德所说的经验世界的知识与现代意义上关于自然科学的知识也并不等同。

  二、“学问”:科学与知识的差别

  阿诺德关于“事物本相”的说法早在他的《论荷马史诗的译本》中就已经论及:“多年以来,法国和德国文学,正如欧洲知识界一贯努力所做的那样,在于一种批评活动;在各个知识领域,神学、哲学、历史、艺术、科学,都致力于如实认清事物之本相(toseetheobjectasinitselfitreallyis)。”值得注意的是,阿诺德在这段话中把艺术与科学相提并论,称之为知识的不同领域。这与当代人对科学的理解有比较大的出入。受实证主义方法影响,我们现在的话语体系中所说的“知识”常常局限于科学知识,而阿诺德所说的知识则似乎包含了各个领域的认识。那么,他所说的“科学”是否另有所指?

  在《文学与教条》中,阿诺德大致用“自然知识”来代指科学,科学研究所获得的是“学问”,从事各个不同学科研究的学者被称为“专业人士”:[在神学研究中,]如果要想从事实中抽取出正确结论,特别需要拥有一种素质,可以称之为“洞察力”(perception),敏锐的洞察力。如果在其个别研究之外不具备这一素质,不具备我们所说的“文化”的话,这些人至多算是专业人士而已(amerespecialist)……仅有学问(learning)是不够的,还必须要有洞察力。智者有言:“我,智慧,与敏锐同在。”

  阿诺德在此文中批评了英国神学研究者们对于德国重事实的研究方法一味跟风的做法。他认为,仅依赖事实的研究成果最多只能称之为“学问”,而非“知识”;真正的智慧需要“洞察力”,拥有学问却缺乏敏锐洞察力的学者只能算是“专业人士”。与现代语汇中“专业人士”所包含的“权威”、“精英”、“内行”等正面意义相对,阿诺德的话语表达了对那种囿于专业壁垒、不懂贯通的研究方法的不满。

  在阿诺德看来,这些所谓的“专业人士”产出的不过是“工具性知识”(instmment,knowledge)。在与赫胥黎进行论战的文章《文学与科学》中,他论述了人性的四个组成部分:行为力、思想与认知力、审美力、社会交往和遵守规范的能力。阿诺德认为这些力量互相关联、相互依存,每种本性都需要得到满足。他特别强调,我们本能中有一种趋向:即把思想与认知力转化为审美力和行为力。然而,并非所有的知识都可以转化为审美体验和行动能力,这一例外就包括“工具性知识”,传播此类知识的人被称为“专业人士”。阿诺德指出,“专业性知识只能对很小一部分人产生作用,如果不能通过情感与审美力和行动力相关联,人类中的大多数人将会很快对此类知识感到不满和厌烦。”

  要了解阿诺德知识概念的复杂性,还需要澄清literature一词的多重含义,因为阿诺德认为,自己与赫胥黎的歧见源于对“文学”一词界定范围的不同。他认为:文学是一个宏大的词汇,可以指任何文字表述或者书籍印刷品。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和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可以称之为文学,所有我们通过书本获得的知识都是文学。赫胥黎教授所说的“文学”则是指“纯文学”(belleslettres)。他以为我说的学习最优秀的思想和知识是指学习现代各国的纯文学作品,仅此而已……至于“最优秀的知识”,当然包括了当代那些伟大的自然观察家和有知者。因此,除了了解文学艺术作品之外,是否应该把了解现代科学研究成果也看作文化的必要部分,我和赫胥黎教授在这一问题上并不存在真正的分歧。

  阿诺德用了大段篇幅阐述他与赫胥黎在提到“文学”时的不同指涉,他认为两个人的歧见并非根本性的,而是概念上的不同理解。赫胥黎对“文学”一词的使用接近现代人对于该词的理解,也预示了后来文学与科学之间日益加深的鸿沟。阿诺德的文章《文学与科学》与赫胥黎的文章《科学与文化》貌似无甚差别,却并不完全相同。“文学”与“文化”对于阿诺德而言,都指向“最优秀的思想和知识”,但这两个词在两篇文章题目中的先后位置相反,显示出两人关注点的差别。此外,阿诺德题目中的“文学”与“科学”消解了赫胥黎在文学与科学之间建立的二元对立关系,前者不仅大于后者,而且涵括了后者。

  从此节讨论可以看出,阿诺德的知识观包含了一种否定性思维方式:缺乏洞察力的知识只能算是“学问”,无法转化为审美力和行动力的知识只能称为“工具性知识”;他所说的“最优秀的思想和知识”,不仅仅指赫胥黎所说的“纯文学”或者纯粹自然科学领域的知识,而且指所有著述提供给我们的最优秀的思想成果。既然科学或者缺乏洞察力的“学问”无法为我们提供真正的知识,那么真正的知识应该是怎样的呢?这再次把我们带回到阿诺德的“文化”概念。

  三、“文化”:富有人情的知识

  “文化”是阿诺德思想的核心,与“甜美与光明”、“完美”等其他概念密切相关。如果我们仔细解读他对“文化”的定义,就会发现他的“文化”观念同时也是一种知识观念。他把“真正的文化”看作:通过阅读、观察、思考等手段,得到当前世界上所能了解的最优秀的知识和思想,使我们能做到尽最大的可能接近事物之坚实的可理解的规律,从而使我们的行动有根基,减少混乱,使我们达到比现在更全面的完美境界。

  这个看似宽泛的定义其实包含了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把文化看作“当前世界上所能了解的最优秀的知识和思想”不仅打破了知识的时空界限,其被动语态的表达方法(thebestthathasbeenthoughtandknown)也消除了学科之间暗藏的壁垒。

  其次,“事物之坚实的可知的法则”(thefirmintelligiblelawofthings)中“可知的”(intelligible)对于19世纪的英国人来说更有一番深意。华兹华斯在《丁登寺》中提到,自然所带来的宁静甜美减轻了“这不可知世界的重压”(theheavyandwearyweightofallthisunintelligibleworld)。科学在为维多利亚人解开一个个谜题的同时,也提出了更多的问题,让他们更加迷惑。正因为如此,他们才更加渴望具有确定性的知识,也就是阿诺德所说的“坚实的可知的法则”。不过,阿诺德的这个说法重点不在于找到怎样的法则,而在于其“坚实”和“可知”的一面,这更凸显出维多利亚人疑惑与彷徨的心理状态。

  二、“学问”:科学与知识的差别

  阿诺德关于“事物本相”的说法早在他的《论荷马史诗的译本》中就已经论及:“多年以来,法国和德国文学,正如欧洲知识界一贯努力所做的那样,在于一种批评活动;在各个知识领域,神学、哲学、历史、艺术、科学,都致力于如实认清事物之本相(toseetheobjectasinitselfitreallyis)。”值得注意的是,阿诺德在这段话中把艺术与科学相提并论,称之为知识的不同领域。这与当代人对科学的理解有比较大的出入。受实证主义方法影响,我们现在的话语体系中所说的“知识”常常局限于科学知识,而阿诺德所说的知识则似乎包含了各个领域的认识。那么,他所说的“科学”是否另有所指?

  在《文学与教条》中,阿诺德大致用“自然知识”来代指科学,科学研究所获得的是“学问”,从事各个不同学科研究的学者被称为“专业人士”:[在神学研究中,]如果要想从事实中抽取出正确结论,特别需要拥有一种素质,可以称之为“洞察力”(perception),敏锐的洞察力。如果在其个别研究之外不具备这一素质,不具备我们所说的“文化”的话,这些人至多算是专业人士而已(amerespecialist)……仅有学问(learning)是不够的,还必须要有洞察力。智者有言:“我,智慧,与敏锐同在。”

  阿诺德在此文中批评了英国神学研究者们对于德国重事实的研究方法一味跟风的做法。他认为,仅依赖事实的研究成果最多只能称之为“学问”,而非“知识”;真正的智慧需要“洞察力”,拥有学问却缺乏敏锐洞察力的学者只能算是“专业人士”。与现代语汇中“专业人士”所包含的“权威”、“精英”、“内行”等正面意义相对,阿诺德的话语表达了对那种囿于专业壁垒、不懂贯通的研究方法的不满。

  在阿诺德看来,这些所谓的“专业人士”产出的不过是“工具性知识”(instmment,knowledge)。在与赫胥黎进行论战的文章《文学与科学》中,他论述了人性的四个组成部分:行为力、思想与认知力、审美力、社会交往和遵守规范的能力。阿诺德认为这些力量互相关联、相互依存,每种本性都需要得到满足。他特别强调,我们本能中有一种趋向:即把思想与认知力转化为审美力和行为力。然而,并非所有的知识都可以转化为审美体验和行动能力,这一例外就包括“工具性知识”,传播此类知识的人被称为“专业人士”。阿诺德指出,“专业性知识只能对很小一部分人产生作用,如果不能通过情感与审美力和行动力相关联,人类中的大多数人将会很快对此类知识感到不满和厌烦。”

  要了解阿诺德知识概念的复杂性,还需要澄清literature一词的多重含义,因为阿诺德认为,自己与赫胥黎的歧见源于对“文学”一词界定范围的不同。他认为:文学是一个宏大的词汇,可以指任何文字表述或者书籍印刷品。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和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可以称之为文学,所有我们通过书本获得的知识都是文学。赫胥黎教授所说的“文学”则是指“纯文学”(belleslettres)。他以为我说的学习最优秀的思想和知识是指学习现代各国的纯文学作品,仅此而已……至于“最优秀的知识”,当然包括了当代那些伟大的自然观察家和有知者。因此,除了了解文学艺术作品之外,是否应该把了解现代科学研究成果也看作文化的必要部分,我和赫胥黎教授在这一问题上并不存在真正的分歧。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