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人性的赞歌
摘 要:在小说《小姨多鹤》中,严歌苓以主人公张俭、朱小环和多鹤三人之间爱恨情仇作为切入点,对两个女性形象竹内多鹤与朱小环的刻画入木三分,在她们柔弱的双肩上我们看到了战胜苦难的坚韧与人性的美,以及她们在苦难的生活中结成的跨越种族的姐妹情谊。严歌苓从张俭和多鹤,多鹤和小环关系转变的层层剖析中,阐述了爱是如何跨越民族仇恨、人性嫉妒和他人的排斥藩篱,从而突显人性的闪光。
关键词:苦难;竹内多鹤;朱小环;人性;真情
一、 苦难与历史的结合
严歌苓的小说《小姨多鹤》从四十年代写起,终于八十年代,讲述了普通百姓张俭一家的传奇经历。二战进入尾声,战败投降的日本将殖民统治时期移民中国东北进行“垦荒”的普通国民遗弃,16岁的日本女孩竹内多鹤就是其中一位。在摆脱同胞们刚烈的群体自戕仓皇溃逃之后,多鹤的命运已不能自主,中国大地上接下来波澜起伏的无尽岁月里等待她的是不可预测的人生。抗日战争结束后,多鹤作为传宗接代的工具被买回家,麻袋被打开的那一刻,她的人生就被翻到了另一页,从此多鹤柔弱的身躯开始承载太多的灾难。她的到来打破了这个传统东北家庭的平静,一个日本女人和一个中国女人在战争的硝烟中走进同一个屋檐下、同一个男人身边,在特殊年代演绎出畸形爱恋以及几十年人世沧桑,形成了多鹤和原配妻子泼辣的朱小环、一家之主憨厚老实的张俭的奇异三角关系。随着女儿和双胞胎儿子的出生,文化大革命如火如荼地展开,这种平静被打破,中日血缘混杂的家庭组合变得支离破碎,多鹤的身份成为重大的政治问题。最后,张俭让多鹤成为孩子们的小姨,并通过不断搬迁来掩饰多鹤的日本身份。小说巧妙地设计了一个二女一男的稳态之家,对于很多家庭来说,一家是难容二妇的,争风吃醋勾心斗角在所难免,但是这个三口之家却因为两个女主人性格上的巨大差异而取得了和谐。同为“妻子”,小环外刚内柔,能独当一面且遇事忍让,体现了更多的母性成分,而多鹤则外柔内刚,娇小羸弱却细心能干,体现了更多的女性成分,她们在性格的对立冲突中取得了互补的统一。本来为当今人们所诟病的一夫多妻的畸形家庭结构在特殊环境中大放异彩,成为苦难的缓冲物。就这样,多鹤和张家互相影响着,这两个女人用生命的力量支撑起了混乱历史中的家庭,让他们成为了不可分开的一家。
二、 两个来自不同国度的女人的传奇
多鹤与朱小环是小说中着力刻画的两位女主人公,作者用对于女性感同身受的细微体察,通过对二人言谈举止的描绘,成功地塑造了这两个鲜明的女性形象,刻画出她们迥异的个性,彼此映照且相映成辉,在这个荒诞而又不乏真实的传奇故事中,诠释了作者对人性的再书写。
(一)竹内多鹤:命运的顺从者
多鹤,一个温柔、安静、隐忍的女人,她具备了严歌苓在作品里探究的那种源自生命本能的女性吸引力,她懵懂天真、内心刚毅而又具有水性特质。战争结束时,多鹤被遗弃在中国的土地上,她变得母亲不是母亲,妻子不是妻子。“小姨多鹤”的称谓暗含了她名分的尴尬,但并不妨碍这个韧劲十足的女人在生活中扮演的“情人”和“妻子”双重角色。当她随着无法掌控的命运沦为人妾时,所能选择的必将是妥协和认命,这是她的性格承载在命运上的自然体现。多鹤每天过着自己的生活,勤俭持家,照顾好整个家庭的饮食起居。与此对比,朱小环却不会过日子、大大咧咧、不具备多鹤的温柔体贴,这样两个互补的女人就像这个家的两个支柱,相互扶持,少了谁都不可以。
多鹤是一个逆来顺受的女人,除了那次张俭故意把她弄丢,她历经千辛万苦回来后歇斯底里地打了张俭,其它时候她都隐忍着过活。小说中有句话算是对多鹤的概括,也是其宿命的谶语:“对于许多人来说,世上是没有多鹤这个人的。多鹤必须隐没,才能存在①”。可见,在当时的历史语境中,“隐藏”成了必然的选择。尽管多鹤在张家处于非妻非妾的尴尬地位,语言的隔膜、种族的差异以及心灵之间的障壁,都使多鹤倍感孤独与苦闷,但为了生存,她忍受着屈辱和悲愤,就像小说中写道:“她这一刻恨所有人,头一个恨让自己莫名其妙怀起孩子的中国男人”②。她低眉顺眼地生活在张家,并未想过要融入这个中国家庭,当少女多鹤变成小姨多鹤时,她想的是将来生一大堆自己的孩子,这样她就不再是孤身一人。 因为对于多鹤来说,生孩子除了给予她普通女人的身心体验之外,还多了一层意思,那便是“世上没有多鹤的亲人了,她只能靠自己的身体给自己制造亲人。她每次怀孕都悄悄给死去的父母跪拜,她肚子里又有了一个亲骨肉在长大”③,这样的意境,既酸楚又坚定。在三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她哼着日本儿歌哄大孩和二孩入睡,并且坚持用日本话与孩子们交流,似乎这是他们之间的纽带,是任何人都无法加入无法剥夺的部分。骨肉相连的母子亲情让她与孩子之间有了某种默契,也成为她最大的安慰和活下去的精神动力,尽管多鹤在张家没有人妻人母的名分,但她接受命运,甚至爱上了张俭,她以卑微弱小之身,努力扛起生活的重担,在贫穷简陋的张家忙碌着。她沉默隐忍地过着日子,同时也固守着流淌在血脉中的记忆,即使血缘上的母子关系无法更改,但是隐藏身份的卑微与她带给儿女的屈辱感成了一把深深刺在多鹤心里的利剑。丫头和大孩二孩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意识到与多鹤的特殊关系,正如小环所想“他们宁可选择家境更贫穷,更没什么可炫耀的父母做父母。她和大孩从小到大恐怕都感觉到这个家庭暗暗存在一团混乱,无法理出头绪的一团,把他们的出生也乱在里面④。”这种混乱与纠结使他们无法正常面对生活,因此丫头改写自己的出身,编造自己的家庭背景,最终却断送了人生的前程,这难道不是因为她发现自己关节圆顺、肉乎乎的双手和脖后永远长不完的胎毛与多鹤一模一样吗?当小环告诉大孩、二孩,小姨是他们的生身母亲时,两个男孩面容平静,没有说一句话,因为他们早就知道这个事实,并且为此受尽了委屈,甚至对这个家暗怀怨恨。生存在这种特殊家庭氛围中,逃避成了他们唯一的选择,每个人在面对多鹤的尴尬身份时都是软弱无力的,因为他们对抗的是整个时代和历史的错误。而多鹤呢,她经历更多的是心灵的炼狱,小说在她粗粝的生存表象和精致的心灵之间构成了一种令人痛楚的张力,她“真纯自然,没有心机,坚守柔弱胜刚的处世原则,更像中国神话故事中的神灵地母,默默地负载自然万物,具有无限的包容性与生命力”⑤,这正是严歌苓对文化交融人性沟通母性力量的一厢情愿而又真诚动人的期许。
(二)朱小环:命运的守望者
随着文字的流转,小说发展到最后,多数人的情感天平会在不知不觉中倾向于朱小环一边。这是一个泼辣、率性,而又崇尚自由恋爱的农村女人,她在被日军追赶的途中流产并失去了生育能力,因而感情生活凭空多出了一个“仇敌”。她曾经对自己的婚姻有着绝对的信心,但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她却不得不接受竹内多鹤这个“第三者”。朱小环虽然没有表现出“正房”高贵的姿态,却不乏冷言冷语和对多鹤敌意的防范,但是,人性的天然悲悯最终战胜了嫉妒,并在随后二人的相处中处处渗透着真挚的情感。她由最初的敌意、讽刺、嫉妒转为宽容、接受,并在面对苦难的生存中慢慢地释放其中,尤其在得知多鹤的悲惨身世后,她更加极力维护这个特殊的家庭成员,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声誉来保护多鹤和丈夫的私会,张俭入狱之后,又是她用尽办法支撑起这个濒临崩溃的家庭。朱小环正是这种以母性的力量包孕着丈夫张俭、入侵者多鹤与多鹤的孩子,表面上她是张俭的妻子,实际上她是这个家的主心骨,像母亲一般爱护并支撑着这个家。纵观朱小环的一生,她一辈子都在用刀子嘴掩盖对别人的关心,用豆腐心来安慰她的亲人。从她忍气接受与一个陌生女子共侍一夫,把丈夫一部分的爱分给多鹤,到后来被二孩伤了心以及张俭、大孩和女儿远赴日本,最后只剩下黑狗与她作伴,可见,她的一生就是“从一无所有到一无所有”的过程。朱小环就是那种泪水流在心里,笑容堆在脸上的女人,她所表现出的乐观和幽默让读者感受到的却是人生的沉重和她为一家人的生计所付出的艰辛,作者正是在这种悲剧和喜剧的冲突性中展现了人的生存的尴尬状态,而朱小环这一主人公恰到好处地延续了严歌苓一贯的“女性创伤主题”。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投稿辅导服务咨询与期刊合作加盟
陆老师联系QQ:
蒋老师联系QQ:
刘老师联系QQ:
联系电话:18015016272
17327192284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
期刊推荐
- 《课程教育研究》 旬刊 国家级
- 《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与技术)月刊 国
- 《价值工程》旬刊 国家级 科技统计源期刊
- 《高教论坛》 月刊 省级
- 《法制与社会》旬刊 省级
- 《中国教育学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语文建设》 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中国绿色画报》 月刊 国家级
- 《社科纵横》季刊 社科类优秀期刊
- 《求索》月刊 14版北大核心期刊
- 《财会月刊》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艺术品鉴》 月刊 省级
- 《中华建设》月刊 国家级 建设类优秀期刊
- 《教学与管理》旬刊 北大核心
- 《当代经济》 旬刊 省级
- 《新课程研究》旬刊 省级 教育类优秀学术期
- 《文教资料》 旬刊 省级
- 《学术界》 月刊 双核心
- 《吉林教育》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继续教育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期刊
- 《财经界(学术版)》半月刊 国家级
- 《电影评介》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公路交通科技》 月刊 北大核心
- 《新闻传播》月刊 省级 新闻类优秀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