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论孙少平性格背后的精神归属(2)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07-02 15:25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童子祥
分享到:

 

  四、性格背后的精神归属

  一部《平凡的世界》就是一幅苦难的生存画卷,但是作家的目的并不在于透过苦难“消费”现实悲悯的情感。主人公孙少平历经诸般磨难,这个过程中的现实与理想,情感与理性的相互调和与融合是他实现精神归属感的最终缘由。

  (一)现实与理想的双重归属

  理想作为人生理念的体现者,在现实中有其存在的理性基础,而当理想脱离现实,两者力量的反向撕裂就会造成巨大的悲剧力量,这正是《平凡的世界》这部小说中为何充满苦难的原因,相反,当面对现实,始终不放的理想,则是孙少平获得精神归属的支撑。透过孙少平的苦难命运,不难发现孙少平其实是一个富有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双重气质的人。他生长的极端贫瘠的黄土地培养了他现实主义的底蕴,而闯荡城市的魄力又赋予他理想主义的追求。无论是在原西县城上高中时的孙少平或是外出打工的孙少平,他都在为生计而发愁与奔波。到铜城煤矿工作是孙少平生活的转折点,虽然无须顾及生计,但要应对随时出现的意外,残酷的现实让他变得异常的冷静,每次的下井对他就意味着一场生命的洗礼。黑暗的矿井里谈不上理想,生活的全部便是尽可能延长生命的长度,尽情地享受稀少的人世温情。就连曾经无数次给他生活的信心和勇气,挚爱的女友田晓霞也突遭厄运,理想的爱情就此陨落。生命的严峻与冷酷,爱情的不幸与失落,这些都培养了他的现实主义精神。

  但孙少平同时又是一个极富理想主义精神的人。孙少平生长在一个理想狂热的年代,尤其知识分子的狂热理想成为这个时代的标记。论文范文贫穷苦难的生活逼迫着他要闯荡城市的勇气与理想。而他丰富的阅读体验更提升了他的理想主义价值观。正是凭借这理想之力的推动, 孙少平以犹如牛马般的勤奋,一步步走向了自己建构的理想。可以说,孙少平就是这样一个富有理想精神的现实主义者, 也是富有现实底蕴的理想主义者。而这两者的相互调和与融合使他放下了现实的负担与理想的虚妄,现实在理想的召唤下显得不那么艰涩,理想在现实的付诸中变得愈加美丽,原本压抑的精神内涵在现实与理想的相互合作下找到了终极关怀的归属感。

  (二)情感与理性的双重归属

  “一般来说在社会急剧变革时期容易产生历史和道德,理性和感性的悖反,产生历史评价和道德评价不一致的作品,具体表现在作家意识形态深处感到历史发展与道德完美的分离,合乎道德要求的不合乎历史发展规律,具有历史发展必然性的却没有道德的合理性。”[3]但是在《平凡的世界》中塑造了一系列既符合历史理性又符合道德情感的人物形象,孙少平便是其中的代表。

  高中时期,孙少平曾冒着生命危险勇救遭遇洪水围困的侯玉英,虽然她曾经伤害过自己;他也曾因郝红梅因偷手帕被抓时主动营救,虽然她曾经抛弃了自己。外出闯荡时期,孙少平进城做了揽工汉,他靠着自己的吃苦精神赢得了工头的信赖,在城里立住了脚跟,但当他发现工头欺侮可怜的小翠,他不惜丢掉工作,把工头教训了一顿并把自己的收入全部给了小翠。工作对他来说虽然很重要,但是亵渎做人的道德是不能容忍的。孙少平是我们社会呼唤的理想式人物,他的善良是情感上的自发之举,他的选择是理性上的审慎而为。对于孙少平而言,情感是传统的,而理性是现代的。这传统的情感实际上是其植根于土地的心理倾向、价值取向和人生经验,而现代的理性则是其在城市化过程中所形成的现代人格及观念。它们共同构成了孙少平外在的精神气质和内在的人格魅力。从一定程度上说,传统性的情感以其深厚的精神性,抵御着理性的侵蚀与颠覆,而现代性的理性以其包容的先锋性,修整了情感的不适与坚守,在现代文明不可逆转的进程中,命运的苦难不可选择,但情感与理性的互补使得精神力量回归到了它们本身最不可替代的一面。最终,铸就了孙少平的丰富性格和完美形象。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

  出版社,1995:56.

  [2]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

  9.

  [3] 陶东风.社会转型与当代知识分子[M].上海:上海三联书

  店,1999:13.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