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论孙少平性格背后的精神归属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07-02 15:25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童子祥
分享到:

 

  摘 要:小说《平凡的世界》着重笔墨于主人公孙少平的形象塑造上,孙的苦难的人生赋予了他鲜明的性格“烙印”,也进而成为他实现精神归属感的重要缘由。本文将通过孙少平的人生实践、人格升华与人性完善这三个方面,以更加宏观的角度揭示对人物性格造成影响的整体层面,进而透析性格背后的精神归属。

  关键词:孙少平 性格 精神归属

  小说《平凡的世界》作为20世纪80年代中国当代文学中的一击“重锤”,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从十年政治“阴影”中脱身而出的《平凡的世界》成为第一部全景式地描写中国当代城乡生活的长篇巨著。在人物塑写上,小说鲜活地刻画了形形色色的各阶层人物,尤其着重笔墨于主人公孙少平的身上。孙少平的淳朴持重、坚强果敢、情理并重的性格特质铸就了其光辉而理想化的文学形象。他在苦难的人生实践中始终保持了纯真善良的本性和自我实现的人格,如此鲜明的性格特征也成为他在自我精神的不断救赎中寻找到归属感的重要缘由,而这种归属感正是他所要实现的终极意义。因此,对孙少平人物性格的揭示与精神归属的挖掘,正是我们寻找其文学价值的意义方向。

  一、正视苦难的人生实践

  马克思说过:苦是人类生命意识所不可缺少的,没有对于苦的关注和深刻体悟,很难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尤其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人。[1]对孙少平而言,他是整个陕北大地上青年一代苦难的缩影。从一开始,他便挣扎在生存的边缘,生活带给他的不仅是物质的贫乏,更有精神的折磨。“他扭头瞧了瞧:雨雪迷雾的大院里空无一人,他很快蹲下来,慌得如同偷窃一般,用勺子把盆底混着雨水的剩菜汤往自己的碗里舀。他闭住眼,紧接着,就见两颗泪珠慢慢地从脸颊上滑落下来。”两个“非洲馍”的日子曾深深刺痛着他的自尊,衣不蔽体的生活曾一度让他感到苦恼难堪。但是贫穷没有使孙少平的意志受挫,反而在对意志的磨炼中衍化成一种精神满足的虔诚信仰。

  此后,他出走农村,奔向城市的洪流,与其说是对贫穷的拯救,倒不如说是他向着更为深层的苦难迈进。对于陌生的城市,他是一个没有自尊的廉价劳动力,即使后来进入了煤矿,成了煤矿工人,他也只是在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作交换的筹码。再说他的爱情,也是历尽磨难。与郝红梅的初恋,刺痛了他稚嫩的心,但是反思之后又支撑了他与生活抗争的勇气,也变得更加成熟和坚毅。与田晓霞的相爱让孙少平一度获得了理想中的爱情,沉浸在巨大的幸福中,但是当田晓霞意外去世后,孙少平经历了撕心裂肺般的悲伤,来到了他们曾经相约的杜梨树下寻求寄托。面对如此深重的精神创伤他只能靠牛马般的体力劳动来医治,重新唤起生活的信念支撑着他昂起头,迎接未来的生活。所以,苦难对于他来说,成为了人生实践的主题,并在不断的“变奏”中,加深了他对生命的理解。

  二、纯真善良的人性完善

  雨果说过:“善良是历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几乎优于伟大的人。”善良是人性的本质,宽容大度、无私奉献等品质都是以善良为基础的,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原动力。但是人性并不是完美无缺,同样具有美丑二重性。理性的人性是扬美抑丑,非理性的人性是无节制的自我膨胀。反思人性,洞察人性的弱点,才能避免人的行为堕入罪恶的深渊。小说中孙少平的个性价值和人性美则是在经历了无数次生命的磨难与挫折后体现出来的。

  因为贫困,使他过分自尊,他常常感到别人在嘲笑他的寒酸,因此对一切家境好的同学内心中有一种变态的对立情绪。[2]例如,孙少平在班长顾养民点名时,以不作声对班长进行有意挑衅,显然这完全是孙少平内心的嫉妒在作怪,并不关乎班长的对错。作家从现实主义出发,刻画人性的本能,展示人的性格裂变的过程。当孙少平的朋友打了顾养民,别人问他受伤的原因,他却以自己的不小心为脱口。当顾养民以自己的善良宽容化解了这场风波之后,孙少平陷入了对人性的困惑,他开始拷问自己的自私与否。他在反思中遏制、淡化着人的私欲,而增强、充盈着人性的美好与善良。当郝红梅出于自尊心的满足,发生了“偷盗事件”后,孙少平则尽己之力进行保护,平息了事态,此时的孙少平已经忘记了郝红梅当初的“背叛”,仅仅是出于本性的善良使然。这种对人性的拷问,对良知的回归与坚守,使他的仁爱精神在苦难中得以高扬,使他的灵魂在初恋的波折中获得了升华。越是在苦难的环境中,就越能体现平凡人身上那种真实的人性美。所以,在心灵上超越苦难的孙少平,突破了现实生活的苦难,为自己构建了一种理想的心灵模式,一种求真、求善、求美的人性完善。

  三、自我实现的人格升华

  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人”会不断地产生诸如生理、安全、爱、尊重和自我实现的基本需要,其中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的需要层次中最高层次的需要,即是指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发挥个人聪明才智的需要。但是现实社会在允许一部分人自我实现的时候,又是以抑制甚至剥夺另一些人的权利和机会为代价的,因此,当整个社会的道德律令——公平与正义受到忽视,个人与社会的矛盾由此便会加剧。

  孙少平无奈地处在了个人与社会焦灼的状态中。在小说的时代背景下,农民子弟想要改变命运的几率是极其微小的。但是这种不良的现实犹如弹簧一般,在给孙少平造成阻力的同时,也成了他奋斗的推力。一方面,农民身份的叛逃,形成了内在的“精神冲力”;另一方面,投奔城市之后,该何去何从,他又很茫然。这种“冲力”与“茫然”一直促使着他由农民变成工人的理想的实现。在中国社会的转型期,改革开放与市场经济激发了人的全部潜能,并给予极大的自由度去适应个人奋斗的程度。孙少平虽然活在低下阶层,做着最沉重又卑微的劳动,然而对此他却有自己的看法:“职业的高低贵贱不能说明一个人生活的价值。恰恰相反,他现在倒很热爱自己的苦难。通过这一段血火般的洗礼,他相信,自己历经千辛万苦酿造出的生活之蜜,肯定比轻而易举拿来的更有滋味。”在这个过程中,孙少平抛开了农村人固有的自卑与自尊,忍受了城市漂泊的巨大恐慌与失落,挺住了超越身体极限的艰辛劳作等意志、智慧、体力考验,执著地创造并实现着自己的人生追求。他以远大的理想、高尚的情怀和不断超越自我作为动力,他所追求的是一个全新的自我,他的人格在自我实现的过程中得到了超乎完美的升华。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