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礼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摘 要:“射”作为古代生产生活的弓猎活动,在后世延伸发展出非常重要的哲学意涵,形成“射礼”。而“礼”是中国古代民众思想行为重要的规范要素之一。所以,从“射”至“礼”,由“礼”及“德”,这与当今社会思想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进程颇为契合,对今天人们的社会生活和生产活动有其重要的价值体现。
关键词:射 礼 德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
毛泽东《沁园春·雪》指点江山,评点英雄人物,波澜壮阔,大气滂沱,叹为观止。但用“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来评价元太祖铁木真,实属文学夸饰,经不起推敲。史载:“夏人常八斤,以善造弓见知于帝(成吉思汗,笔者注),因每自矜曰:‘国家方用武,耶律(楚材,同前)儒者何用。’楚材曰:‘治弓尚须用弓匠,为天下者岂可不用治天下匠耶?’帝闻之甚喜,日见亲用。”[1]信手拈来的史料说明,成吉思汗很赏识重用饱学之士,不是只会动粗的赳赳武夫。他1206年统一蒙古,为元朝始祖。远征中亚、南俄,建立了庞大的元帝国,用“只识弯弓射大雕”一语带过太过简单。中国传统文化赋予“射”以丰富内涵,值得我们认真探讨。
一、“射”之源流与历史的辨析
有人认为“射”字和“矮”字的意思搞反了,主张“射”应该是“矮”。其实,楷来自隶,隶来自篆,篆书从金文甲骨文演变而来。金文和甲骨文里的“射”字中的“身”本是“弓矢”的样子,金文里面的“寸”实际上表示“右”手拉弓弦状。小篆“寸”字形,从又,从一,为指事字。“又”,为“右”的本字[right hand],象形。段玉裁《说文》注“又”:“此即今之右字。”左为弓矢右“寸”则寓人手,合起来便为引弓之形象。手在远古可作量度工具,因而以“寸”作偏旁的字有“法则”、“法度”之义。“矮”为形声字,“委”表声,“矢”表形,因箭矢在古代是常用之物,而矢的长短有一定之规,箭杆又格外正直,矢在汉字中隐含“长度有限”之意,如“矮”字之外还有“短”、“矬”等。
人是使用工具动物。人猿相别就在于借力打力,借助自然的互动作用来弥补自身的不足,与自然相抗衡,所谓“断竹,续竹。飞土,逐肉。”许慎《说文解字》言,“夷”字“从大从弓”,据此认定东夷人最早发明弓箭,最擅“射”道似乎不无道理。但从商周甲骨文金文字形看,“夷”中的“弓”是“尸”或“人”,与“弓”无关。依“从大从弓”便认定“夷”为弓箭民族未免穿凿附会。采猎先于农耕和养殖,弓箭的出现历史悠久。弓箭的使用延长了人的胳膊和拳头,此创世界各地均有,具有必然性,并非东夷专属。弓箭极大地提升了捕猎水平。“弓箭对于蒙昧时代,正如铁剑对于野蛮时代和火器对于文明时代一样,乃是决定性的武器”[2]。
二、从“射”到“射礼”,“射”必中“礼”,“射”必重“德”
冷兵器时代,平时的劳动生产工具,战时就成了作战兵器,十八般兵器无非是劳动工具脱变而来。进入阶级社会“御”“射”渐成为贵族必备的征战讨伐能力。体能好、技术精、能驾驭战车和弓弩,成为贵族必备才干。“御”“射”也成为擢拔人才的重要标准。“射”能中“的”,有其技艺体能要求、又有德行礼仪的考量。“中”与“不中”不仅取决于射手的手段和伎俩,也取决于心性。心燥气浮,患得患失,心有旁骛,射技再好,也难中“的”。反之,排除私心杂念,全神贯注才可以弹无虚发,“金石为开”。
《周礼·保氏》认为“养国子以道”必须包含“射”在内的“六艺”内容,德智体高度统一。“射”被赋予道德教化,秩序规范作用,融体态技艺、德性心智和礼制法度为一体。《射义》认为,“内志正,外体直,然后持弓矢审固,然后可以言中,此可以观德行矣。”能心平气和,敬心诚意,摈弃私心的患得患失,不受利益驱使,需要道德修为,否则会影响技术发挥。当然,“射”必中“的”,最要紧的是“射”必中“礼”,符合周礼。“礼”比技艺、德性、心智更重要。儒家认为“安上治民,莫善于礼”,因此“射”不仅仅是比技术,而且要求射手(羿者,司羿)“进退周还必中礼”。
可以说,一个“射”字内涵丰富,真可谓“德才皆备”,“内外双修”。传统“射”礼虽有糟粕,但有合理内核应予汲取。“牌品即人品”,行医治病亦如射箭,箭射不好,德行有亏。笔者虽不同意道德万能,也不奢望人人都是圣贤,但人有底线和良知,对医家而言“德”乃质量之保证。“儒达乃儒,医明是医”,医家之明,不仅在术,而且在道。有“术”无“道”,医而无“德”,则“喜惧为之灾,万金为之患矣”。沽名钓誉,唯利是图者必致医术低劣,医风败坏,沦为“含灵巨贼”。这个观点对诚信缺乏的现实生活很有针对性。医疗、食品、建筑、公权力部门都是良心职业,不可唯利是图,昧了天良。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投稿辅导服务咨询与期刊合作加盟
陆老师联系QQ:
蒋老师联系QQ:
刘老师联系QQ:
联系电话:18015016272
17327192284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
期刊推荐
- 《校园英语》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吉林教育》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文教资料》 旬刊 省级
- 《科技风》半月刊 省级 科技类优秀期刊
- 《价值工程》旬刊 国家级 科技统计源期刊
-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半月刊 北大核心
- 《电影评介》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社科纵横》季刊 社科类优秀期刊
- 《求索》月刊 14版北大核心期刊
- 《中华建设》月刊 国家级 建设类优秀期刊
- 《继续教育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期刊
- 《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与技术)月刊 国
- 《新闻传播》月刊 省级 新闻类优秀期刊
- 《财会月刊》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体育文化导刊》月刊 体育类双核心期刊
- 《机械研究与应用》双月刊 省级 机械应用类
- 《公路交通科技》 月刊 北大核心
- 《教学与管理》旬刊 北大核心
- 《新课程研究》旬刊 省级 教育类优秀学术期
- 《中国医药指南》 旬刊 国家级
- 《高教论坛》 月刊 省级
- 《课程教育研究》 旬刊 国家级
- 《语文建设》 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教育发展研究》 半月刊 双核心
- 《学术界》 月刊 双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