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系统

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论纳西族体育游戏的分类、特点及教学应用原则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07-02 17:14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和春云
分享到:

 

  摘 要:通过田野调查、文献资料收集,运用体育人类学、学校体育学的理论分类整理具有体育本质特征的纳西族民间体育游戏,使之成为纳西族地区各级学校体育课程的乡土教材,对丰富体育教学内容,促进纳西族地区新时期学校体育改革,有效传承和保护纳西族体育文化,切实落实素质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纳西族体育;游戏;分类;特点;教学应用原则

  中图分类号:G812.4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4.03.006

  纳西族体育游戏是纳西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增强民族意识、促进身体健康、改善人际关系、传承民族文化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研究、整理纳西族体育游戏,使之成为体育教学的内容和手段,对推进纳西族地区的体育教学改革,保护和传承纳西族体育文化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1 纳西族体育游戏教学应用的意义

  20世纪以来,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使丽江的纳西族社会从以农耕为主兼有畜牧的社会模式直接进入了现代社会。这种社会巨变使蕴藏着独特健身价值和人文关怀的纳西族传统体育逐步失去了赖以存在的经济文化基础。部分纳西族传统体育顺适旅游业的需要,或变成了舞台艺术,或按现代竞技体育模式进行改造,但其结果越来越远离了其关注人全面发展的本源。因此,通过纳西族体育游戏的教学应用唤起更多纳西族青少年的民族文化自觉,并重新审视纳西族民间体育游戏的健身及人文价值就显得尤为重要。

  另外,进入21世纪后,中国迎来了新一轮的体育课程改革。特别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体现了将素质教育的理念落实在课程标准中的极大努力。力图突破学科中心,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体育经验、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健康状况的变化等等新的要求就成了体育课程的新特征。特别是强调了课程的分级管理和教师在体育课程建设与实施中的作用[1]。促使体育教师由过去被动实施教材内容转变成了体育课程的设计者和实施者。因此,极富民族特点的纳西族体育游戏进入课堂,可以为体育教师提供更多的乡土体育教材内容,加大他们对教材的自主选择,丰富体育课堂内容。纳西族体育游戏中蕴藏着丰富的纳西族体育文化内容,特别是纳西族的学生在接受这些体育文化时也自然增加了民族文化教育,感受到了纳西文化的人文关怀。同时,这些纳西族体育游戏还缺乏理论上总结与提炼,也给广大体育教师留下了创新教材教法的空间,这对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体育课程改革是有积极作用的。

  2 纳西族体育游戏的分类

  纳西族体育游戏大体可分成智力游戏、身体接触对抗性游戏和非身体接触对抗游戏三大类。

  2.1智力游戏

  智力游戏又可以分成为非身体活动性智力游戏和身体活动性智力游戏两类,对培养青少年的反应能力、判断能力及良好的心理素质有较好的作用。非身体活动性智力游戏在安静的状态下进行,旨在培养少年儿童的注意力、耐心、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等智力及非智力因素。如:逼死棋、碰撞棋、大王棋、东巴棋等棋类活动。其中碰撞棋较为简单,主要适应于十岁左右的小孩,其它棋类则相对复杂适用于成年人和青少年。身体活动性智力游戏,除了强调身体活动能力外,参与者还要有说唱、心算的能力。这类活动以“次柯余柯金”、 “鲁侧拱”(抓石子)、“蛇、蛙、蜈蚣”最具有代表性。

  2.2身体接触的对抗性游戏

  第一类身体接触的对抗性游戏强调腿部的活动。明代木增诗句“飞红舞翠秋千院,击鼓鸣钲蹴鞠场”描写了古代纳西族地区上流社会开展蹴鞠的场面。由纳西族古代“蹴鞠”游戏演变而来的“踢猪尿泡”游戏,以及东巴祭天仪式后举行的 “老美老古余”游戏均属于这类游戏。如“老美老古余”(老虎抱蛋)游戏中,扮母虎者,要用手脚着地的方式将身下的虎蛋(可用石头等物品代替)护卫住。其他的游戏参与者则用手去掏“虎蛋”。充当母老虎的游戏者用脚去踢掏蛋者,被脚踢到则轮换去当母老虎。纳西族先民认为红虎是纳西族第一代武师,因此,游戏中含有纳西族武术腿功的攻守喻意。此外还有纳西族民间盛行的“斗鸡”游戏也属于此类游戏。

  第二类身体接触的对抗性游戏主要用手臂和头部的力量。如:“纳西摔跤”,游戏者用双手抓住对方的肩膀,用推、拉、拐、压的方法迫使对方失去重心胜,而禁止用脚部动作。扭锄头棒等游戏也主要用手腕的力量。此外,两人拉绳拔河、顶牛等等对抗性游戏,这些游戏主要体现了头颈及上肢的力量。

  第三类身体接触的对抗性游戏为集体打斗游戏。这类游戏对培养青少年勇敢机警、团结合作的精神极有帮助,同时还能培养他们的反应速度、奔跑能力、手臂爆发力、投掷的准确度等。如流行在乡村的模仿古代部落战争的“打土巴战”和“叠人打斗”游戏等等。

  2.3非身体接触的对抗性游戏

  此类游戏在纳西族地区有很多,如“打陀螺”等。 “打陀螺”,纳西语叫“地跺螺”。与其他少数民族地区所不同的是,纳西族地区“地跺螺”的游戏性体现在从制作到最后“玩”的整个过程。究竟谁的“地跺螺”更好,除了形态以外,还得靠它的响声和强大的旋转力来进行评定。此游戏的玩法很多,可让“地跺螺”在地上旋转时互相碰撞,最后倒地的为胜者,还可用放“地跺螺”的方式去砸对方的“地跺螺”,砸到者为胜。“地跺螺”既是一种游戏也是青少年学习纳西族传统木匠手艺的第一课。体现青少年动手能力和创造力的游戏还有玩泥巴。用沾土合上水,随游戏者的兴趣捏造各种各样的造型。也可以玩“放泥炮”。即用这种泥捏成一个小碗状,让小泥碗碗口朝下用力砸向平整的地面,让其“爆炸”。然后,缺口大者取对方相应的泥来填补泥炮的缺口,最后所获泥多者为胜。产生于旧石器时期“飞石索”,既是纳西族的狩猎工具,也是纳西族的游戏取乐的手段[3]。纳西族进入农耕生活后,飞石索等投准游戏演变成了类似于中国古代的“投瓶”的“投掷果核”游戏。这些游戏,既能满足青年少年的好胜心理,也能在游戏中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想象能力。还有一类非身体接触对抗性游戏适应女性参与。如跳橡皮筋、翻线、跳猪头等众多的游戏。这类游戏运动量不大,主要体现一种技巧性、灵活性和体育的审美意识。

  除了以上这些游戏以外,纳西族地区还按不同的季节开展荡秋千、放风筝、磨秋、跳绳、跳沟、射箭、爬粮架、打连杆等非身体接触的对抗性游戏。

  3 纳西族体育游戏的特点

  3.1娱乐性

  “人自身的和谐、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人与社会和谐”是纳西族传统的思想观念。这种观念也影响到纳西族大多数体育游戏的表现形式。因此,大多数纳西族体育游戏竞技性较弱而娱乐性较强。如上文提到的“踢猪尿泡”游戏,在少年儿童争抢“猪尿泡”的过程中有对抗,但没有什么规则可以判断谁胜出,一般随着猪尿泡的爆裂,游戏也在欢快的气氛中结束。“投掷果核”等游戏则更突出的是一种全民参加的娱乐性。这些都是与游戏的娱乐本质是一致的。

  3.2健身性

  纳西族体育游戏多数体现一种娱悦身心的功能,突出的是娱乐性,但很多游戏已经具有独特的健身功能。跳皮筋、跳绳、跳猪头等以活动腿部肌肉为主的游戏,还有能够锻炼全身肌肉力量的叠人打斗、纳西摔跤等等。

  3.3教育性

  纳西族体育游戏中有大量约定俗成的规则,对参与者而言可以充分感受到体育的“规则效应”,从而把游戏中养成的行为延伸到纳西族的社会生活中去。另一方面,“老虎抱蛋”、“射杀仇敌”、“拾柴赛跑”等游戏,本身就是纳西族东巴仪式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学生在参与的过程能了解到纳西族体育游戏产生的历史背景、民俗风情、传播过程和典故内涵,激发起学生的爱国热情和不屈的尚武精神,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向心力。

  3.4季节性

  纳西族的体育游戏有很强的季节性特点。如荡秋千常常在春节举行,投果核、地跺螺等等游戏则在秋季进行,“玩泥巴放泥炮”则多数在夏天进行。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