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加强我国林业资源合理开发与利用对策措施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04-03 21:24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王志岭
分享到:

 

  【摘 要】我国是森林覆盖面积人均最少的国家之一,但每年因为国民经济建设所需要的木材量却在逐年增加。如何解决森林保护与经济建设的矛盾,合理利用森林资源一直是重中之重。要解决这一矛盾,就要采取措施,做到利用和保 护并举。对于林业建设来说,保护资源和开发利用不是一对矛盾,而是建设工作的主要 内容。要做到在注重保护的过程中合理开发,使得林木的更生以及生态处于平衡状态,实现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关键词】林业资源;合理开发与利用;对策措施

  1.林业资源的概念

  林业资源主要是指林地和森林资源。林地资源主要指用于生产和再生产森林资源的土地,属于人工培育的林木,是林业生产最基本的生产资料。而森林资源是以林地资源为载体,它是一个综合的概念, 所包含的内容除了林木资源以外,还包含着和森林有关的内容,比如林区内的天空、土地、水源、动物和非森林植物等,可以说,森林资源是林区范围内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的总称。

  2.制约林业资源合理开发与利用的主要因素

  2.1森林管护强度大,公众对于如何合理利用林业资源认知度不高

  林业资源所包含的生物资源远远超出了林木的范围,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管护范围的不确定,使得在管护林业资源时,要常常面对各种利益群体的诉求。再加上从人力资源角度来看,所要管护的范围远远超过了目前的人力。同时,国家在管护上投入的经费过低,管护条件艰苦。很多林区涉及到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纷争,使得管护难度进一步加大。

  2.2科技人员数量 少,林业资源地开发缺乏科技含量,导致效益低

  长期以来,因为各种客观原因,导致林业科技人员从业人数少,尤其是林业开发所需要的高科技人员数量更少,再加上林业基地内科研条件差,无法完成相关的研究, 如此恶性循环,使得林业基地所掌握的科技力量薄弱,无法吸引资本对林业资源保护地投入。这种状况持续下去,势必影响林业资源地开发和再利用,也使得林业资源的开发潜力无法得到充分地发挥,造成极大地浪费。

  2.3林业资源产业化水平较低。机制不够健全

  由于环保理念深入人心,国家对林木资源采取了保护措施,严禁砍伐天然林。这就使得以木材加工为主的林木企业以及木材加工企业纷纷停产或者转产,林业开始向生态林和经济林的建设转变。虽然一段时期以来,林业资源得到了保护,林木覆盖率有所增加。但是由于产业水平低下,在效益方面无法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尤其是在经济格局方面,无法达到配套产业规模,缺乏市场环境和因素,造成了品牌缺乏、经济效益滑坡的局面,使得整个林业的经济产值远不如预期,发展前景黯淡。同时,在所有权纷争上,林业资源存在着产权不明,股权不清的状况;另外,还有许多林业资源因为历史问题,在产权、股权和经营权上存在着打乱仗的局面,有了利益都来抢,需要负责时都躲开。如此机制不全,自然也就制约了林业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

  3.林业资源合理开发与利用的主要措施

  3.1加大改革力度,大力推进林业产权制度改革

  要克服 目前的消极因素,就必须在林业政策上进行调整。目前实行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必须不断地加以完善,要去掉不利林业合理开发利用的因素,为林业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坚持谁开发谁受益的原则,在林地使用权的承包和开发、转让上大胆探索、解放思想,保护林业资源开发者的积极性。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