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系统

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中国—印度双边贸易竞争性和互补性及发展前景(3)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11-03 10:57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李春顶 彭冠军
分享到:

 


  (一)中印同为高速增长的大国,发展阶段差异明显,经贸合作的空间大

  截至2011年,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印度是第十一大经济体,两国经济总量和规模大,经贸合作具备潜力。经济总量的实际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GDP为74260.9亿美元,印度为14300.2亿美元,且两国近五年的GDP增长速度都很快,基本都在7%以上(世界银行WDI数据)。具有如此经济发展潜力的大国,在经济贸易合作上的空间是毋庸置疑的。

  在发展阶段上,两国存在较为显著的差距。以人均GDP衡量,2010年印度的人均GDP为1410.3美元,而中国已经达到4428.5美元,是印度的近4倍(见图7)。两国发展阶段的差别决定了两国产业之间主要体现互补性,具有经贸合作的空间。

  (二)中印产业结构存在差异,经贸合作具有可行性

  中国和印度的产业结构中,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存在较大差异。中国国民经济结构中,第二产业(工业)占据主体地位,约占GDP的45%;第三产业(服务业)其次,约占GDP的40%;而第一产业(农业)所占比重最小,约为10%。印度结构与此不同的是,其第三产业(服务业)非常发达,约占GDP的55%;第二产业(工业)只占GDP的约25%;而农业占GDP的约20%(见图8)。这样的结构决定了,中国的优势产业在工业,而印度的优势产业在服务业,双方的经贸合作具有现实的可行性。

  (三)中印经济发展模式不同,决定了相互贸易的可能性

  中国的经济增长是以外向型发展为主,现在正逐步转向扩大内需;而印度的经济增长是以内需为主,然后再扩大外贸。这些显著差异决定了中印之间的贸易具有可行性和发展空间。

  中国和印度在过去的几十年都经历了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的发展得益于较高的投资率、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大量外国直接投资、以及以出口为导向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出口和投资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印度更重视服务业、技术创新,经济发展主要实施的是以消费为基础的增长模式,是明显的以内需为主的内向型发展模式。以2010年中国和印度经济增长数据(见图9)为例,出口货物贸易和投资占中国GDP的比重分别为50.2%和47.8%;而印度出口货物贸易和投资占GDP的比重仅为31.7%和34.8%;中国的储蓄率占GDP比重也远大于印度(中国为52.9%,印度为33.7%)。

  (四)中印同属发展中国家、地理位置比邻,具有经贸合作的基础

  中国和印度都属于发展中国家,且都是近年经济发展成绩突出的新兴市场国家和“金砖国家”,相近的类型有利于相互之间的沟通与协调。同时,中印地理位置比邻,不仅贸易的成本较低(至少运输成本较低),同时文化和地理位置上的趋同对于相互理解和沟通也是有益的。这为中国和印度的相互贸易提供了合作的良好基础。

  (五)中印贸易的竞争性与互补性分析证明了两国间贸易存在发展的潜力

  中印贸易的竞争性和互补性分析已经证明,中印贸易的竞争性不强,互补性突出,尤其表现在中国货物贸易与印度服务贸易的互补、中国工业制成品与印度大宗商品的互补、中国建筑服务业与印度商业服务业的互补。未来中国和印度之间的贸易发展潜力较大。

  (六)中印经贸合作关系和外交关系有很大改善,相互贸易的外部条件良好

  中国和印度近年来领导人互访频繁,相互沟通与交流合作的外交关系稳定友好;同时在经济贸易领域达成的合作协议很多,有关中印区域贸易安排和自由贸易区的协调与研究工作也在积极进行中。这些友好的外交和经贸关系为中印之间的贸易创造了优良的外部环境,有利于推动贸易发展。

  近年来,中印两国首脑高层次和高频率的外交活动,解决了两国关系中很多棘手的外交难题,如破解西藏-锡金问题,确立边界谈判政治指导原则、把加强经贸合作作为两国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核心问题,建立两国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定期互访机制等。中印关系在新世纪实现了全面发展,进入到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这一良好的政治、外交和经济关系,为两国之间的未来贸易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七)中印贸易发展中的不稳定因素和障碍亦不可小觑

  中国和印度贸易中的不稳定因素和难题主要包括:

  第一,印度对华出口产品基本是原材料和矿产品,多年来这一结构没有实质的改善,印度有沦为中国原料供应国的忧虑,这会挫伤印度与中国贸易的积极性。

  第二,中印虽都为新兴大国,但两国经济发展的差距在拉大,在贸易上印度对中国具有竞争力的制成品需求非常巨大,印度会担心对中国的依赖加大,从而会有打破这种局面的想法,不利于中印贸易发展。

  第三,印度政府已经意识到制造业是提升印度竞争力和解决就业的关键,并开始重视制造业,将其作为发展的引擎,并希望通过与日本、韩国和美国的合作,引入外商直接投资。这种发展模式某种程度上是在复制中国的模式提升制造业比重,在此过程中,印度很可能会越来越抵制中国产品对印度的出口。

  第四,中印之间的政治和外交关系错综复杂,存在不稳定因素。如中印边界问题和西藏问题,复杂难办的中印巴关系,微妙的中美印关系等。这些因素都不利于未来中印贸易的发展,如果不加以重视和妥善处理,可能会给两国之间的贸易发展带来较大困难。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