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系统

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中国—印度双边贸易竞争性和互补性及发展前景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11-03 10:57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李春顶 彭冠军
分享到:

 

  摘要:全球金融危机之后,金砖国家和新兴经济体之间的经贸合作迎来了黄金发展期。中国和印度作为规模巨大的毗邻经济体,相互经贸发展前景广阔。从中国和印度的贸易发展现状出发,实证分析了相互贸易的竞争性和互补性,进而探讨贸易合作的前景;发现中国和印度之间贸易发展的潜力巨大,互补性大于竞争性,经贸合作富有开拓的空间;政策上建议加强中印经贸合作。

  关键词:中印贸易;竞争性;互补性;发展前景

  中图分类号:F752

  中国和印度是经济规模巨大的发展中经济体,同时地理区位上临近,相互经贸合作由来已久,具有发展的空间和潜力。两国之间的经贸合作机制建设随着相互之间经贸往来的增加摆上了越来越重要的议事日程。2014年9月18日,印度政府官员宣布,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印期间,两国签署了五年期经济和贸易合作协议。未来中印之间的经贸合作将是一个重要的议题,本文基于这一背景分析中印贸易的现状,竞争性和互补性,并分析两国之间贸易发展的前景,以便于全面认识中国和印度之间的贸易发展。

  一、中印双边贸易的现状

  中印双边货物贸易在2000年之前处于稳步增长时期,整体相对规模较小。而在2000年之后,进入快速增长期。目前,中印两国已经成为相互非常重要的贸易伙伴,尤其对印度来说,中国已经是其最主要的贸易伙伴之一。截至2011年,中国是印度第三大出口市场,第一大进口来源地,占印度出口份额的7.91%、进口份额的11.78%;印度是中国的第七大出口市场,第二十大进口来源地,占中国出口份额的2.66%、进口份额的1.34%(见表1和图1)。

  从近年中印两国之间贸易增长的数据看,双边贸易发展迅速。2000年中印贸易总额为29.1亿美元,到2011年已经增长到739.1亿美元,增长了25.4倍,平均每年增长221.8%,远高于同期中印两国各自的对外贸易增长率。从出口和进口分别来看,中国对印度出口在2011年达到了505.4亿美元,进口为233.7亿美元;而在2000年时这两者才分别为15.6亿美元和13.5亿美元。中印贸易中,中国在多数年份处于顺差地位,2011年中国的顺差达到271.6亿美元(见图1)。

  从中印之间贸易所占各自贸易总额的比重看,印度对于中国市场的依赖程度要远高于中国对其依赖程度(图2)。在中国和印度各自的贸易顺差中,中印之间贸易差额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2011年,中国的贸易顺差中,中印之间贸易的贡献占到17.53%;而印度的贸易逆差中,中印之间贸易的贡献占到18.94%①。

  从中印货物贸易的产品结构看,印度对中国出口的主要是初级产品和半成品及原料和矿产等,而中国对印度出口的主要是机械等工业制成品。中国对印度出口的产品主要集中在机器和运输设备、原料类工业制成品、以及化学和相关产品。2011年,该三类产品的出口分别占了中国对印度出口的48.19%、20.33%和20.54%,三类共占89.06%。印度对中国出口的产品主要集中在食品和活动物、饮料和烟草、天然原料、矿物燃料等。2011年,这四类产品分别占印度出口总额的59.59%、20.9%、8.83%以及4.4%,四类共占约93.8%(见表2)。总体上,中国对印度的出口产品附加值在不断提高,出口产品的结构在逐步趋于多元化。

  二、中印双边贸易的竞争性

  我们主要采用贸易竞争力指数分析两国贸易发展的竞争性。贸易竞争力指数是指一国净出口占本国总出口的比重,用于考察单个国家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一)两国趋同的国情决定了相互贸易必然存在一定程度的竞争性

  中国和印度同属于发展中大国,人口规模巨大,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劳动密集型产业同属于两国优势产业。同时,两国同为亚洲邻国,同属于增长较快的新兴市场经济体,同时发展的阶段差距不大。这样的背景决定了,两国产品必然存在一定程度的竞争性,两国之间的贸易也不可避免的会相互竞争。

  从国际关系角度分析,中印同属经济增长最快的发展中国家,国际上一直热衷于将中印进行比较。印度也把中国当作竞争对手,并以赶超中国作为目标。因此,印度对于从中国进口较为谨慎,无形中增加了两国贸易的相互竞争。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