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系统

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职称评审如何做到重质不重量?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3-07-31 09:35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中国期刊库
分享到:

 

  为了提高职称评审的科学性,应该实行代表作制度,要求申报职称者提交代表自己学术水平的论文或著作,且在评审前由单位人事部门隐去作者姓名,将其邮寄给专家阅读,由专家给出结论,这样才能保证评审的质量。人事部门再召集评委集中评审,保证充足的时间。最后,由各位评委汇报自己所审阅的论文,确认代表作的学术水平,最终确定晋升资格。

  当前,学术界对科研成果评价机制多有怨言,几乎众口一词的说法是“重量不重质”。对于这种流行且貌似有道理的说法,我曾经撰文给予了反驳(陶家柳:《中国学术评价真的是重量不重质吗?》,《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8月16日),认为笼统地说我国的学术评价是“重量不重质”并不科学。

  即使理论上承认目前的学术评价重量不重质,那也有一定的社会原因。以职称评审为例,学术界也批评参加评审的评委们只看论文的数量而不关心论文的质量。其实,参加过职称评审的人都知道,评审时着重看论文数量也是迫不得已的事。目前各地评职称几乎是一年一次,每次职称评审,几乎总有几十上百人申报,主办单位出于提高效率或是节约开支的考虑,一般不会把评审时间安排得很长,多是两三天内完成。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评委们先是学习评审规则,这要花费一定的时间。之后,申报正高或破格副高职称的人员,几乎都要参加答辩,提问和答辩至少需要一个上午的时间。除去上述学习评审规则和答辩(有时还要核实申报者所提供的期刊论文的真实性)所花费的时间,留给评委们评审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评委们不可能通篇阅读申报者的每篇论文,更遑论洋洋几十万字的专著。在这种情况下,要给众多申报人员的学术水平定个高低,确定谁上谁下,就只能看申报人员的论文发表在何种级别的学术期刊上了。

  但毕竟不是所有的好文章都发表在权威学术期刊上,也不是权威学术期刊发表的都是好文章。因此,为了提高职称评审的科学性,扭转评审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重量超过重质的不良风气,应该实行代表作制度,要求申报职称者提交代表自己学术水平的论文或著作,且在评审前由单位人事部门隐去作者姓名,将其邮寄给专家阅读,由专家给出结论,这样才能保证评审的质量。人事部门再召集评委集中评审,保证充足的时间。最后,由各位评委汇报自己所审阅的论文,确认代表作的学术水平,最终确定晋升资格。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