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系统

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社科院专家:延迟退休对于中国而言并不合适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2-12-24 08:33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中国期刊库
分享到:

 

  南都讯记者刘春林 养老保险存在资金缺口,延迟退休引发争议。即将过去的2012年,养老成为一个年度词汇引发全民聚焦。昨日,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唐钧做客南都公众论坛时提出,养老保险问题绝非简单的算术题,而延迟退休也并非国际上的成功范例。

  发达国家采取延迟退休措施

  面对中国养老资金缺口的问题,延迟退休成为了一个对策被提上日程,甚至有人提出这是国际社会的通行惯例。对此,唐钧表示,实际上,国外的延迟退休与中国提出的延迟退休是两码事,且此举并非国际通行的做法。

  唐钧表示,法国中央银行行长曾表示,法国推出的延迟退休并不是为了解决养老保险的资金缺口问题,而是为了增加劳动力的供给。目前,在欧盟主权债务危机的情况下,许多国家也实行了紧缩政策,里面也包括了延迟退休。但这些国家实行了紧缩政策以后到现在,没有达到很明显的效果。同时,希腊等国家是因为经济下滑才采取了这些措施,而中国的经济仍保持7%以上的增长速度,因此不应采取同样的政策。

  针对延迟退休是国际惯例的问题,唐钧表示,上世纪90年代确实有很多国家提高了退休年龄。土耳其开始是从男女的55、50岁提高到60岁、55岁,后来感觉没必要,又调回了原来的55、50岁。由此可见,采取延迟退休措施的都是发达国家,而发展中国家一般都还是在55、50岁的年龄段退休。“有些人说这是一个国际趋势,我认为它至少是不严密的,它只是发展中国家的趋势,还不是全球性、国际性的趋势。”

  蓝领工人不愿推迟退休

  唐钧认为,延迟退休对于中国而言并不合适。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目前的阶层结构与发达国家并不相同。

  目前,发达国家的白领与蓝领分别占人口的60%和20%。而中国,目前的白领只占到了20%,蓝领工人占到了60%到70%。一般来讲,推迟退休年龄对白领影响不会很大,但是蓝领工人一般到50岁以上,因为身体原因,都跟不上现在的这种劳动强度。所以,蓝领工人不愿意推迟退休。

  从职业环境来看,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职业环境也不同。发达国家是6小时工作制,而我国除了8小时工作制之外,许多工人还需要通过加班来赚取更多的奖金。相比之下,发达国家的裁员是谁来得晚裁谁,而中国则不同。目前,中国的男性蓝领工人到50岁以后,女性到40岁以后,就进入了一个就业困难期。不仅找工作难,而且随时有被淘汰的问题。此外,推迟退休年龄对于年轻人就业也不利。

  养老问题依靠经济发展

  唐钧认为,中国的养老问题不能简单地看作一道数学题,最根源的问题在于中国的劳动人口能够创造多少财富和如何分配的问题。唐钧提出,中国的养老保险资金缺口一直存在,但因为有了财政补贴之后,是不存在问题的。甚至有很多地方的养老保险是有盈余的,比如深圳。除了深圳年轻的人多,退休的人与全国相比较少外,还因为深圳市一个新的城市,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都不存在缺钱的问题。唐钧表示,他对中国未来经济的发展比较乐观,因此,他认为,如果中国的8亿劳动力创造足够多的财富,且解决好分配问题,老龄化的问题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