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系统

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网络热帖《"7·23"动车事故的五点存疑》的记者调查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1-07-29 21:59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中国期刊库
分享到:

 

(温州动车事故·后续报道)(3)国务院“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调查组全体会议在温州召开
  新华网温州7月29日电(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发生后,网帖《“7·23”动车事故的五点存疑》引发网民巨大关注,截至目前,该帖点击率已经超过27万人次,回复高达2209人次。

  就网民关注的焦点问题,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对铁路部门工作人员和相关专家进行了采访。
  (疑问一)高科技动车怎会“一(雷)击即中”?
  网民质疑:“集高科技于一身的动车及其供电系统应该有避雷设施,可还是被一击而中。因此,‘雷击’一说很有商榷必要,谁来释疑解惑?”
  (记者调查)上海铁路局局长安路生28日说,根据初步掌握的情况分析,“7·23”动车事故是由于温州南站信号设备在设计上存在严重缺陷,遭雷击发生故障后,导致本应显示为红灯的区间信号机错误显示为绿灯。
  一位自称“铁路老信号员”的网民解释:铁路信号显示原则是,前方两个区间空闲亮绿灯,正常行驶;前方一个区间空闲亮黄灯,减速慢行随时停车;前方区间占用亮红灯,列车制动停车。动车及高铁都有自动停车设备。此次事故原因应是区间及温州南站信号控制失灵,D301一路绿灯正常行驶,茫然不知灾难降临。
  D3115动车列车长蒋晓梅说,以前也有雷雨天气,但对动车运行没有带来大的影响。压根就没想到这趟动车会出事。近两年来,这趟动车运行一直平稳。
  有气象部门的专家表示,铁路系统的避雷标准是自定的,因此对于究竟是不是因为雷击的原因不便于下定论。但是技术先进的高铁“因为雷击就能造成这样的事故”,太不可思议了。

  7月28日,上海铁路局局长安路生在会议上汇报事故初步的情况分析。当日,国务院“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调查组全体会议在温州召开。国务院“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调查组组长、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局长骆琳在会议上说,调查组将认真严格履行调查组职责,依法依规开展事故调查处理各项工作,调查结果争取在9月中旬公布。新华社记者 王定昶 摄

 (疑问二)调度为何致命“失灵”?
  网民质疑,“动车突然停止运行,抛锚司机应否紧急报告,由调度室通知相关列车采取规避措施。那么,抛锚动车司机报告了否?调度室通知了没?公路客车现已安装GPS定位仪,号称高科技典范的动车应该不会缺少GPS。调度中心为什么不能通过GPS发现动车失常?是否存在失职渎职?”
  另外,“每两列动车之间要保证有七、八千米的‘闭塞分区’距离,这个空间内绝对不允许同时存在两辆列车。是什么原因导致后面动车‘跟车’过近,问题在哪?责任人又在哪?”
  (记者调查)安路生说,在雷击造成温州南站信号设备故障后,电务值班人员没有意识到信号可能错误显示,安全意识敏感性不强;温州南站值班人员对新设备关键部位性能不了解,没能及时有效发现和处置设备问题,暴露出铁路部门对职工的教育培训不到位。
  安路生还表示,在信号灯失常后,事故也反映出现场作业控制不力。在故障发生后,相关电务值班人员未按有关规定进行故障处理,没能有效防止事故的发生。有专家认为,此种解释暴露出此次事故反映出的设备质量、人员素质、现场控制等问题,说明铁路部门的安全基础还比较薄弱,这些问题反映出铁路速度上去了,但是管理远远没有跟上。
  有专家指出,除了信号失灵之外,调度“失灵”更为可怕,动车的高技术可能让铁道系统出现了从上到下的调度麻痹,进而习以为常,调度员的意识、责任感会逐步下降,依赖电脑程序,忽视人工操作方面的内容。这次事故假如还敲不醒有那种依赖思想的铁路人,迟早还会再出事故。

  7月26日晚,最后一满载车厢碎片的运输车驶离现场。当晚,最后一批运输车队将“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现场的车厢碎片运离现场,事故现场的清理工作全部结束。 新华社记者 王定昶摄

 (疑问三)为何受损车体被匆匆掩埋?
  网民质疑说,“受损车体是认定事故的第一手检材,应该妥善保存,以供日后提取证据,认定责任之用。而现在,竟被匆匆掩埋。如此决定妥当否 ?”网民还引用了国务院《铁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条例》第二十四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事故现场,不得伪造、隐匿或者毁灭相关证据。
  (记者调查)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铁路系统工作人员表示,整个事故处置,不存在掩埋车头和“销毁证据”的问题。当时,高架桥下场地狭在,施救大型设备没有足够的场地。为了使事故处理场地的利用率更高一些,就挖了一个大坑,将车头和一些事故车厢的损毁部件推到炕里。2008年4月28日山东胶济铁路事故时,在调查取证结束后,也是掩埋的。
  但是对此,有事故当事人说,中央一再强调“救人第一”,事实是有关方面却将动车清理与搜救同步进行,黄金72小时救援的时限未到就匆匆收兵恢复通车。我们平时开车发生刮擦事故,还需要先由交警现场认定责任后,才去按规定处理。这么大的事故,现场应当尽量保护,这才是正确合理的做法。

  (疑问四)特大事故应该如何问责?
  网友质疑,在事故原因还未查清之前,铁道部门却已对上海铁路局多位负责人进行了免职处理,是否有息事宁人嫌疑?铁路事故处理问责究竟该怎么办?

  (记者调查)7月24日,铁道部党组决定,对发生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的上海铁路局局长龙京、党委书记李嘉、分管工务电务的副局长何胜利予以免职,并进行调查。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说,虽然事故原因还在调查,但无论何种原因,作为领导都是有责任的,所以相关人员受到处理。
  民盟中央常委陈万志说,一些官员往往冀望通过短期内的发展速度求得政绩。只有严加问责,才能迫使一些官员回到科学发展的轨道上,把公共安全、百姓生命视作不可逾越的红线。尤其是我国铁路系统更需要经过铁路体制改革强化问责。发生事故后,民众对铁路部门的处理产生了很多质疑,因此,事故的处理应该公开透明。
  还有的专家认为,真相越早让公众知晓,就越能较快的平息猜疑和恐慌,在科学、缜密的基础上提速调查才是关键,在厘清责任的基础上不管涉及到谁都坚决、彻底地问责。(记者岳德亮、冯源、商意盈、朱薇采写)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