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系统

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武汉通过媒体曝光40名市民不文明行为引争议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1-03-21 22:33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中国期刊库
分享到:

 

      《法制周报》见习记者  陈彬

  为了制止不文明现象,建设宜居城市,3月19日,武汉市首次通过媒体公布了不文明市民名单,共计40名。
 
  在曝光的名单中,乱扔垃圾、乱闯红灯、乱停车辆等市民的姓名、性别、年龄以及接受惩罚的程度将公布,并附上视频截屏,而部分乱闯红灯的市民所在单位也被公开。
  据报道,此次曝光发生在3月7日到11日间,分别被交警、城管等执法人员依法给予了相应的处罚或教育, 10位市民的不文明行为名单则是随机抽取的。
  这一措施,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有的人为此称好,网友“tu den茁玛”表示:“很给力,管得好,早就应该管管行人了,武汉拥堵不能只埋怨城市建设和汽车发展,很多时候都是行人的随意造成的。” 甚至有网友还认为,提升武汉城市文明水平,市民也可以参与进来。网友“天乐”说:“要是能让广大市民加入这个曝光的队伍中,让他们也提供一些材料,效果会更好。”对此,当地一家媒体以“武汉公布不文明市民名单获民众支持”为题报道了此事。
  不过,也有人对此持反对意见。认为市民不文明现象除个人素质以外,与城市管理也有关。大部分持反对意见的人认为,这是否侵犯了个人的隐私权?当地政府是否有法律依据公布个人相关信息?
  对此,《法制周报》记者近日采访了湖南省法学会程序法学研究会会长、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黄捷,湘潭大学法学院法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欧爱民教授。
  侵犯了公民的隐私权
  黄捷:首先,我国目前尚没有相关法律依据具体规范是否可以或应当曝光不文明行为,因为,不文明行为主要受道德规范约束。其次,武汉市文明办通过媒体公布市民不文明行为属于越权性质的违法行为,因为政府应当恪守“依法行政”和“法律没有授权即禁止”的原则。因此,此次行为,就涉及到政府侵犯公民的名誉权、自由权等多项人身权利。
  欧爱民:《侵权责任法》第二条规定了公民的隐私权。隐私权作为一种基本人格权利,应当得到政府的保护与尊重。虽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对公民权利进行限制,但必须具有法律依据。因此,在没有相关法律依据的前提下,将公民的一些不文明行为曝光的行为有违“依法行政”的法治理念,侵犯了公民的隐私权。
  随机抽取曝光是否合理?
  黄捷:随机抽取的方式,体现了一种在曝光平台有限和不文明行为人较多情况时,无法达到一致或统一曝光或不曝光情形下,不得已采取的机遇公平机制。这种在曝光平台只能有限曝光,用以监督不文明行为的方式,无法满足人们心理上对公平的一致要求,而“随机抽取”给出的结果,只能是那些在抽取活动中运气不佳的行为人受到监督和关注,以及随后逻辑的受到鞭策和批评。这种方式并不违法,但其合理性和必然产生的社会反响应当值得关注与讨论。因为,受到曝光的人心理中可能并不诚服,未被抽取的人则也强化了侥幸心理。大众则感受到了逆向博彩的演化。
  欧爱民:  我国宪法第三十三条规定了公民的平等权,国家机关在适用法律时必须平等地对待所有的公民,在保护或惩罚上一视同仁,不可因人而异。因此,随机抽取曝光的做法确实有侵犯公民平等权的嫌疑。
  不能超越法律界限
  黄捷:这种方式无疑是利弊兼备的。首先,曝光不文明行为肯定会对大众的思想产生触动,对城市文明建设起到促进作用。其次,当前我国大多民众在心理上尚难以接受这种方式,因为每个人都有可能是潜在的不文明行为的行为人,也都有可能成为被抽取并被曝光的对象,从而使自身行为中不甚雅致的瑕疵被放大,成为社会关注的聚焦点,导致的后果可能是人人自危,原本轻松自由的个人生活空间,会因此受到挤压。对于广大民众来说,这样的局面势必会使他们产生反感,在这样情形下的文明教育收效不会有很大。第三,文明的行为习惯是与人的思想观念紧密相连的,如果民众从思想意识上对文明习惯没有根本性的认识,单靠这种惩罚性教育所取得的改观一定不是长效的。
  欧爱民:现在,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制体系已经形成,“有法可依”之后,法治的重点是“有法必依”。在处理城市不文明行为,《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道路交通法》,及《武汉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湖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办法》均有具体规定,行政机关必须依法行政。虽然曝光个人不文明的行为,其出发点是好的,但超越了法律的界限,应当缓行。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