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小儿耳后静脉输液两种固定方法的效果探讨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5-09-24 09:27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李群
分享到:

 

  【摘要】目的寻找一种可行、实用、简单的小儿耳后静脉输液的固定方法。方法将60例2岁以下使用耳后静脉输液的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固定方法。实验组采取先将耳廓固定好,再行穿刺输液固定,分析观察两种方法输液成功率。结果实验组静脉穿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胶布将耳廓向前轻轻固定在小儿静脉输液中有其可行性,提高了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同时降低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
  【关键词】小儿;耳后静脉输液;成功率
  在门急诊儿科静脉输液中,头皮静脉是最常用、最基本、最主要的护理技术。无论是普通的治疗,还是在急救工作中,快速建立静脉通道可为有效治疗和成功抢救争取最佳时间,提高疾病的治愈率和患儿的生存质量[1]。所以能否穿刺成功及输液过程中是否需要重新穿刺常常成为护士及家属关注的焦点。然而,临床上因为许多小儿皮下脂肪丰富血管细还有的患儿一哭,皮肤变得发红以致很难在前额部位找到血管,这时就需要仔细找找耳后静脉是否能够看清。此时操作者应保持最佳心态,相信自己,以应有的镇静,果断和审慎的心态进行操作,动作要轻、稳,不可盲目下针,进针深度要准确。但是由于耳后皮肤松弛,衣服又易蹭到,即使穿刺成功,如果固定不好,常常使针头滑脱出血管,造成液体渗漏导致输液失败,为了提高耳后静脉穿刺固定成功率,笔者在多年的输液工作中摸索出了一种较好的固定方法[2]。
  2013年8月~2013年10月期间,笔者在60例使用耳后静脉输液的患儿中,随机分成2组,两组患儿均平躺,助手固定头部和肢体,穿刺者仔细寻找血管,然后剃净局部头发,对照组常规消毒后,绷紧血管穿刺,见回血用消毒过的干棉球垫在针柄下,使头皮针与静脉成10°角,以防针尖斜面貼敷静脉壁而影响流通,输液贴、胶布固定后再绕头1周。实验组先用宽胶布将耳廓向前平贴固定在面颊上再常规消毒,绷紧血管穿刺见回血后,操作者嘱咐按压者继续按压,此时如果大意极易因患儿头摆动而造成穿刺失败[3]。同样在针尾垫棉球,再用输液贴、胶布固定,再绕头1周,头发长的在穿刺之前扎成小辫,对照静脉输液成功率进行观察,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病例选自2013年8月~2013年10月期间在门急诊采用耳后静脉输液的患儿共60例,年龄为2个月~2岁,男孩40例,女孩20例,穿刺部位、耳后静脉。
  材料:使用同型号的一次性输液器及输液贴、5.5号头皮针,平均输液2h/次。
  1.2方法
  对照组静脉穿刺成功后常规固定顺序为针柄、针眼、针尾,然后再用胶布绕头1周,实验组,先用一条宽胶布将耳廓轻轻向前固定再穿刺,再按针柄、交叉固定针尾、再针眼最后用长胶布绕头1周。
  1.3主要观察指标
  连续观察耳后静脉输液患儿穿刺处情况,输液中出现胶布松动、针头摆动、头皮针软管折成死角为重新固定,针头刺穿静脉需重新静脉输液的为重新穿刺。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x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将两种耳后静脉输液后的固定方法导致重新固定及重新穿刺的情况见表1。
  表1耳后静脉输液的两种固定方法比较(n=30,)
  组别重新固定重新穿刺
  对照组9*5
  实验组31
  注:两组比较P<0.05


  中国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论文发表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发表论文,寻求论文发表合作,快速发表论文,发表论文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发表/国家级论文发表/核心期刊论文发表//职称论文发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论文发表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论文发表网站无关。论文发表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论文发表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zgqkk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 
Copyright © 2002-2018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