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祥林嫂与车夫的“苦恼”
摘 要:祥林嫂与姚纳的“苦恼”是没有人愿意倾听他们的倾诉,虽祈求关怀的爱却得不到,一个用死亡结束一生的凄冷,一个注定后半辈子与马驹交心的凄凉。本文主要从两个步骤:第一步,试图倾诉,有人倾听;第二步,渴望关怀,得到爱;解读祥林嫂与车夫姚纳的具体人生“苦恼”重压之下的心理活动,从而为当代社会所出现的人情淡漠问题寻求其症结所在。
关键词:倾听 倾诉 关怀 爱
祥林嫂“苦恼”自已人生的残缺与生活的酸辛,而鲁镇将她的“苦恼”变成一把杀人的利器,同样,车夫的“苦恼”里也有深沉的苦涩,他们挣扎在社会的底层,繁杂热闹的街市不属于这两个衣不蔽体的劳动者,恰恰苦难充盈的世界里只有更加苦难的遭遇。“倾诉,是人们宣泄精神痛楚的特殊方式”①,他们需要倾诉,更需要倾听的对象,恰恰,每一个地点、时间,没有人留意这两个可怜的男女。他们有太多的东西需要洒出来,但这些摊开的苦涩要么变成一桩消解无聊沉闷的生活笑料,要么是别人根本不会理会的絮叨。最后,这一男一女自已不厌其烦地倾诉也在马不停蹄倾听,既是一个倾诉者也是一个倾听者,其“苦恼”没有得到消解,反而愈加汹涌地成为一种负担。
祥林嫂与姚纳的故事发生在相异的土地上,但其环境描写、人物刻画、心理状态的传达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一个寡妇,一个鳏夫,从一家和和美美的小日子转而至亲一个个遭遇病死劫难,剩下自已一人孤独的活着。孤独的两个人为口粮奔波时一种有形无形的孤单与悲哀时时支配着他们的言行举止,如祥林嫂“手脚已经没有先前一样灵活”,姚纳的车也不听使唤,“你不知道怎么赶车呀!靠右走!”本文主要从以下两个步骤来解读两篇小说主人公强烈的内心活动:
第一步:试图倾诉,有人倾听。
一、祥林嫂。第一次是卫老婆子将成为孤家寡人的祥林嫂重新领回四婶的家里,在没有任何提醒、催促的情况下,她自已抛出,“我真傻,真的,”接着将自已儿子如何被狼吃掉的前因后果仔仔细细地说出来,因为她知道有人在旁边,不管是什么人只要是 一个活生生的人,这就是她倾诉的条件。不够强大的祥林嫂选择与大家分担自已的苦痛,滔滔不绝一遍又一遍地诉说自已不幸的遭遇,正说明了她需要别人的同情、怜悯与关爱,心里足够悲伤的时候很希望有爱的暖流来缓解这种难以解脱的凄凉感。第二次,第三次和第四次都是以“我真傻”为倾诉的开头,也是她希望别人有那份好奇心——为何说“我真傻?”她的不幸遭遇在鲁镇很快成为家喻户晓的故事,吸引了一堆堆虚情假意的人来听,反反复复的讲诉,也就反反复复地增加这个故事的喜剧意味,不论来听的人是何种居心,但是他们的行为也证明了一点,祥林嫂的故事虽然没有改变,但是故事的性质已经发生变化了。第一次第二次听到如此悲惨的遭遇,几乎每个人都会为此叹息为此难过,当时间不断地持续下去,故事也在时间的延续中变成一种习以为常的生活话料,慢慢淡去故事本身所具有的悲剧性与震撼性。二、姚纳。同样是以寒冷冬天作为小说的背景环境,车夫姚纳在大雪里一动不动地等着客人,他的小母马也跟主人一样“静立着”。姚纳比祥林嫂幸运许多,即使他失去了妻子与儿子,起码还有自已的小母马陪伴左右多少缓解了寂寞之感,但是永远不能与亲人在一起的那份温馨、甜蜜的感觉相提并论。“姚纳和他的小母马很长时间都没有移动了”,直到第一个客人的到来才结束姚纳这个晚上冷清的生意处境。看到军官,姚纳整个人都苏醒起来,这是今晚的第一个客人也是第一个可以讲话的对象,他太兴奋了,以致予连驾马车的本事都有点忘了。即使,军官再霸道再无理的吆喝斥骂,他也是高兴的,起码听到身边有一个声音不断地响起,这就够了。然而,姚纳很想跟身后的军官说说话,说说最近他遇到的不幸,“竭尽全力清了清嗓子,声音更沙哑”,他说自已的儿子这个礼拜死去了,令人欣慰的是,军官听了自已的倾诉,“嗯!他是得什么病死的?”,姚纳恨不得整个人倒在军官的身上,可是,他急切转过身之后,所有想说的话都被粗暴地打断。这是姚纳第一次倾诉的失败!第二次的倾诉也并不顺利,三位客人从上车开始就不断讲话,根本没有姚纳插嘴的时候,直到三个客人之间的谈话终止,姚纳才回过头对客人说自已的儿子死了。姚纳抛出自已的心意,虽然这份心意很诚实很伤感,但是,没有人会意。第三次的倾诉也只是一个开头,还没真正开始就被果断粗鲁地打断。等三个客人走后,姚纳“又成了孤零零的一个人”,四周又陷入了寂寞,他等待有人可以跟自已说话,终究是徒劳的。最后,无奈的姚纳找到了可以交流的母马,一是,母马不会直接反抗姚纳谈话请求的,二是,母马已经是妈妈辈,这两个条件决定了姚纳的选择。在他看来,身为母亲的马儿会理解他失去儿子的那份痛,一切如姚纳所愿,母马一边吃着青草,一边听着,“鼻息喷到主人的手上”,不管这个回应是母马的生理作用还是真的听懂主人的伤悲,这对姚纳来说是最大的回报,终于有人回应了自已的伤心之处,有人与自已分担不幸的遭遇,所以,“姚纳难以自制,把所有的一切都告诉了它。”
第二步:渴望被他人关怀,得到爱。
一、祥林嫂。她试图向看到的每一个人倾诉,无非是渴望得到别人关心的话语,同情的安慰,真诚的关怀。对柳妈的信任也是祥林嫂急需别人关爱的表现之一,即使柳妈到底是不是好心好意帮助自已,这个对祥林嫂来说不是考虑的问题,她最怕的没有人愿意搭理自已,柳妈主动与自已说话不能不说是一件极大的乐事,更何况柳妈还那么认真地给祥林嫂提意见。因此,不管柳妈说的方法是真的可行还是糊弄自已,祥林嫂都义无反顾地选择相信。这也是祥林嫂给予关心自已的人一份回报。虽然,祥林嫂听从柳妈的劝告,做了该做的一切之后还得不到应有的赎罪回报,但是她没有彻底的失望,听说“我”回来,她心里是欣慰的,因为在她看来,“我”是见过世面的读书人,其发言是权威的。她希求别人能够被触动,从而可怜可怜自已,给予自已一点点的温暖与关心,因此,她想到了死亡,死后与家人见面,只有这样她才不是孤孤单单的一个人,她心里的苦楚可以跟自已的儿子丈夫讲,他们肯定愿意倾听并给予关怀。然而,“我”没有给祥林嫂一个满意的答案,她最后的意志也被“我”支支吾吾的话轰轰烈烈地击垮了。二、姚纳。车夫寒风中等待倾诉对象,无非是等待有人能够听一听他的话,太渴望有人关心自已,哪怕是虚幻的温暖。军官蜻蜓点水般的回应使得姚纳心里温暖备至,短短的一刻,似乎就感受到了其他人的关怀之意,与马驹交心,也是他寻求关怀的最后退路。这两个人物都是社会底层的苦难人,他们不仅没有丰富的物质也没有一个健全的精神保护机制,饱受折磨,其不幸的遭遇告诉世人,每个人都应该满怀爱意,不管是对自已的亲人朋友还是陌生的路人,学会倾听,真诚地关爱他人。
笔者认为,这不单单是那个混乱时代所特有的,当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度也是淡薄的。生活的压力,升学的压力,竞争的压力……压榨着人与人之间的那份倾诉与倾听的情谊,本应该有的相互帮助关心,都变成越来越残酷的人性恶之间的较量比赛,心理的荒漠不仅是个人的问题,也是一个不断突出的社会问题了。那么,通过比较这两位“苦恼”的主人公,从倾诉与倾听这个层面上进行解读,进而也能够在一定程度解读现代人同样存在并愈演愈烈的问题。(作者单位:汕头大学研究生院文学院)
注释:
① 於敏著:《一个父亲和一个母亲的倾诉——比较姚纳和祥林嫂的苦恼》,现代语文(文学研究), 第41页, 2011.2.5。
参考文献:
[1] 契科夫著:《契科夫短篇小说精选》,外文出版社,2007年版。
[2] 鲁迅著:《鲁迅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
[3] 荣格著:《潜意识与心灵成长》,上海三联出版社,2009年版。
[4] 佛洛依德著:《自我与本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年版。
[5] 荣格著:《原型与集体无意识》,国际文化出版社,2011年版。
[6] 於敏著:《一个父亲和一个母亲的倾诉——比较姚纳和祥林嫂的苦恼》,现代语文(文学研究),2011.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投稿辅导服务咨询与期刊合作加盟
陆老师联系QQ:
蒋老师联系QQ:
刘老师联系QQ:
联系电话:18015016272
17327192284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
期刊推荐
- 《课程教育研究》 旬刊 国家级
- 《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与技术)月刊 国
- 《价值工程》旬刊 国家级 科技统计源期刊
- 《高教论坛》 月刊 省级
- 《法制与社会》旬刊 省级
- 《中国教育学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语文建设》 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中国绿色画报》 月刊 国家级
- 《社科纵横》季刊 社科类优秀期刊
- 《求索》月刊 14版北大核心期刊
- 《财会月刊》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艺术品鉴》 月刊 省级
- 《中华建设》月刊 国家级 建设类优秀期刊
- 《教学与管理》旬刊 北大核心
- 《当代经济》 旬刊 省级
- 《新课程研究》旬刊 省级 教育类优秀学术期
- 《文教资料》 旬刊 省级
- 《学术界》 月刊 双核心
- 《吉林教育》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继续教育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期刊
- 《财经界(学术版)》半月刊 国家级
- 《电影评介》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公路交通科技》 月刊 北大核心
- 《新闻传播》月刊 省级 新闻类优秀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