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鲁迅给许广平谈诗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03-31 21:00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吴奔星
分享到:

 

  今年是鲁迅先生逝世60周年,忽然想到他给许广平谈诗的一番话。鲁迅生前,并不以诗人名世,也从不自封为诗人。但他写过一些超唐越宋的旧体诗,写过具有开拓性的散文诗和风格独特的新体诗,却是公认的事实。至于他的诗论与诗评,更为精辟。我曾于1981年辑录了十多万字,命名《鲁迅诗话》,受到叶圣陶先生的鼓励,为之题写封面,公开出版发行,藉以纪念鲁迅诞辰100周年。叶老说:鲁迅的诗论,诗评,较之古人诗话,有更多的实践性,即我们常讲的现实意义。我也向他说:鲁迅有些诗评,见解独到,是可谓后来居上的。他点头同意。

  我和他谈到的具体内容,是鲁迅坦诚而又直率地批评广平的新诗。那是1925年5月30日,上海发生了“五卅惨案”。许广平当时是北京女师大的高年级学生,看到惨案的消息,立即写了一首反帝反封建的激昂慷慨的新诗,寄给《莽原》周刊的主编鲁迅。那时,她与鲁迅的关系,正从师生走向初恋。鲁迅看到诗稿,推敲良久,直到6月28日才回信。鲁迅向她指出:

  那一首诗,意气也未尝不盛,但此种猛烈的攻击,只宜用散文,如杂感之类。……诗歌……不甚合于做这样的题目。

  沪案以后,周刊上常有锋利肃杀的诗,其实是没有意思的。……我以为感情正烈的时候,不宜做诗,否则锋芒太露,能将“诗美”杀掉。这首诗有此病。我自己是不会做诗的,只是意见如此。(见《两地书·三二》)

  可惜的是这首诗没有保留下来,许广平也没有继续写下去;要不然,中国是可能多一个著名的女诗人的。其实,鲁迅对其诗的批评,即客观,又直率。诚如所言:“猛烈的攻击,只宜用散文。”当时,叶圣陶先生就写过一篇题为《五月三十日急雨中》的散文,正与鲁迅的意见不谋而合。至于所说“感情正烈的时候,不宜做诗,否则,锋芒太露,能将‘诗美’杀掉”,更是诗歌创作与批评的重要的审美原则。鲁迅大概是怕许广平误会他的词意,同年7月9日又给她写信说:“我所要登的是议论,而寄来的偏多小说、诗。先前是虚伪的‘花呀’‘爱呀’的诗,现在是虚伪的‘死呀’‘血呀’的诗。呜呼,头痛极了!”(见《两地书·三四》)

  如果对照着看,前信是不用其诗稿,后信是申说其理由,真不愧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好老师。推而广之,又何只是有利于许广平个人,而是鲁迅把对当时的新诗的感受摆在20年代新诗发展的大背景下,加以宏观的考察,指点那时的新诗背离了真、善、美的本质,而以虚伪的叫嚣为时尚。

  鲁迅给许广平的谈话,最早提出的“诗美”的概念。所谓“诗美”是以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深刻感受为标志的。凡是虚伪的口号,肃杀的锋芒,都只能扼杀活生生的“诗美”。任何热烈的“情感”都必须经过一定时间的冷处理,区别真伪,把从生活中来的多种意象,加以综合、筛选,使之转化为鲜明的形象,才能引起读者共鸣的“美感”。“诗美”并不神秘,只不过是诗人要向读者表白对现实生活的真善美的深刻感受。举凡语言上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等等,都是为表现这样的“诗美”服务的。文学是人学,诗学是情学,诗歌只有当它表现出人的感情世界,才算尽到了表现诗美的职责。一切的修辞手法(如比喻……之类)和写作技巧,等等,都只是工具美,或手段美。如果缺乏诗人对生活的内心感受,只把工具美或手段美,当成“诗美”,那就是舍本逐末了。闻一多先生倡导诗的格律的“三美”论,都是融化在诗的字里行间的整体内的。我们阐明“诗美”的实质,是为了不误解鲁迅的诗评,他既不反对诗歌表现强烈的感情,更不反对对敌人加以猛烈的攻击。他只是担心诗人凭一时的热情写诗,可能出现两种不良倾向:一是把诗写得过分散漫,出现散文化的倾向;二是把非诗的标语口号当成诗,出现概念化的倾向。鲁迅对许广平的诗所作的坦诚直率的指点,即使在今天看,也是极为可贵,更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的。

  1986年1月23日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