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成舍我大众化新闻思想的问题意识(3)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3-11-14 15:09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阳海洪
分享到:

 


  梁启超与中共所倡导的大众化新闻话语,是以政治家身份考量传媒,视传媒为宣传政治思想、唤醒民众参与政治的工具,本质上是一种“化大众”的新闻思想。成舍我是职业报人,在民族关怀上,与他们没有更多的差别,但在实现途径上,他自始至终以媒介为本位,他看到了底层民众在现实社会中的博弈弱势,遵循媒介本身的规律,思考如何让媒介真正回归社会,为民所用、所享。由此出发,成舍我开出了一整套让传媒回归社会、走向民众的具体途径,“产权构成多元化”“言论监督社会化”“新闻报道平民化”“报纸发行普及化”与“新闻教育全能化”等大众化思路,就是成舍我思考的结果。在这里“传媒如何为民众所有”以及“传媒如何为民众所监督”是成舍我问题意识的焦点所在。在成舍我看来,只有当报纸产权实现了多元化,报纸的言论服从了公共利益,报纸才能真正为大众服务。
  “媒介的支配权依赖于媒介的所有权,媒介自由在一定范围内是媒介产权的派生物。”[12]大众化必须以可见的形式来实现,而媒介产权就是其现实载体。而在梁启超和中共党人所倡导的大众化新闻思想里,或是回避媒介产权问题,或是认为应该由代表无产阶级利益的政党来垄断媒介,由此实现普通大众的新闻权益,而实质上政府部门通过垄断媒介资源掌握了新闻的发布权、信息的阐释权,与大众化愈去愈远,所营造的只是“大众的幻象”。而成舍我以产权为抓手来实现大众化,改变了主流大众化新闻思想的取向路径,触摸到了中国新闻事业的“痛处”,从“政治”走向了“新闻”。经由媒介产权路径来考察报纸大众化的可能性,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大众化新闻思想,这是成舍我最深刻的地方。
  三、成舍我大众化新闻思想问题意识的矛盾性
  现代传媒自产生以来,权力和资本都冀图控制传媒,以为其私利服务。成舍我的大众化新闻思想,旨在使传媒摆脱这两大力量的控制,将传媒还给大众。由此,成舍我以产权为核心概念,开出了自己的药方。成舍我以“产权私有”和“依法治媒”来应对权力的压力,强调公民权利神圣不可侵犯;以“产权构成多元化”来应对资本的压力,在成舍我看来,产权只有为报馆全体工作人员所有,方能改变报纸的商业化趋势,让报纸最终回归社会。这种设计途径,认为报纸不应为一个大资本独占,而是应该坚持资本的多元化和社会化,走股份制托拉斯的道路。问题在于,资本的本性就是追逐利润的,变报纸产权由一人独占而为多元所有,并没有改变报纸的私有性质。有限的个体占有、垄断了传媒渠道,却又要他们去承担为民众谋福利的社会责任,以“产权私有”的资本主义的途径去实现“大众公仆”的非资本主义目标,要“资本家出钱”与让“老百姓说话”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报纸是私有企业,它对公众不负有任何义务,公众也未授予它任何特权。因此,它不受公共利益的影响。可以肯定地说,报纸是其所有者的财产,这些所有者自负盈亏地出售着他们的产品……”[13]如何公平正义地分配新闻资源,使传媒真正为民众说话,一直是新闻学的核心议题。在这里,成舍我以产权为核心的大众化新闻思想陷入了自由主义的“个体权利”与集体主义的“公共利益”的悖论之中。在成舍我的办报实践中,这个悖论就没得到解决,其股本来源就有着相当多的利害考量。张友鸾先生就明确地指出,成舍我在南京集资办《立报》时,“论经济力量,他原能独资经营,只为了要利用政治、社会力量,所以多约些朋友参加”[14]。简言之,股本社会化是为了积累人脉资源,以实现其新闻大王的梦想。成舍我眼中的大众化,把新闻业定位为“文化企业”,其职责是向社会提供“公共文化产品”,由此使报纸成为“民众乐园”,充满了中国传统文人的道德关怀,可以作为理想追求,虽在某一时刻与某一问题上或许可以实现,但从整体上看,无法找到现实的土壤。
  尽管存在这种矛盾性,但这并不能成为否定成舍我新闻思想历史价值的理由。简言之,成舍我的矛盾,是现代性本身的矛盾,在高度分化的现代社会,没有一种理论能解决所有问题。成舍我在目的与途径的矛盾性中坚守传媒本身的价值,抓住了报纸大众化的核心——产权,从新闻本身的规律寻求民族目标实现的可能性,虽有着文人式的理想化色彩,并且在办报实践中,他也没有完全践履自己的思想目标,但他的思考,却触摸到了新闻的“痛处”,作为另外一种让传媒回归大众、回归社会的“社会主义”新闻思想,可为中国重新思索新闻事业的现代化提供思想资源。
  [本文为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媒介生态史观:关于建构中国新闻史主体性话语的方法论研究》(项目批准号:11YJA860031)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成舍我.我们的宣言[A].刘家林,等.成舍我新闻学术论集(上册).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2.
  [2]李秀云.中西新闻事业大众化形成机制比较[J].新闻界,2006(3).
  [3]成舍我.如何使报纸向民间去[A].刘家林,等.成舍我新闻学术论集(上册).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2.
  [4]成舍我.报纸必如何始“真正”能代表“民意”[A].刘家林,等.成舍我新闻学术论集(上册).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2.
  [5]刘艳凤.试论成舍我的新闻思想及其新闻实践[J].国际新闻界,2010(8).
  [6]成舍我.中国报纸之将来[A].刘家林,等.成舍我新闻学术论集(上册).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2.
  [7]成舍我.我们的两个目的[A].刘家林,等.成舍我新闻学术论集(上册).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2:50.
  [8]成舍我.“新闻记者法”的缺点及其补救[EB/OL].成舍我先生纪念网.http://csw.shu.edu.tw/PUBLIC/view_01.php3?main=Works&id=1315.
  [9]成舍我.我们需要“平价报”[A].刘家林,等.成舍我新闻学术论集(上册).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2.
  [10]成舍我.我所理想的新闻教育[A].刘家林,等.成舍我新闻学术论集(上册).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2.
  [11]周海波.论成舍我与中国报纸的大众化趋向[A].中国人民大学港澳台新闻研究所编.报海生涯:成舍我百年诞辰纪念文集[C].北京:新华出版社,1998:121.
  [12]刘建明.媒介批评通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184.
  [13]西伯特,等.传媒的四种理论[M].戴鑫,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61.
  [14]张友鸾,等.世界日报兴衰史[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2:2.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