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系统

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全球化视角下体育提升中国国家形象的策略(2)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10-24 20:23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宋宗佩 邓星华
分享到:

 



  2 体育提升中国国家形象的策略

  2.1 拓宽体育文化对外传播路径

  在信息时代,软实力不仅依赖于文化和理念的普世性,还依赖于一国的传播渠道,因为它能够对如何解释问题具有影响力[10]。目前传播于世界各地的新闻,90%以上由美国和西方国家垄断,而在美国国内的电视节目中,外国节目的占有率只有1.2%[11]。由此可以看出,国外对中国的了解主要来自西方国家而非中国。因此,加强体育文化的自我塑造,拓宽体育文化的传播路径,积极对外输出体育文化,是提升体育文化影响力的关键,是扭转国家形象不良态势的重要举措。

  第一,充分利用新媒体,积极推进体育文化传播。伴随着互联网和移动网络的普及,电脑或手机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信息依靠互联网的传播跨越地域、国界的限制,第一时间被世人所掌握。因此,利用新媒体,积极建立专门的体育外文网站,增加综合外文网站中体育文化的信息量,及时、客观的公布中国体育的发展动态,并免费提供下载中国传统体育的相关资料,以增加国外人士对中国体育文化的了解,进而提升体育文化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第二,提升体育用品质量,打造国际体育品牌。体育用品质量本身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形象,物美价廉的体育用品是一个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强、诚信、勤劳、富裕的表现。因此,塑造国际体育品牌,提高我国体育用品在国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进而通过体育用品影响国外消费者对中国的认识,提升软实力,构建良好的国家形象。

  第三,积极举办各种国际体育比赛,争取国际话语权。像奥运会这样的国际体育比赛,比赛的成功举办本身就展现国家实力和地位;另外,国际体育比赛是全球性媒介关注的事件,它深得全球媒介的喜爱,成为各大媒体争相报道的主体,而开放、自由的新闻采访制度,又给了各国媒体客观、公正了解中国的机会,有利于纠正国外对中国的误读和误解,还原一个正在崛起中负责任的大国形象。第四,调动体育明星的积极性和使命感,塑造正面的个人形象。比如姚明,他不仅是中国篮球的骄傲,更是慈善大使和公益大使,并于2013年10月16日组建了NBA姚明篮球学校,从姚明身上所散发出来的人格魅力和责任意识,是体育明星学习的榜样。

  2.2 发掘民族传统体育的普世价值

  以奥林匹克为代表的西方体育追求“更快、更高、更强”,不断挑战人类身体的极限,超越自我、超越障碍、征服自然,表现出强烈的竞争性、功利性和个体性。而以武术、太极拳等为代表的民族传统体育,突出天人合一、身心一元、以人为本,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身心的和谐,以及集体主义价值观,表现出表演性、修身性和集体性的特点。

  部分学者认为西方体育追求竞争、追逐功利的特点比较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特征,具有普世的价值和意义,应该广而推之,而以儒家“中庸”为核心的民族传统体育是内部缺乏活力的惰性体系,很难适应竞争的世界。诚然,竞争是时代的主体,然而竞争所带来的异化,正在危害着我们的身体、精神和环境。比如,追求金牌不惜服用兴奋剂,挑战身体极限给自身带来无法弥补的损伤,崇尚个性导致的精神空虚,国际大型体育赛事的筹备和举办给环境造成的压力和不可逆转的破坏等,这些问题普遍存在,已经影响到个人和社会。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这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和为贵”与“天人合一”的集中体现,它代表了中国追求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理想。民族传统体育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它在体育运动中所强调的整体观、人文观和自然观,能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促进人身心的整体发展,构筑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有利于建立一个和平美好的世界。因此,积极地进行对外输出与交流,扩大民族传统体育的影响力,是推广民族传统体育普世价值的关键,是融入国际话语体系的前提。比如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全球巡演,孔子学院中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的广泛开展,民间拳师在国外的无私传授,少林寺、温县陈家沟等民族传统发源地广收国外弟子等等形式,不仅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得以继承和发扬,更使中国体育文化“走出去”,吸引更多的人感受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魅力,吸取传统体育文化的精华,对弘扬体育文化,提升文化软实力有较大的推动作用。

  2.3 提升体育文化的战略地位

  随着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国家对提升文化软实力,主动构建国家形象的重要性有一定的认识。国家新闻办公室于2009年11月开始启动国家形象系列宣传片《角度篇》和《人物篇》的相关工作。《人物篇》59位名人中,包括郎平、郭晶晶、姚明、丁俊晖、邓亚萍5位体育界名人,占到了人物总数的8.5%。在《角度篇》中也多次出现体育方面的内容,比如北京奥运会申办成功之时举国同庆的场面,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盛况、富含中国文化的各种文艺表演和奥运会标志性建筑鸟巢;广州亚运会开幕式表演,太极拳、太极剑、柔力球、街舞、交谊舞等内容丰富的全民健身场景。所有这些都充分说明,从国家层面已经认识到体育名人在塑造国家形象,体育在提升国家软实力方面的重要作用。

  首先,将体育纳入提升国家形象的重要内容之一,提升体育的战略高度。以北京奥运会为起点,自主塑造国家形象的意识逐渐觉醒,体育对提升国家形象的重要作用,也被大家所认可。把体育纳入提升国家形象的重要内容之一,形成一种合力,在政府主导下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共同提升国家形象。其次,创建体育文化品牌,并在全球推广。武术、太极、舞龙舞狮等具有独特文化魅力的民族传统项目,在国外有广泛的吸引力,因此,打造专业的各种文化品牌,建成文化产业链,在全球扩大其影响力和知名度。再次,重视孔子学院中体育传统课程的价值,积极宣扬体育文化。依据各国不同的习惯和特点,出版符合不同国家的教科书,运用国外学生可以接受的教学方法,以增强体育文化的魅力和吸引力。

  2.4 正视体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体育发展过程中存在比如消极比赛、年龄造假、足球运动腐败等问题,可能受到西方国家大量扭曲的报道,部分损坏到国家形象。有学者通过对2000—2003《纽约时报》涉及中国的报道作出统计,其中涉及体育的正面报道占7.5%,负面报道占13.2%,不明显的占79.2%,负面多于正面[12]。这与我国竞技体育长期存在的金牌至上、利益至上和急功近利心理有关。针对国外媒体对中国体育的负面报道,不应再采取先沉默再解释的办法,而应主动、认真、客观地反思存在问题,把握主动权和话语权,积极更正,才会赢得国际社会的尊重,展现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针对全球问题,进行全球治理。随着全球化发展,体育赛事在各国轮流举办,比赛筹备工作中建设的体育场馆和城市基础设施对环境造成的压力,以及比赛过程中接待外来人员给环境造成的污染等,诸如此类全球性的问题,单凭一国之力很难解决,需要全球思维,进行全球治理。在公民社会中,需要以政府机构、公司企业和非营利组织为主体,共同治理全球性的体育问题,三者之间相互合作,制定预防和治理机制,并严格遵守。

  国内外对中国国家形象有不同的解读,一直存在着“国内佳、国外不佳”的认识,国家形象是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它是可以被塑造和提升的。体育具有全球性的影响力,它已经成为体现国家主流价值观、经济实力、政治影响力和文化魅力的舞台。在全球化视角下,体育成为了构建和展现国家形象的重要方式。塑造和提升国家形象是系统的工程,随着体育的国际化和现代化发展,体育国际形象的不断提升,体育将会对国家形象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齐格蒙特·鲍曼. 全球化:人类的后果[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1.

  [2] 对外传播中的国家形象设计组. 对外传播中的国家形象设计[M]. 北京:外文出版社,2012.

  [3] 新形势下中国国家形象战略[EB/OL].

  [4] 萨义德. 文化帝国主义[M].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4.

  [5] 邓星华. 全球化视角:中国体育发展走向研究[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2:98.

  [6] 郭晴,王宏江,余婷婷,等. 北京奥运背景下的中国国家形象研究[J]. 体育科学,2009,29(8):3-11.

  [7] 张岱年. 中国文化概论[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286.

  [8] 郭玉成,李守培. 武术在孔子学院的传播与中国国家形象的构建[J]. 体育学刊,2013,20(5):1-5.

  [9] 赛佛林,坦卡德. 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M]. 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138.

  [10] 赵刚,肖欢. 国家软实力:超越经济和军事的第三种力量[M]. 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0:

  [11] 姜飞. 美国的传播霸权及其激发的世界范围的文化保护[J]. 对外大传播,2005(4):37-39.

  [12] 刘继南,何辉. 镜像中国-世界主流媒体中的中国形象[M]. 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6.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