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葫芦岛市连山区中小河流治理模式探讨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1-04-26 23:31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中国期刊库
分享到:

 

【摘  要】介绍了葫芦岛市连山区河流自然状况以及河道治理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了中小河流治理的基本思路、模式和保障措施,以为中小河流治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小河流;治理模式;保障措施;辽宁连山 
   
  1连山区河流概况及河道治理现状 
  连山区境内山多,临海,故而独立水系较多,可分为小凌河水系和沿海诸河,共13条河流,其中除女儿河为中型河流外,其余都是流域面积200 km2以下的小型河流。女儿河是连山区最大中型河流,其支流众多,超过5 km2的一级支流有18条。其余12条小型河流,总流域面积848 km2,总长232 km,河道比降2.4‰~11.9‰之间,属典型的山区型河流。河短、比降大,致使洪水来的猛、去的快,且大部分为无堤坊河流,因而河道滞洪、储洪能力差、防洪能力很低。同时,由于洪水下泄快,给下游防洪带来很大压力。 
  据统计,1995年以来连山区共修建堤防和护岸长度70 km,不到河流总长度(包括女儿河一级支流)的1/15,防洪标准大多为5~20年一遇标准,只有连山河东城段2 km河道达到50年一遇防洪标准。另外,无堤段河道防洪标准偏低。女儿河上游均达不到10年一遇标准,有的达不到5年一遇标准,如女儿河新台门镇跃鱼汀至佟屯大桥段、山神庙样子沟段;女儿河下游均未达到20年一遇防洪标准,有的地段不足或只能达到10年一遇标准,如邰集屯农药厂段、虹螺岘火台子段和金星镇卧佛寺段。小型河流乡镇段无堤防均未达到10年一遇防洪标准。同时尚有险工险段和水毁工程亟待治理和修复,如女儿河佟屯大桥上游左岸,一旦发生洪水直接威胁左岸公路和国光小学;女儿河山神庙乡砟子窑段右岸耕地受洪水严重威胁等。 
  2存在的问题 
  一是区域内需治理的河道长,缺少治理所需工程资金,使河道治理缺乏系统性。二是由于单纯的防洪意识导致了采用了单一的工程措施,使河道治理缺乏综合性。三是由于利益驱使,个别采砂业主的采砂秩序混乱,使河道现有工程和防洪安全受到威胁。四是由于连年的干旱,个别河段“乱栽”现象较为严重,这为下一步河道治理增加了人为的阻力,也为汛期防洪安全带来了隐患。五是河道治理多偏于防洪功能,而其生态功能被严重忽视[1-2]。 
  3中小河流治理基本思路 
  河道不仅具有防洪功能,还具有储水、净化水质、调节小气候、维系水生态和生物多样性的功能。纵观连山区这几年的河道治理工程,由于仅仅考虑了防洪的需要,而忽视了河道具有的其他功能,致使河道有逐渐变窄的趋势,主要表现是高墙直立、河道渠化。结果不仅降低了河道的储水能力,而且洪水下泄更快,造成局部冲刷和淤积,会破坏水生态环境。结合国家“十五”期间提出生态治河要求,总结出“宽窄结合、深浅兼顾、随弯就势、重点防护、生态优先”的建设思路。首先,合理确定防洪标准,在全面规划的基础上,根据堤防设计规范要求,并结合实际,合理、客观的确定防洪标准,适当规避风险[3]。对于一条河道来说,如果上游沿河各乡镇、村屯都把自己的风险降为最低,那么下游段的防洪将受到严重压力。其次,转变过去单一以工程措施为主的治理模式,将侵占河道退还。河道是经多年自然形成的水流通道,它的功能不仅是输水,而且是水生动物和水生植物生存的空间。但由于人口增多,经济发展和社会财富积累,洪灾损失不断加大,导致对河道进行被动治理,单一工程措施改变河道自然状态,打破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平衡。因此,今后河道治理必须采用“以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以生物防护措施为主”的治理模式。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