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系统

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物理教学的思考(3)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11-20 11:38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范永梅
分享到:

 


  比如,在中学物理的教学中,教师会经常用“类比”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知识。经常用到的类比有等效类比、关系类比、模型类比、对称类比等。这种思维方法可以帮助学生融会贯通所学知识,突破学习难点。教师亦可使用类比的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帮助学生做好新旧知识衔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如将磁场、电场、重力场类比,v-t图、F-t图、P-V图、U-I图类比,场强E=F/q和R=U/I类比等,培养学生对相似问题的敏感性,快速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对于学生思维能力提高有很大的作用。其实类比思维既是《易经》的根本思维方式,是中国古代文化光辉灿烂的思维源泉,也是中国最根深蒂固的传统思维方式,深入中国人的骨髓。张晓光先生说,古代中国之所以长期在文学艺术方面有着一种浪漫想象的传统,之所以长期在科学技术方面有发明创造性,并且成就举世无双,这在相当程度上都和类比思维之擅长和保持相当大的活力有关,这种擅长与活力,不仅是想象力的源泉,而且也是中华民族富于创造力的源泉。康德曾说过:“每当理智缺乏可靠论证的思路时,类比这个方法往往指引我们前进”。让学生了解在物理发展史上利用类比的方法发现了许多新概念、新规律、新理论。比如卢瑟福借助α粒子散射实验,类比太阳系行星模型,提出了原子结构模型;奥斯特发现了电流周围有磁场,法拉第用类比的思想探索发现磁生电,等等。但同时,教师也要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类比方法。类比推理仅仅依靠事物之间的相同点来推理,其结论自然不可靠。中国人喜欢使用的类比思维乃是原始思维遗留的表现。自“李约瑟问题”提出后,很多有识之士在思考中国科技为什么在近代落后的问题。从思维方式的角度来看,包括杨振宁教授在内的大批学者认为,《易经》中“观物取象,以象尽意”、“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取象比类”的类比思维对中国古代科技既有积极的影响,也阻碍了中国人对自然界的进一步研究。中国人擅长使用类比法,比如熟悉的方块字本身就具有类比于事物而来的特点,中国人在类比思维方面天然的发达一些。而西方人更善于使用归纳和推演法。

  在教学中通过教师要有意识综合运用类比、归纳、推演等方法,引导学生在感悟自身文化传统和思维特点的同时,借鉴近代西方科学研究中的逻辑分析方法和实证研究方法,推动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促使学生正确的认识自然、了解社会、追求真理。

  四、完善教学评价,促进传统文化教育渗透

  评价对教学有直接的指向作用。长期以来,中学物理教学受单一试卷测试的影响,教师忽略了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科学审美等多方面素质和能力的培养。评价作为教育教学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关注学生学习结果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价值观、文化素养、创新精神等方面的发展与提高。通过改革教学评价指向,能引导教师逐步重视文化在教育教学中的渗透。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对高中物理课程的性质的表述中强调:“认识物理学对科技进步以及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为终身发展,形成科学世界观和科学价值观打下基础。”同时对高中物理课程评价明确要求:“评价要有助于学生保持好奇心与求知欲,发展科学探索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要注意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结合,即不仅要关注学生获得了什么,而且应该记录学生参加了哪些活动、投入的程度如何、在活动中有什么表现和进步等情况。”由此可见,在考察学生对物理知识、定理理解和应用的同时,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科学精神、文化素养方面的评价,既是新课程对每一位高中物理教师提出的基本要求,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需求。

  通过多样化的评价形式,积极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在生动、活泼、开放的教学活动中,帮助学生了解科学与技术、经济和社会的互动作用,认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道理。培养振兴中华、服务社会的价值追求。

  比如,在学生学完“交变电流”后,笔者布置了如下的作业:

  任务一:参观我市华能电厂,了解发电过程,估算发电厂每日用煤量;

  任务二:参观我市洋口港风力发电,参观变电站、高压输电线路;

  任务三:调查本地发电总量,居民用电和工业用电情况,完成一份调查报告;

  任务四:通过互联网了解世界和我国风车历史、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及新能源开发利用方面的情况;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