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秆调理剂对泔脚蚯蚓堆肥的影响(2)
由图1可知,试验结束时A、B、C、D、E、F组GI分别为87.99%、138.22%、84.28%、127.69%、80.22%、136.92%,均大于80%,其中B组毒性降低最为明显。说明此时堆肥对植物均无毒性,基本达到腐熟,这主要由于物料中对植物有害的部分通过蚯蚓的吞食过腹后得到固定,且因蚯蚓和微生物活性的增强,有机酸也进一步反应完全,浸提液中对植物有害的物质大大减少。
2.2 电导率(EC)的变化与分析
电导率反映的是堆肥浸提液中全盐的含量,堆肥过程中电导率(EC)随堆肥时间变化如图2所示。由图2可知,试验结束时A、B、C、D、E、F组电导率分别为1 136、1 110、1 124、661、928、832 μS/cm,可知各处理泔脚与稻秆腐熟后均不会对植物产生盐分毒害作用[11],加入稻秆调理剂可降低蚯蚓堆肥中的盐分含量。
2.3 pH的变化与分析
一般认为物料腐熟后pH会最终呈中性偏碱[12]。堆肥过程中pH随堆肥时间变化如图3所示。由图3可知,试验结束时A、B、C、D、E、F处理堆肥pH分别为7.99、8.20、7.99、6.82、7.12、7.23。A、B、C组呈弱碱性,D、E、F组呈中性。究其原因,可能与D、E、F组稻秆量较多,稻秆中的可溶性糖被还原成有机酸有关[13]。
2.4 总有机碳的变化
堆肥过程中总有机碳随堆肥时间变化如图4所示。由图4可知,各处理组TOC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至试验后期各处理组均达到平稳状态。此时有机碳趋于稳定。这是由于在蚯蚓堆肥过程中,蚯蚓除起到吞食分解混合物的作用外,还起到协同刺激微生物活性的作用[14],试验结束时A、B、C、D、E、F组TOC下降幅度分别为54.0%、46.7%、50.7%、59.3%、21.2%、38.6%。D组TOC降幅最大,这说明当泔脚与稻秆的体积比为7∶3时,堆置物的有机质的降幅最大,此时微生物和蚯蚓的协同作用最好。在堆肥前期各处理组TOC存在波动,这主要是蚯蚓活动使得采样不均匀造成的。
2.5 总氮含量的变化
堆肥过程中总氮随堆肥时间变化如图5所示。由图5可知,堆肥过程中各处理组TN不稳定,可能由于夏季外界温度较高,试验过程中表层存在氨的挥发,造成TN波动。试验结束时,A、C、E、F组分别比初始值增长0.84%、55.5%、31.8%、4.31%,B、D组分别下降16.3%、1.9%。研究[12]表明,蚯蚓对氮素的提高和矿化都有促进作用。A、C、E、F组稻秆与泔脚的配比更适宜蚯蚓促进氮素的增长,C组最为明显。
2.6 总磷含量的变化
堆肥过程中总磷含量随堆肥时间变化如图6所示。由图6可知,试验前后A、B、C、D、E、F组TP分别增长18.2%、1.6%、10.2%、17.0%、17.5%,F组下降16.2%。蚯蚓堆肥过程中,TP随着总有机碳的矿化会稍有增长,但蚯蚓的代谢和微生物的繁殖也会造成养分的流失[15]。此外,在微域中蚯蚓对磷也会有富集作用[16],造成堆肥TP波动。
2.7 总钾含量的变化
堆肥过程中总钾含量随堆肥时间变化如图7所示。由图7可知,试验过程中各处理组TK波动较大。试验结束时,A、B、C、D、E、F组TK分别下降22.8%、61.6%、48.2%、40.8%、35.4%、37.7%。这说明稻秆与泔脚混合物经蚯蚓堆肥后总钾会存在不同程度的损失,泔脚与稻秆体积比为9∶1时,总钾损失最严重。
3 结论
1)在泔脚蚯蚓堆肥中加入稻秆调理剂混合腐熟后不会对植物产生盐分毒害作用。
2)堆肥原料全部为泔脚时可显著提高堆肥TP;泔脚与稻秆体积比为9∶1时可显著降低堆肥毒性,但总钾易损失;泔脚与稻秆体积比为8∶2时可显著促进堆肥中氮素的增长;泔脚与稻秆体积比为7∶3时微生物和蚯蚓对有机质的降解效果最佳;泔脚与稻秆体积比为5∶5时总磷易流失。
3)从蚯蚓堆肥效果和泔脚与稻秆处理量综合考虑,在泔脚与稻秆调理剂体积比为8∶2或7∶3时效果最佳。
参考文献:
[1] 吴福勇,毕银丽,毛艳丽.蚯蚓及植物促生根际细菌对土壤中氮和钾有效性的影响[J].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5):3186-3189.
[2] 杨敬辉,张松林.蚯蚓堆肥污泥研究述评[J].湖北农业科学, 2011,50(9):1729-1730,1758.
[3] 胡新军,张 敏,余俊锋,等.中国餐厨垃圾处理的现状、问题和对策[J].生态学报,2012,32(14):4575-4584.
[4] FREDERICKSON J, KEVIN R B, RICHARD M M, et al. Combining vermiculture with tradution green waste composting systems[J].Soil Biology & Biochemistry, 1997,29(3):725-730.
[5] 张红玉,路 鹏,李国学,等.秸秆对厨余垃圾堆肥臭气和渗滤液减排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11,27(9):248-254.
[6] 蔡玉琪,蔡树美,倪圣亚,等.蚯蚓对秸秆-污泥混合物的消解转化效果[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9,28(6):1284-1287.
[7] 奚旦立,孙裕生.环境监测[M].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8] 秦 莉,李玉春,李国学,等.城市生活垃圾堆肥过程中腐熟度指标及控制参数[J].农业工程学报,2006,22(12):189-194.
[9] 刘 婷,任宗玲,张 池,等.蚯蚓堆制处理对农业有机废弃物的化学及生物学影响的主成分分析[J].应用生态学报,2012,23(3):779-784.
[10] RIFFALDI R, LEVI-MINZI R, PERA A, et al. Evaluation of compost matutity by means of chemical and microbial analyses[J].Waste Management and Research, 1986, 4:387-396.
[11] 鲍士旦.土壤农化分析[M].第三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0.
[12] YADAV K D, TARE V, AHAMMED M M. Vericomposting of source-separated human faeces for nutrient recycling[J].Waste Management,2010,30:50-56.
[13] 栾书荣,王晓丽,洪 岚,等.土壤中掺入不同植物材料对其pH的影响[J].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5,26(3):62-65.
[14] 王玉洁,朱维琴,金 俊,等.农业固体有机废弃物蚯蚓堆置处理及蚓粪应用研究进展[J].湖北农业科学,2010,49(3):722-726.
[15] 朱 鹤,邵 蕾,李文亮,等.调理剂比例对污泥蚯蚓堆肥的影响[J].湖北农业科学,2012,51(8):1557-1559.
[16] 张 威.蚯蚓处理不同畜禽粪和秸秆组合试验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8.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投稿辅导服务咨询与期刊合作加盟
陆老师联系QQ:
蒋老师联系QQ:
刘老师联系QQ:
联系电话:18015016272
17327192284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
期刊推荐
- 《校园英语》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吉林教育》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文教资料》 旬刊 省级
- 《科技风》半月刊 省级 科技类优秀期刊
- 《价值工程》旬刊 国家级 科技统计源期刊
-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半月刊 北大核心
- 《电影评介》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社科纵横》季刊 社科类优秀期刊
- 《求索》月刊 14版北大核心期刊
- 《中华建设》月刊 国家级 建设类优秀期刊
- 《继续教育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期刊
- 《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与技术)月刊 国
- 《新闻传播》月刊 省级 新闻类优秀期刊
- 《财会月刊》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体育文化导刊》月刊 体育类双核心期刊
- 《机械研究与应用》双月刊 省级 机械应用类
- 《公路交通科技》 月刊 北大核心
- 《教学与管理》旬刊 北大核心
- 《新课程研究》旬刊 省级 教育类优秀学术期
- 《中国医药指南》 旬刊 国家级
- 《高教论坛》 月刊 省级
- 《课程教育研究》 旬刊 国家级
- 《语文建设》 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教育发展研究》 半月刊 双核心
- 《学术界》 月刊 双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