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斯特生境模拟对一年生茶条木植株生长\生理的影响
摘 要:通过采用水分梯度供应的处理方法,模拟喀斯特地区独特的地质与气候特点,研究一年生茶条木植株在喀斯特生境模拟中受到的生长与生理影响。通过研究表明,随着土壤水分的不断减少,胁迫程度不断加大,茶条木株高与地上基径长势减慢,叶片的含水量与叶绿素含量呈明显下降趋势,这都说明了茶条木的生长与生理机能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随着水分胁迫程度的增加与时间的延长,叶片内丙二醛含量出现先降后升趋势,而叶片可溶性糖与可溶性蛋白含量出现明显增长趋势,这正好说明了植株通过调节自身的物质积累来更好的适应生态环境的变化,从而提高其抗耐性,也为今后喀斯特地区的植被恢复提供理论借鉴。
关键词:茶条木;喀斯特生境;模拟;生长;生理
我国西南地区分布着世界上最大面积裸露碳酸盐岩喀斯特地貌。其地质环境极其复杂,生态环境极其脆弱,其中水分是限制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恢复的重要因素。由于岩石的高渗水性与地表土壤层浅薄,使得喀斯特地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水现象。尽管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的降雨量很大,但由于其特殊的地质环境,也使得地表水稀少,成为限制该地区植被生长的主要因素。因此,如何有效地利用水土资源与恢复植被就成为了喀斯特地区生态治理与恢复的关键。
1 材料和方法
1.1 生态环境条件
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气候较为湿润,年均气温在15℃左右,年降水量在1300mm左右。该地区雨热同期,且雨季、旱季明显。一年中雨季集中于4~9月,旱季则为10月~次年3月。植被在雨季会旺盛生长,而旱季则长势缓慢。进行喀斯特生境模拟盆栽试验,采用的是喀斯特地区特有的棕色石灰土。其土壤的理化性质如下:pH值7.38,全氮2.54 g/kg,全钾7.98 g/kg,全磷0.79g/kg,田间持水量28.79%,有机质80.03 g/kg。
1.2 试验方法
模拟喀斯特地区的岩溶生境:土壤层——岩石层——岩溶水层。试验桶土层深度为30cm,桶呈圆柱状;由混凝土砌成,中间留有大小相同的缝隙,高约20cm的圆柱状岩石层;其下间隔5cm为水池。试验阶段主要是人为地控制土壤中水分含量,分别进行3种不同程度的水分胁迫试验,即:重度干旱(HD,土壤含水量为30%~40%);中度干旱(MD,土壤含水量为50%~60%);水分适宜(RW,土壤含水量为70%~80%)。重复6次试验,且每隔2天进行1次土壤水分检测,并根据土壤的体积与容重确定所需添加的水量,使植株维持在设置的水分胁迫程度上。
1.3 测定相应的项目和方法
1.3.1 测定植株的生长特征。分别测定不同程度的水分胁迫前、后茶条木植株株高与地上基径。
1.3.2 测定叶片叶绿素含量。水分胁迫试验开始后,每隔15天各取5片不同程度胁迫试验植株的无损害阳顶生叶子作为试验材料,检测叶片的叶绿素含量。
1.3.3测定叶片相对含水量。在试验阶段内,取各水分胁迫试验植株的阳顶生6片完好叶片,采用饱和称重法进行叶片相对含水量的测定。
1.3.4测定叶片的生理指标。各取5片不同程度水分胁迫试验的完好阳顶生叶片,新鲜叶片放到具有遮光、低温条件的密封容器中并带回实验室进行测定相关数据。用考马斯亮蓝比色法测定叶片的可溶性蛋白含量;用蒽酮比色法测定可溶性糖含量;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丙二醛含量,且重复进行3次,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1.4 数据处理
采用相关的统计分析软件对测定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并进行多重比对,最后分析出不同程度的水分胁迫对一年生茶条木的生长与生理影响。
2结果分析
2.1茶条木植株生长受到的影响
随着土壤含水量增加与水分胁迫程度的不断降低,在HD、MD和RW3种不同程度的水分胁迫下,植株株高与地上基径增量呈上升趋势,其株高增量(cm)依次为50.24、25.16、10.75,地径增量(cm)依次为0.35、0.19、0.03。在HD情况下植株株高与基径增量最大,RW情况下植株株高与地上基径增量最小。相关数据分析表明,RW情况下的株高与地上基径增量分别与MD和HD情况下具有明显的差别,这说明了植株生长受水分影响较大,植株受到的胁迫与抑制呈正相关关系。
2.2 茶条木叶片相对含水量受到的影响
根据对不同程度的水分胁迫情况进行植株叶片相对含水量测定的试验数据显示,HD、MD、RW第15天的数据分别为83%、85%、90%;第30天的数据分别为82%、84%、87%;第45天的数据分别为70%、73%、84%。这表明水分胁迫越严重,茶条木植株叶片的相对含水量就会越低,而且植株受到水分胁迫时间越长,其相对含水量差距就越大。
2.3 茶条木叶片叶绿素含量受到的影响
随着不同程度的水分胁迫情况与胁迫时间的长短变化,叶片的叶绿素含量也发生着明显变化:从胁迫试验开始到试验结束,在不同程度的胁迫下叶片中叶绿素含量有明显变化,RW情况下茶条木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很明显高于MD与HD2种情况,且随着胁迫时间的增加,MD与HD2种情况下叶绿素含量的差异不断下降。这也说明了土壤中含水量降低,使茶条木叶片中叶绿素含量下降,植株的光合作用减弱,最终导致了植株株高与地上基径的长势缓慢。
2.4茶条木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受到的影响
在胁迫时间不断延长的情况下,茶条木叶片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会随着3种不同程度(依次为HD、MD、RW)的水分胁迫呈现不同变化趋势。在3种不同程度的水分胁迫下的15天测定数据(mg/g)为分别为13、16、22,表明随着含水量的增加,茶条木的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出现增长趋势;在3种不同程度的水分胁迫下的45天测定数据(mg/g)分别为12、10、3,表明随着含水量的增长,而茶条木的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呈下降趋势。
2.5茶条木叶片中丙二醛含量受到的影响
在3种不同含水量(依次为HD、MD、RW)的水分胁迫试验后的15天,测定叶片中丙二醛含量分别为0.03、0.026、0.022,表明茶条木的叶片中丙二醛含量会在胁迫程度减弱的情况下而降低,在15天与30天的试验数据中显示,各种胁迫情况下的丙二醛含量没有明显的变化;45天的测定数据显示:MD情况下丙二醛含量出现最高值,为0.1nmol/mg,而HD和RW2种情况下的丙二醛含量相对较低,并且HD比RW显示的数据更低。这就表明了,一定时间的高强度水分胁迫会增强植株的抗旱能力。
2.6茶条木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受到的影响
在进行各种程度的水分胁迫试验时,茶条木叶片的可溶性糖含量在胁迫时间的延长下呈现先降后升趋势,说明水分对可溶性糖含量积累有一定的影响。15与30天各情况的测定数据呈明显下降,平均下降10%左右;45天的含量数据进行对比显示出含量明显增长,是30天测定数据的4倍左右,而且RW情况下测定的含量明显低于HD与MD这2种情况。
3总结
喀斯特生境模拟试验表明,随着胁迫程度的加强与时间的延长,植被均会受到抑制,表现出生长、生理特征的变化,适应不同程度的生态环境。这些论文范文试验将会为喀斯特地区的生态改善提供相应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 胡雄,何寻阳,王惠群.喀斯特生境模拟对其典型恢复树种茶条木生
长和生理的影响[J].湖南农业科学,2013(9)
2 何跃军,钟章成.喀斯特地区植被恢复过程中适生植物的生理生态学
研究进展[J].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10(5)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投稿辅导服务咨询与期刊合作加盟
陆老师联系QQ:
蒋老师联系QQ:
刘老师联系QQ:
联系电话:18015016272
17327192284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
期刊推荐
- 《课程教育研究》 旬刊 国家级
- 《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与技术)月刊 国
- 《价值工程》旬刊 国家级 科技统计源期刊
- 《高教论坛》 月刊 省级
- 《法制与社会》旬刊 省级
- 《中国教育学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语文建设》 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中国绿色画报》 月刊 国家级
- 《社科纵横》季刊 社科类优秀期刊
- 《求索》月刊 14版北大核心期刊
- 《财会月刊》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艺术品鉴》 月刊 省级
- 《中华建设》月刊 国家级 建设类优秀期刊
- 《教学与管理》旬刊 北大核心
- 《当代经济》 旬刊 省级
- 《新课程研究》旬刊 省级 教育类优秀学术期
- 《文教资料》 旬刊 省级
- 《学术界》 月刊 双核心
- 《吉林教育》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继续教育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期刊
- 《财经界(学术版)》半月刊 国家级
- 《电影评介》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公路交通科技》 月刊 北大核心
- 《新闻传播》月刊 省级 新闻类优秀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