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不同栽培密度对红薯特征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09-17 17:37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张天术等
分享到:

 

  摘要 目的:探讨红薯品种86-21不同栽培密度与特征特性及产量的关系,寻找最适宜栽培密度。方法:以红薯品种86-21为供试材料,在其他栽培方式和田间管理相同的条件下,设置5种不同密度处理,测定各处理条件下红薯的经济性状及产量,比较5种密度处理的效果。结果表明:栽培6万蔸/hm2产量最高,达48.2 t/hm2,为该县适宜推广栽培密度。

  关键词 栽培密度;红薯;特征特性;产量

  中图分类号 S8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4-0021-01

  红薯原名番薯,又名甘薯、山芋、地瓜、红苕等,富含淀粉、可溶性糖、蛋白质、脂肪酸、多种维生素、氨基酸及钙、磷、铁等无机盐类,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被营养学家们称为营养最均衡的保健食品,而且红薯享有“抗癌之王”的美誉[1-2]。

  红薯是龙山县三大粮食作物之一,也是重要的饲料和工业加工原料作物,种植历史悠久。为了探讨红薯品种86-21在龙山县的栽培密度与特征特性及产量的关系,寻找出适宜当地种植的最佳栽培密度,组装集成红薯高产栽培技术,为龙山县红薯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2013年笔者在龙山县石羔镇十字村进行了86-21不同栽培密度对比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在龙山县石羔镇十字村进行,肥力中上,前作空闲,排灌方便,阳光充足,pH值6.5,成土母质为黄棕土壤发育,海拔528 m。

  1.2 供试材料

  供试品种为淀粉含量高、红皮白肉的红薯品种86-21。

  1.3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5个密度处理,分别为3.75万蔸/hm2(A)、4.50万蔸/hm2(B)、5.25万蔸/hm2(C)、6.00万蔸/hm2(D)、6.75万蔸/hm2(E)。采用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小区面积20 m2,处理间不留走道,区组间留走道50 cm,四周设保护行。

  1.4 试验经过

  试验于2月26日育苗,4月23日移栽,底肥施45%三元素西洋复合肥750 kg/hm2、过磷酸钙375 kg/hm2。5月8日进行第1次中耕除草,5月25日在红薯分枝结薯期施碳铵375 kg/hm2、腐熟桐枯4.5 t/hm2进行提苗,并结合施肥进行第2次中耕除草。6月15日施45%三元素西洋复合肥375 kg/hm2、硫酸钾225 kg/hm2,并结合施肥进行第3次中耕除草。10月19日收获。各处理之间除栽培密度不同外,其他栽培方式,施肥和田间管理水平均一致。

  1.5 测定项目与分析

  红薯收获时,每小区随机抽取10蔸(穴)红薯进行经济性状考察,同时挖取每小区全部薯块分别称重计数,对各处理间进行经济性状对比分析。方差分析采用LSD多重比较。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栽培密度对红薯特征特性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红薯的栽植密度逐渐增大,红薯主蔓长度随之增长,茎粗随之缩小,茎叶鲜重逐渐增加,结薯个数逐渐减少,其他经济性状的变化不太明显(表1)。由此说明,红薯栽培只有在适宜的密度条件下,才能促进植株生长健壮,布局合理,增加光合作用,确保单薯重和结薯个数,搭建红薯高产必备条件。

  2.2 不同栽培密度对红薯产量的影响

  各处理平均产量为37.1~48.2 t/hm2,以处理D产量最高,达48.2 t/hm2,其次是处理C,产量为44.9 t/hm2,处于第3 位的是处理B,产量为41.8 t/hm2,处于第4位的是处理E,产量为37.9 t/hm2,处理A产量最低,为37.1 t/hm2。各小区产量结果经LSD多重比较分析表明,处理D与处理B、E、A产量差异极显著,与处理C差异不显著;处理C与处理E、A产量差异极显著,与处理B差异不显著;处理B与处理A差异显著。试验结果表明:在田间管理及其他栽培措施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的栽培密度对红薯产量的影响较大,龙山县红薯品种86-21以栽培6万蔸/hm2产量最高,为龙山县推广适宜栽培密度(表2)。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在一定栽培密度范围内,红薯栽培密度与产量呈正相关,适宜的栽培密度可增加土地利用率,防止红薯藤蔓徒长或旺长,避免养分消耗,减轻红薯藤蔓对田间

  的遮蔽,有利于表层土壤通透性,能给红薯营造一个良好的

  群体结构。同时,增加叶片厚度及叶绿素含量,增强光合作用,促进薯块的膨大,提高红薯产量。如果栽培密度太小,虽然叶片互不遮挡,植株个体能充分利用光、热、水、气等资源,光合效率高,单薯重,但因有效株数少,红薯单个少,造成各种资源浪费,不能获取高产;如果密度过大,叶片互相遮挡,而因红薯不耐荫蔽,光合效率低,向下运输和贮存于块茎中的干物质少,单薯虽多,但因个头小,所以也不易获高产。因此,红薯只有在栽培密度适宜的情况下(5.25万~6.00万株/hm2),单位面积株数和薯数适当增加,而单薯重变化较少,才能获得高产[3-4]。可见,红薯品种86-21在龙山县种植的栽培密度以6万株/hm2为最佳,产量较高,值得发表文章大面积推广应用。

  4 参考文献

  [1] 韩烨,刘永,韦志耀,等.不同栽培密度对红薯产量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2009(9):166.

  [2] 郑明强,周开芳,左明玉.不同田间管理方式对脱毒红薯产量的影响[J].贵州农业科学,2009(6):75-77.

  [3] 王贵碧.高淀粉红薯“豫薯王”栽培管理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13-114.

  [4] 王银成,徐滋森,冯云.浅谈红薯种植与施肥[J].农民致富之友,2013(10):71-72.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