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苦荞浸泡酒中总黄酮的测定方法及浸提条件研究(2)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09-01 13:34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刘晓燕
分享到:

 

  1.3 浸泡条件对苦荞泡酒中黄酮含量的影响

  1.3.1 浸泡时间对苦荞泡酒中黄酮含量的影响 称取2.0 g苦荞茶浸泡于50 mL白酒中,分别于1、3、5、10、15、20、30 d吸取浸泡酒,利用上述方法测定黄酮含量,重复3次,考察浸泡时间对苦荞酒中黄酮溶出量的影响。

  1.3.2 固液比对苦荞泡酒中黄酮含量的影响 称取2.0 g苦荞茶8份分别浸泡于10、20、30、40、50、60、70、80 mL的白酒中,浸泡10 d后过滤后即得不同浓度的苦荞浸泡酒,测定黄酮的溶出率(黄酮溶出率(%)=100×测出的黄酮浓度×总体积/总质量),重复3次,考察固液比对苦荞浸泡酒中黄酮溶出率的影响。

  2 结果与分析

  2.1 苦荞泡酒中黄酮测定方法的评价

  2.1.1 精密度试验结果 根据“1.2.5”方法,测定结果见表1,同一样品的总黄酮含量连续测定结果的RSD为3.30%,表明该方法测定苦荞浸泡酒中黄酮含量时精密度良好。

  2.1.2 稳定性试验结果 按“1.2.6”方法进行测定,结果见表2, RSD为3.26%。苦荞浸泡酒样品溶液在90 min内总黄酮量基本不变,说明苦荞浸泡酒使用该方法测定黄酮量时稳定性良好。

  2.1.3 重现性试验结果 按“1.2.7”方法进行测定,结果见表3, RSD为1.81%。说明该测定方法应用于苦荞酒中黄酮含量测定时重现性良好。

  2.1.4 回收率试验结果 按“1.2.8”方法进行试验,测定结果见表4,得到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7.79%,RSD为3.36%。该结果表明本方法应用于苦荞酒中黄酮含量的测定具有可行性。

  2.2 浸泡条件对苦荞泡酒中黄酮含量影响的测定结果

  2.2.1 不同浸泡时间苦荞酒中黄酮含量的变化 由图1可知,浸泡时间在1~10 d内,随着天数的增加,黄酮含量逐渐增加,直到浸泡10 d后,黄酮含量基本不再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说明此时苦荞中黄酮已经达到最大溶出率,因此可以推断出苦荞酒最佳浸泡时间为10 d。

  2.2.2 不同固液比浸泡苦荞酒中黄酮含量的变化 由图2可知,浸泡苦荞酒时,随着白酒量的增加,黄酮溶出率增加,直至当苦荞和浸泡酒的比例达到1∶20时,白酒体积的增加对黄酮溶出率影响减小,黄酮含量增加值逐渐趋近为零,因此采用野荞神清香型白酒(55%,V/V)浸泡苦荞酒固液比为1∶20时为最佳。

  3 小结与讨论

  本研究将苦荞和苦荞制品中黄酮含量的农业部标准方法应用于测定苦荞酒中黄酮的含量,通过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和发表文章加标回收率试验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应用于苦荞酒中黄酮含量的测定切实可行。同时从苦荞酒的野荞神清香型白酒(55%,V/V)浸泡时间和浸泡体积对浸泡酒中黄酮含量的影响分析得到,最佳浸泡时间为10 d,最佳固液比为1∶20,此结果和王雪波等[15]的结果基本一致。本研究结果可以为苦荞酒的开发及生产企业提供参考,并对喜爱泡酒的公众提供保健酒合适的炮制条件。

  参考文献:

  [1] 陈庆富. 荞麦属植物科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2] 赵 钢,唐 宇,马 荣.苦荞麦的营养和药用价值及其开发应用[J].农牧产品开发,1999(7):17-18.

  [3] 姜忠丽,赵永进.苦荞麦的营养成分及其保健功能[J].粮食与食品工业,2003(4):33-35.

  [4] 田秀红,任 涛.苦荞麦的营养保健作用与开发利用[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7(10):44-46.

  [5] 胡一冰,杨敬东,邹 亮,等.苦荞麦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概况[J].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5(4):271-276.

  [6] 黄兴富,赵声定,王继良,等.荞麦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5):354-355.

  [7] 张 政,周 源,王转花,等苦荞麦麸皮中类黄酮的抗氧化活性[J].药物生物技术,2001,8(4):217-220.

  [8] 周建华,刘松艳,巩发永.两种分光光度法测定苦荞中黄酮含量的比较[J].江苏农业科学,2008(5):247-251.

  [9] 张宏志,管正学,田晓娅.分光光度法测定荞麦中芦丁含量[J]. 光谱实验室,1996,13(3):24-27.

  [10] 徐宝才,丁霄霖.苦荞黄酮的测定方法[J].无锡轻工大学学报,2003,22(2):98-101.

  [11] 张 琪,刘慧灵,朱 瑞,等.苦荞麦中总黄酮和芦丁的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J].食品科学,2003,24(7):113-116.

  [12] 巩发永.凉山州苦荞茶总黄酮含量对比及分析[J].湖北农业科学,2011,50(18):3811-3814.

  [13] 李 欣,王步军.两种苦荞黄酮提取方法的优化及含量测定[J].食品科学,2010,31(6):80-85.

  [14] 欧阳平,张高勇,康保安,等.苦荞麦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的工艺参数优化及数学模型研究[J].食品科学,2005,26(1):107-111.

  [15] 王雪波,邓建华,胡建平.苦荞泡酒的工艺条件[J].农产品加工,2013(2):30-32.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