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酯基季铵盐浮选剂最佳生物降解条件的测试评估(2)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09-01 11:49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刘国华等
分享到:

 

  1.5 评价标准

  参照参考文献[16]对有机物生物降解试验的分级标准,见表2。

  2 结果与讨论

  2.1 不同曝气量条件下的生物降解率测试分析

  设置受测试物酯基季铵盐的浓度为20 mg DOC/L,接种污泥浓度为120 mg MLSS/L,调节曝气量分别为15~30 L/h,控制水浴温度为(25±1)℃,此时两种酯基季铵盐的生物降解率测试试验结果如图2和图3所示。

  由图2与图3可知,单酯季铵盐在生物降解初期迅速降解,而微生物在降解其生成的中间产物时,两种酯基季铵盐均有一段时间的适应期。曝气量为15、20 L/h时,两种酯基季铵盐在10 d的生物降解率均超过10%,28 d的生物降解率均超过60%,根据OECD301评价标准,酯基季铵盐达到易生物降解性标准;而当曝气量为30 L/h时,28 d时单酯季铵盐、双酯季铵盐的生物降解率分别为49.65%和29.36%,明显偏低,说明曝气量对酯基季铵盐的生物降解有一定影响。当曝气量增大时,生物降解率降低,前期可能是微生物相互竞争导致营养物质匮乏;后期可能是长时间大量曝气导致污泥解体或提前老化,从而降低了微生物活性。

  2.2 不同接种污泥浓度条件下的生物降率测试分析

  设置受测试物酯基季铵盐的浓度为20 mg DOC/L,调节接种污泥浓度分别为40、160 mg MLSS/L,保持水浴温度为(25±1)℃。根据2.1的试验结果,控制本次测试的曝气量为15 L/h,此时两种酯基季铵盐的生物降解率测试结果如图4和图5所示。由图4与图5可知,接种污泥浓度分别为120和160 mg MLSS/L,降解10 d,两种酯基季铵盐的生物降解率均超过10%,28 d的降解率均超过60%;而当接种物浓度为40和80 mg MLSS/L时,降解28 d,两种酯基季铵盐的生物降解率均达到60%。此现象可能是季铵盐的毒性或灭菌性造成的,在活性污泥浓度较低的环境下,相对高剂量的药剂对微生物活性产生较强的抑制作用。试验表明,接种污泥浓度为160 mg MLSS/L时,单酯、双酯季铵盐的生物降解效果最好。值得注意的是图4中120、160 mg MLSS/L测试组的生物降解曲线在第15 d发生了交叉,图5中40、80 mg MLSS/L测试组的生物降解曲线在第7 d发生了交叉,出现了低浓度测试组的生物降解率反超高浓度测试组的现象。这可能是由于低浓度接种污泥测试组在测试过程中,酯基季铵盐被吸附在活性污泥胶体上,出现了暂时消失的假降解现象所致[17]。

  2.3 不同起始浓度条件下的生物降解率测试分析

  设置酯基季铵盐受试物浓度分别为10~40 mg/L,恒温水浴温度为(25±1)℃。根据2.2试验结果,设置接种污泥浓度为160 mg MLSS/L,曝气量为15 L/h,试验结果如图6和图7所示。由图6可知,单酯季铵盐在浓度为10 mg/L时,28 d最终生物降解率达到99.17%,但是10 d的生物降解率只有8.99%,此现象可能是微生物相互争夺有限的生长因子产生的拮抗作用,致使微生物适应期变长,此条件下单酯季铵盐仅达到可生物降解标准;当单酯季铵盐在浓度为20 mg/L时,28 d最终生物降解率为93.62%,10 d的生物降解率为33.20%,达到了易生物降解标准;而当受试物浓度分别为30 mg和40 mg DOC/L时,单酯季铵盐10 d的生物降解率分别为36.90%、12.10%,28 d的生物降解率分别为59.07%、39.13%,此时为可降解药剂。由图7可知,4种不同浓度的双酯季铵盐10 d的生物降解率均超过10%。浓度为10、20和30 mg DOC/L时,双酯季铵盐28 d的生物降解率分别为87.92%、80.13%和66.00%;而当其浓度为40 mg DOC/L时,28 d的生物降解率为53.00%,说明高浓度药剂对微生物具有一定毒性。

  3 结论

  1)测试不同曝气量条件下酯基季铵盐的生物降解性。当曝气量为15 L/h时,酯基季铵盐的生物降解效果最好。

  2)采用不同浓度接种污泥测试酯基季铵盐的生物降解性。接种污泥浓度为120、160 mg MLSS/L时,单酯、双酯季铵盐均达到易生物降解的标准,以160 mg MLSS/L接种浓度生物降解效果最好。当接种污泥浓度为30、60 mg/L时,两种酯基季铵盐仅达到可生物降解标准,说明当微生物浓度较低时,药剂的毒性可能对有限的微生物产生抑制作用。

  3)测试不同浓度酯基季铵盐的生物降解性。在受试物浓度为10、20 mg DOC/L时,单酯、双酯季铵盐的降解效果较好;30、40 mg DOC/L浓度组降解率相对较低。表明高浓度酯基季铵盐会影响微生物生长环境,不利于微生物的新陈代谢。

  4)综合成本及环境保护等因素考虑,评估出适合酯基季铵盐最佳生物降解的环境条件为:曝气量15 L/h,反应温度25 ℃,初始接种量160 mg MLSS/L,酯基季铵盐最佳起始浓度20 mg DOC/L。此时,单酯基季铵盐、双酯基季铵盐10 d的生物降解率分别为33.20%、23.10%,28 d的生物降解率分别为93.62%、80.13%,按照OECD对有机物生物降解试验的分级标准,论文格式酯基季铵盐属于易生物降解有机物。

  参考文献:

  [1] 包永照.季铵盐的研究进展[J].精细化工,2002,19:14-15.

  [2] 杨雪苹,蒋文伟.硬脂酸三乙醇胺酯季铵盐的合成与应用[J].毛纺科技,2009,37(2):32-35.

  [3] 来 肖,郭 睿,赵艳艳,等. 新型纺织柔软剂酯基季铵盐的好氧生物降解性研究[J].皮革与化工,2011,28(2):10-12.

  [4] 周 飞,王钦钦,张芝利. 绿色织物柔软剂的合成及其生物降解性[J].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6(1):108-112.

  [5] 王 燕,李遵峰.可生物降解表面活性剂发展的瓶颈与机遇[J]. 中国洗涤用品工业,2007(6):44-48.

  [6] 鲍 亮,姚永丽等.王嘉冷配型酯基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J]. 中国洗涤用品工业,2013(1):57-61.

  [7] 王友国,王佩维,姚晨之,等. 织物柔软剂酯基季铵盐生物降解性的研究[J].化工新型材料,2005,33(7):19-21.

  [8] 杨建洲,张 锐,宁万涛. 酯基双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性能[J].日用化学工业,2007,37(1): 13-15.

  [9] 刘国华,王振燕,朱 莹,等.双酯基季铵盐生物降解影响因素的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41(5):131-134.

  [10] GB/T 20778-2006,水处理剂可生物降解性能评价方法-CO2生成量法[S].

  [11] 罗世霞,朱淮武,张笑一.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的厌氧与好氧生物降解性[J].日用化学工业,2004,34(2):77-79.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