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系统

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东北寒区典型农村生活垃圾调查及其处理方式探讨(2)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06-10 17:22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郑国香
分享到:

 

  2.2.2 严寒地区农村生活垃圾产量及组成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新农村建设日渐成熟。农村的生活环境也相应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其中日常生活产生的垃圾组成直接或间接受到人均收入、燃料结构和家庭畜禽养殖状况等主要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农村生活垃圾年产生近2亿t,东北地区人均垃圾产量约为1kg/天。根据我们实际对严寒地区7个典型村镇进行的调研,结果如表2所示,农村生活垃圾产量与组成以厨余物和无机垃圾为主,经济发达,旅游业发达,人口较多的地区,垃圾排放量普遍较高,垃圾组成也较为复杂,厨余垃圾相对减少,废旧家具及工业消费品,产品包装与应用材料如纸、金属、玻璃等可回收垃圾成分增多;夏季果皮、蔬菜类有机垃圾量比其它季节多,冬季由于供暖需求导致煤渣的总量增加较大。

  3、严寒地区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方式及存在问题

  我国东北地区冬季气候干燥、干冷,低温持续时间长,导致冰封期村镇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及处理难度相对增加。垃圾常以自然随意堆放、无处理、无管理的形式存在,有些地方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多以焚烧、填埋为主,如表3所示,调研的7个村镇基本都是以焚烧或填埋为主要处理垃圾的方式。堆肥、厌氧发酵等垃圾“资源化”技术受温度因素制约,无法形成规模化、产业化。东北地区农村垃圾一般采用定点敞开式垃圾箱统一收集(表3),由于基础设施落后,配套资金缺乏导致广大农村缺少集中的专业垃圾回收站,垃圾箱数目少,平均每20-30户共用1个垃圾箱或垃圾堆放点,如图1-A,垃圾收集较难,村子周围的道路边和河道内成为垃圾最常堆放的地方,阻碍交通,污染河流;随着农村生活垃圾的产生量和堆积量的逐年增加,垃圾组成种类也呈现多样化、复杂化变化趋势。垃圾收集基本上是无分类、混合式收集,进而进行传统的简易填埋方式处理,不仅占用了土地,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农村户用厕所形式一般为旱厕,如表3结果显示,调研7个样本村中,只有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宁安县三陵乡的厕所是水厕形式,其余6个村屯中的厕所都是旱厕形式。零散村屯的户用旱厕采取自生自理方式进行管理和处置。有公共厕所的村屯,如黑龙江省铁力市朗乡镇的达里村,每2-3户共用一个简易的旱厕,见图1-B,垃圾、粪便等大量堆积在旱厕周围,无专门回收处理,化粪池呈现零散式分布、规模较小,导致粪便回收不及时,与垃圾混合一起;生活污水、垃圾直接倾倒在村附近河流中,缺少污水处理设施及工艺,污染河流池塘;垃圾处理手段原始,处理方法不科学,以朗乡镇的达里村为例,生活垃圾平均占地

  面积可达600m2,不仅占用了土地,也影响了环境。目前,东北寒区大部分农村生活垃圾堆积成山,不仅影响村容,也影响了村民的身心健康。原始粗放的焚烧或者填埋处理给农村居民带来直接或潜在的危害,焚烧产生的有害气体威胁人类健康,填埋时一些不可分解或有害物质长期埋于地下,污染土壤、地下水和河道等。东北地区冬季温度低,户用沼气池因垃圾堆肥、厌氧消化设施建设不完善无法投入使用,这些因素制约了农村垃圾“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

  4、严寒地区农村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对策

  以政府为主导,建立健全的管理体制和农村垃圾清理体系,结合东北地区生活垃圾治理的实际和存在的问题,参考其他省份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成功典例,提出北方寒区生活垃圾收运处理模式如下,见图2所示:

  以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三陵村为例:以农户为单位,村民在垃圾丢弃之前,优先对生活垃圾就地消纳,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建立垃圾回收站,对金属、纸类、橡胶等有偿回收,提高农民分类积极性;严寒地区冬季漫长,利用木材、煤炭等取暖产生大量炉灰,可直接还田;有条件的乡村建立饲料厂,回收餐厨垃圾制饲料,其他地区可作为堆肥及沼气工程原材料;根据人口分布,修建垃圾堆肥点和农村户用沼气池,堆肥点用于易腐有机垃圾的堆肥,由相应的保洁员经过培训后负责堆肥的运行管理,针对冬季寒冷特点,可利用耐低温微生物菌剂强化堆肥处理体系,加快有机垃圾转化进程。对于经济不是很发达的地区,特别是广大的乡村地区,采用堆肥技术处理有机垃圾,不仅处理成本低且方式简单易行,尤其适用于乡村农家肥生产而非城市垃圾产业化处理。在该处理模式下,核心是生活垃圾堆肥,焚烧处理是辅助的处理技术。在该处理模式下,生活垃圾分类从居民开始,统一人工分类收集运输,最终通过堆肥及焚烧填埋处理达到减量化及资源化利用的目的。

  除自家消纳外,要形成村镇综合治理的系统网络,垃圾处理以“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为目标。每镇至少建一座垃圾转运站,在财政上可以采取县里财政补贴购买垃圾转运车,镇里负责日常的维修模式,集中到县的垃圾由县进行处理。对于回收的时间,可以根据农村生活的特点、垃圾数量的多少、季节的变化进行切实可行的设计。形成以村为单位,人口为基数,建立户村收集、镇清运、县处理的农村垃圾清理体系。

  总之,生态环境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系统化工程的重要内容,其中农村生活垃圾综合化处理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完善农村生活垃圾管理法规、监督体系等相关法规基础上,加强宣传教育,加大技术支持力度,建立健全管理体制,建立农村垃圾清理体系,从本质上实现东北寒区农村生活垃圾资源一体化,最终改善广大农村人民的生存环境。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