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节水农业发展状况与存在的问题
摘 要:综述了我国近代以来农田水利发展的状况与研究进展,提出了我国现阶段不同灌溉技术形式的研究方向,对于目前节水灌溉工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且给出了针对措施。提高农业用水利用率、发展计算机控制技术,是我国今后节水灌溉研究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节水灌溉;研究进展;存在的问题
中图分类号:S274 文献标识码:A 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4.04.016
截至2010年,我国水资源总量为30 906亿m3,人均水资源量为2 310 m3[1],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25%,水资源供求矛盾十分突出。预计再经过20年发展,我国人口将达到16亿,在降雨和河川径流量不变的情况下,我国将成为国际公认的人均水资源量在1 700 m3标准以下的严重缺水国家,水资源危机已经相当严峻,农业用水也将受到严重影响。
我国的用水分为农业、工业、生活、生态用水4部分,从1997年到2010年,我国的农业用水量在61.3%~70%之间,占很大一部分比重。农业用水主要为灌溉用水,约占86%,而全国农田灌溉利用系数仅为0.4,美国、以色列等国家为0.7~0.8[2]。以2009年为例,我国农业用水量为3 723.1亿m3,灌溉损失量就达到1 921.1亿m3[1],因此发展节水灌溉,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对于解决水资源危机有着显著的作用。
1 农田水利取得的成就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大力发展水利建设,使全国一半的耕地得到了灌溉保障,有效灌溉面积增长了4 442万hm2,因灌溉而增产的粮食约为12.8亿t[2],保证了粮食的稳定供应,使我国以人均较少的土地,解决了10多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其产生的经济效益十分显著。经过几十年的农田水利建设,我国的灌溉工程有了较大的发展。到2010年底,我国的灌溉面积为6 635.2万hm2,占耕地面积的49.58%,人均有效灌溉面积为0.045 hm2,共有机电排灌站43 987处,机井数为533.71万眼[1]。
2 我国节水灌溉技术研究进展
我国从1960年开始采用混凝土对渠道进行防渗,1970年开始进行管道灌溉,管道材料已从陶土管、水泥管发展到现在的PE管、PVC管[2],在管道布置规划与施工方面也有很大进展。目前,我国的节水灌溉面积2 034.6万hm2,主要节水灌溉方式有喷灌、滴灌、波涌灌、涌泉灌等。
喷灌是将水加压后通过孔径较小的喷头形成水雾来灌溉的一种方式。我国学者在喷灌方面有大量的研究,姚素梅等[3]在小麦的分蘖、拔节、抽穗、成熟等时期做了与地面灌溉的对照试验,得出了喷灌的产量要高于地面灌溉的结论;并且姚素梅等[4]对小麦进行喷灌与地面灌溉的灌水试验时,用光合作用仪测定了喷灌与地面灌溉两种条件下的光合作用速率、蒸腾速率、胞间CO2浓度、大气CO2浓度、气孔导度、空气的温度与湿度等参数,得出了喷灌可以提高叶片光合作用能力,使得在“光合午休”期,气孔限制成为阻碍光合速率进一步提高的主要因素。王迪等[5]在喷灌和地面灌溉条件下对玉米、冬小麦近2年的对照试验,通过CO2系统分析仪进行了测定,得出了喷灌比地面灌溉更能降低作物的蒸腾量、改善田间小气候的结论。韩文霆等[6]对喷灌的5类均匀性系数进行了研究。戴雪迟[7]对山区喷灌的最佳规划面积、造价、压力分区做了研究,给自压喷灌工程设计提供了参考。由于喷灌系统需要加压设备,一般投资较大,因此,设计经济实用的喷灌加压设备仍是今后需要探讨的问题。
滴灌是通过输水管道和滴头,将水分肥料以滴水的形式送至作物根部的灌溉方法,我国在1974年引进墨西哥的滴灌设备,经过多年的发展,全国滴灌面积逾1.3万hm2。在滴灌方面,方怡向等[8]对滴灌条件下棉花的根系分布进行了研究,指出滴灌水量可影响棉花生物量在根系中的分配,适当减少滴灌水量,可增加棉花细根的数量和长度,促进细根生长。王贺辉等[9]对滴灌条件下温室番茄的滴灌制度进行了试验,得出了温室番茄的需水规律为前期小、中期大、后期小,最大需水强度为6.1 mm·d-1,日均耗水强度为5.5 mm·d-1,温室番茄在苗期、开花期、结果期适宜的灌水定额分别为10~15 mm、15~25 mm、20~30 mm;同时得出了滴灌能提高番茄果品质量的结论。高杨等[10]通过3年春小麦生长情况与产量的观察,得出了在滴灌比地面灌溉更高产的结论。王秀康等[11]确定了滴灌毛管水头损失系数,使毛管水力计算更加简便。金玉洁等[12]对山区滴灌的规划设计做了分析,得出了压力模式是滴灌工程设计布局的重要因素。滴灌没有蒸发损失和深层渗漏,但其出流量小,滴头极易被颗粒堵塞,对净化设备有一定要求。今后研发抗堵塞性能高的滴头仍是一大任务。
波涌灌是用间歇供水的方式,在表层土体气孔封闭形成致密层后,使水推向更长的沟(畦),以达到均匀灌溉的目的。在波涌灌溉方面,刘玉林[13]对波涌灌溉水流的水力梯度、表层土壤固结度、土粒的沉积运动做了分析,得出波涌灌是节水明显的灌溉方式。谢崇宝等[14]对波涌阀与自控装备进行研究,并对其进行了田间性能测试,证明了该设备满足波涌灌水要求,适用于田间灌溉。高昌珍等[15]对波涌灌溉进行了田间试验,得出了灌水要素优化组合,并建立了多目标优化组合模型。对于波涌灌的核心控制设备波涌控制器的研发仍是一大难点,是我国学者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涌泉灌是由中国农业大学自主研制的一种灌水方式,主要应用于果树、经济林的灌溉,它是由灌溉管网和代替滴头的4 mm微管将水送入绕树环沟中,环沟储存水分并缓慢入渗到树木根系中,具有入渗均匀、灌水效率高、投资少、管理方便等优点。在涌泉灌方面,我国学者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郑耀泉等[16]提出了涌泉灌结构、设计方法、环沟设计公式,并对涌泉灌进行了投资分析,认为涌泉灌比喷灌、滴灌投资少,是一种适合我国国情的节水灌溉模式。李波等[17]通过在涌泉灌条件下温室甜椒的灌溉制度试验,得出甜椒在苗期、开花期、坐果期、结果期的适宜灌水定额分别为15,22,22,22 mm,灌水次数分别为2次、8次、8次、8次,整个生育期总的灌水量为200.64 mm。张芮等[18]对葡萄不同生长期进行涌泉灌亏缺灌溉试验,得出了成熟期进行亏水灌溉可提高果实含糖量,使果品质量更优良的结论。吴普特等[19]进行了涌泉根灌技术的研究,并对涌泉根灌进行了水力性能测试,得出了该灌水器合格且流态系数小于0.5的结论,因该装置管道均埋于地下,使系统能使用时间提高到20年。由于由计算机控制电磁阀的涌泉灌溉技术刚刚起步,对于电磁阀的信号传输有一定的距离要求,面积过大的灌区需要多个控制室来控制,设计远距离控制的涌泉灌溉技术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我国在农业节水技术方面主要有采用先进灌溉技术、进行合理的布局与规划、制定合理灌溉制度、改进落后输水技术等措施。在灌区规划上,要合理布局、准确设计;在工程上,要按图施工,保证施工质量;在灌水方式上,要考虑适合当地地理条件并且适合作物的灌水方式。
3 我国节水灌溉存在的问题
3.1 规划设计技术落后
由于农田水利工程项目较小,一般设计任务都由当地群众自行规划,由于欠缺经验,一些项目存在流量设计、轮灌划分、控制面积设计不合理的情况,使建成后的工程不能充分发挥效益,特别对于一些偏远地区,先进的设计经验难以传播到当地,部分工程没有经过精确地测量规划,导致其布局不合理,严重影响了当地农业的发展。
3.2 管理不到位
一些正在建设的节水灌溉工程,由于没有专业的第三方机构与人员监理,导致很多工程施工达不到设计要求,工程质量难以保证。很多已建成的农田水利工程,由于缺乏正确管理,已年久失修。很多渠道灌溉地区,由于无人管理,渠道早已出现了严重的渗漏跑水现象,造成了“有人建,没人管”的情况。
3.3 灌溉用水严重浪费
大多数农村灌溉采用抽取地下水的方式,一般灌溉水量没有统一标准,很多农民凭自身经验决定,导致了过量灌溉,浪费了水资源。在井灌区,由于对地下水的抽取,我国海河平原地区出现了大范围下降漏斗,使地面发生沉降,北京、天津的地面沉降最大达到2 m[2]。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投稿辅导服务咨询与期刊合作加盟
陆老师联系QQ:
蒋老师联系QQ:
刘老师联系QQ:
联系电话:18015016272
17327192284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
期刊推荐
- 《校园英语》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吉林教育》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文教资料》 旬刊 省级
- 《科技风》半月刊 省级 科技类优秀期刊
- 《价值工程》旬刊 国家级 科技统计源期刊
-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半月刊 北大核心
- 《电影评介》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社科纵横》季刊 社科类优秀期刊
- 《求索》月刊 14版北大核心期刊
- 《中华建设》月刊 国家级 建设类优秀期刊
- 《继续教育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期刊
- 《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与技术)月刊 国
- 《新闻传播》月刊 省级 新闻类优秀期刊
- 《财会月刊》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体育文化导刊》月刊 体育类双核心期刊
- 《机械研究与应用》双月刊 省级 机械应用类
- 《公路交通科技》 月刊 北大核心
- 《教学与管理》旬刊 北大核心
- 《新课程研究》旬刊 省级 教育类优秀学术期
- 《中国医药指南》 旬刊 国家级
- 《高教论坛》 月刊 省级
- 《课程教育研究》 旬刊 国家级
- 《语文建设》 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教育发展研究》 半月刊 双核心
- 《学术界》 月刊 双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