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浅析淡水养鱼的技术要领(2)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04-01 17:15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谢天华
分享到:

 

  5 混合养殖

  为了充分利用池塘空间和饲料,可根据生活水层、食物组成的不同,选取互补的鱼种进行适当混养。首先要求混养的鱼不会互相残食,可以和平共处、互利共生。一般混养有3类:一种是相同品种不同育龄的混养,一种是不同品种不同育龄的混养,还有一种是不同品种相同育龄的混养。它们的生活水层、食物需求略有不同,可以充分利用水体空间和饲料,但混养的鱼类对水质、水温的要求不能差别太大。常见的混养为40%的鲢鱼、鳙鱼,40%的青鱼、草鱼等,20%的鲫鱼、鲂鱼等。鲢、鳙鱼主要生活在上层,青、草鱼主要生活在底层,鲫鱼鲂鱼虽然也生活在底层,但配比较小所以不会影响青鱼草鱼。

  6 轮捕轮放

  在培育过程中,采取轮捕轮放的方式,更有利于池塘的可持续发展,还可提高将近20%的单产。轮捕轮放即采取分期捕获的方式来收获。常见的轮捕轮放方式有3种:一次放足后轮捕。根据大鱼争食快长得快,小鱼争食慢长得慢的特点,在初春季节或冬季,一次性的投放不同规格大小的鱼种,再按照其成熟期分批捕获,小的要再放回池中;捕一次放一次,根据捕获的量,再投放进同等规模的鱼种,这是目前为止最为合理的轮捕轮放方式;在成鱼池中培育鱼种,即分批捕获成鱼,套养鱼种,这种方式可以为来年培育大量鱼种。

  7 防病

  鱼病要以防治为主,在没病的时候就要做好各项防病措施。防范措施主要针对3个方面:

  7.1 环境

  做好工人、用具、饲料、操作环境的消毒,防止污染池塘。

  7.2 鱼种

  鱼种要先经过消毒才能入池,防止将病菌带入池塘,感染成鱼。

  7.3 池塘

  投放前,要先清除池底的杂草等各种杂质,再进行消毒。冬季可利用自然条件,利用低温对池底冻结,再经过暴晒干燥来杀菌。其他时候,可用生石灰或者漂白粉对池塘进行药物消毒。

  需要注意的是,池塘经过消毒后要经过曝晒,药性完全挥发时才可注入新水,再投放基肥,培养7~10d,经检测,水质合格后才可投放鱼苗。

  平时就要严谨的做好各项消毒措施,用药液消毒,到了鱼病的高发季节更要加强消毒防病措施,若发现鱼体患病,应及早隔离治疗,防止整体感染。

  8 管理检测

  做好对渔场的日常管理和检测也是十分重要的。每天对池塘至少早晚2次巡视,巡视内容包括池塘水质的变化、浮头程度、水量的变化,鱼类的生长情况、进食情况,食场的卫生情况,饲料的质量、新鲜度,增氧等设备运行情况,池塘消毒情况等。水质要定时监测,符合各项国家标准和养殖需求;水量要在适当水位线附近波动,波动不能过大;食场要保持卫生,及时消灭蛇、鼠等害物;定期打捞池内草渣;对周围的环境也要定期查看,防止有工厂的污水或农田积肥污染池塘。根据鱼类的生长情况和进食情况,写下观测日志,有利于科学地制定更为合理的饲养管理方法。

  淡水养殖要做到科学管理和规划,饲养的鱼种要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在开始饲养前,先做好全年的资金预算和分配。定期整理日志,针对不合理的地方想出整改措施,不断积累经验,直到找到最合适的饲养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 邓晨纲.沿海滩涂淡水养鱼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科学养鱼,2008(03):46-47.

  [2] 王喜峰,裴光富.池塘一年两茬鲤鱼高产养殖技术[J].中国水产,2012(04):60-61.

  [3] 王延东,郑淑梅.提高本地水产养殖经济效益的几点措施[J].黑龙江水产,2012(03):42-43.

  [4] 建设现代渔业重在推进工业化养殖[J].科技导报, 2011,29(33):3.

  [5] 薛志成.池塘养殖技术“八字经”[J].农村科学实验,2011(08):34-35.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