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工厂化再生法袋栽金针菇技术(2)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3-08-20 11:21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黄斌
分享到:

 

 
  4出菇管理
 
  从诱导原基形成到采菇分为5道工序,即12~15℃诱导,再生,6~8℃驯化,抑蕾,发育。采用高压换气方式,经缓冲室将新鲜空气用高压风扇定量送入菇房,废气通过排气窗经缓冲室的隔离层排出。
 
  4.1诱导阶段
 
  将符合发菌标准的菌袋移入催蕾室,控制室温12~15℃、相对湿度90%~95%,每天定量换气。当菇蕾形成后,不急于开袋,促使菇柄伸长,而菌盖难于发育,形成针尖菇蕾。一般诱导15d后割袋。
 
  4.2再生阶段
 
  待培养基表面和棉塞间针尖菇较密集,将离料面2cm以上塑料袋割除。菌袋横卧在床架上间歇吹风,让菇尖失水萎蔫。吹风过程中要分次用手掌轻触菇蕾,将稍有刺痛感的菌袋挑出,移入另一催蕾室。2d后,在萎蔫菇体上重新形成密集菇蕾,为再生菇蕾。
 
  4.3驯化阶段
 
  等到整个料面再生菇蕾密集而整齐时,从菌袋底部套入塑料套袋,套袋口离料面高度3cm。将套袋后的菇袋移入6~8℃、相对湿度85%~90%的出菇袋室,排列于中层菇架进行驯化。
 
  4.4抑蕾阶段
 
  当子实体长到与套袋口等高时,将个别菇盖偏大的剔除,拉高套袋口3cm左右。在这一阶段,通常采用层架对换办法来控制,将菇包移至上层菇架抑蕾,由于上层菇架光照和制冷风机的循环风都较强,对菇体的发育有双重抑制作用。
 
  光照对金针菇生长起重要的调节作用。强光照条件下,金针菇生长缓慢,整齐度好,密度大,产量相对高。在抑蕾阶段应给予强光照,而生长期不宜强光,否则菌盖变大,影响品质。光照时间长短也应考虑。最好是强光、低温、强风等因素共同作用,以达到良好的抑制效果。
 
  当菇体长出套袋口时,菇柄较硬,菇盖色泽发白,菇体的含水量也较小,进入发育长菇阶段。抑蕾阶段需要费时5d左右。
 
  4.5发育长菇阶段
 
  将菇包移到下层菇架,分2次拉高袋口,其目的是提高袋内的CO2浓度,以抑制开伞,促进菇柄伸长。由于金针菇是好氧性菌类,需不断补充新鲜空气,通风换气是提高金针菇产量和品质的关键技术之一。CO2浓度的高低决定着金针菇菌盖的大小,而其菌盖大小,是品质优劣的主要指标。因此,控制好每天通风换气的次数和时间,进而调节栽培室内O2和CO2的比例,是决定金针菇产量和质量的重要技术措施。
 
  5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发生的主要原因,一是使用的菌种不良或被病菌侵染;二是菇房没有彻底清洗消毒,室内杂菌孢子浓度高,造成栽培袋接种或栽培时污染;三是培养料灭菌不彻底或接种时操作失误;四是菇房温湿度调控不达标。
 
  由于白色金针菇栽培周期短,不提倡使用化学防治,严禁在长菇期喷洒农药。如确需喷洒农药,也应以预防为主,在没出菇或每批菇采后喷药,并根据国内外市场允许的农残标准,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严格掌握喷洒浓度和次数。
 
  6及时采收
 
  当菇柄长到15cm左右、菇盖直径1.0cm左右时,脱去套袋,手握菇丛左右移动,稍用力将菇拔下。只收一潮菇,每袋可产鲜菇400g以上。采收时避免折断菇柄,采收后用小刀将菇柄基部切齐。从割袋至采收20d左右,整个生产过程历时55~70d。
 
  7包装冷藏
 
  根据客户要求进行包装。包装间温度应在8℃以下,可提高其商品性和延长保鲜贮藏期。途中运输用泡沫箱包装,装箱前箱体要进行预冷,出货前产品在3~5℃库房保鲜。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期刊库:期刊权威库存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 期刊导航 - 论文欣赏 - 在线辅导 - 学术答疑 - 免责声明 - 客服中心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