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系统

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钻孔电视在山岭隧道地质勘探中的应用(2)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08-06 08:45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何伟兵
分享到:

 

  3.4.1SZK5钻孔

  SZK5号钻孔位于山间洼地,布置在F3断裂带上,该钻孔揭示135-154m处为断层角砾岩,岩心极破碎并有漏水现象。

  详勘在该钻孔基础上,加做了孔内电视,图像可以清楚显示出在该深度处的断层角砾,这和钻探成果较为吻合。

  3.4.2ZXSZK1钻孔

  ZXSZK1号钻孔位于山间洼地,布置在F3断裂带上,位于隧道左右洞之间,距离隧道右洞左侧开挖轮廓线约8m。钻孔深度153.81m,其中85.70~41.00m岩心极为破碎,并且部分岩心手可捏碎,现场地质人员鉴别为中风化闪长岩夹糜棱岩(层顶、底标高分别为122.00m、66.70m),透水性较大。

  该孔孔内电视成果显示,ZXSZK1号钻孔深度85.70~141.00m处主要为花岗岩,并且夹杂较多岩脉,且未发现明显承压水流。故钻探揭示的破碎处应该为岩脉(经鉴别,为煌斑岩脉)发育区,而非钻探结果的断层带(糜棱岩)。

  3.4.3ZXSZK2~ZXSZK5钻孔

  该ZXSZK2和ZXSZK3号孔均位于山间洼地,布置在推测的F3断裂带上,ZXSZK4和ZXSZK5号孔位于水库边。该4个钻孔钻进情况都正常,岩心较完整,局部较破碎,岩性为花岗岩和闪长岩。下面仅将3号孔结果显示如下:

  该4孔孔内电视成果和钻探结果均较吻合,未发现断层构造痕迹,亦未发现有承压水流动。

  3.5勘探成果分析

  经过本次专项勘察,我们可以得知,水库与隧道之间的地层以中~微风化花岗岩、闪长岩为主,透水性主要为微透水,局部弱透水(仅在SZK5孔的断层带处为中等透水)。

  F3断层经过SZK5孔区后,并没有沿着山间沟谷延伸,而是偏向一边,这打破了传统“逢沟必断”的说法。因此,隧道与水库之间未通过F3断层而直接贯通,水库水和拟建隧道存在弱的水力联系,总体属弱透水性。隧道施工期间,受施工爆破影响,局部渗透系数可能增大,但水库水并不会渗漏到隧道里面,因此建议对隧道开挖中掌子面出水点采取注浆措施进行封堵即可。

  在本次勘察之后,我们还针对F3断层加做了大地电磁法物探勘察,勘察结果亦同孔内电视的结果一致。

  4结论

  通过钻孔在本次工程案例中的应用,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钻孔电视可以从勘探钻孔中取得更加丰富、精确的第一性资料,增强了勘察的手段和可信度,它可使地质研究更加科学,使地球物理勘探资料的解译更加合理与可靠。

  (2)钻孔电视检测的图像是直观的,相比于钻孔所取芯样更能准确定位、定量,地质钻孔在钻孔电视的配合下,对勘探成果起着补充和验证的作用,能获得更为准确的地质资料。

  (3)钻孔电视可以很好地解决隧道、边坡、桥梁桩基工程勘察中的难题,它将会在地质学、岩石工程、地震、煤炭、冶金、水电等工程中发挥其更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朱应验, 叶志勇.钻孔电视在桩基检测中的应用.土工基础,2010,24(2):98-100.

  [2] 毛吉震. 超声波成象钻孔电视及其在岩石工程中的应用.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994,13(3):247-259.

  [3] 孙洪艳,王成虎. 超声波钻孔电视在工程勘察中的应用研究及展望.工程勘察,2007,10:69-72.

  [4] 周江. 钻孔电视在工程检测中的应用.山西建筑,2012,38(26):45-46.

  [5] 于景良,王德福,孙鼎俊.JXD-1型井下彩色电视系统的研制及其应用[J].大坝观测与土工测试,1989,13(5):37-38.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