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探索新形势下的民间文化遗产开发与创新(2)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09-26 23:38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甄小华 徐敏
分享到:

 

  二、新形势下民间文化遗产的创新途径

  (一)打造地区特色的民间文化

  广大的文化工作者进行新时期的民间文化挖掘工作,有助于民间文化资源保护工作的展开,对历史悠久的文化遗产进行拯救性开发,有助于整合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对于一些生命力较强或者普通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遗产,政府可以拨出专项资金,进行各个地区的文化遗产的录入,安排工作组对每一类文化遗产进行一系列良性的商业运作,最终打造出具有浓郁特色的地区文化品牌。在全国范围内推动名优文化品牌的创造工作,可以形成“一市一品”的全国性的优良文化氛围,在更好的实现民间文化内在价值的同时,能够促进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显著提高,增加广大人民群众的民族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广大的民间文化遗产开发工作者,在开展日常文化遗产保护与商业开发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开发和保护的方式,保证文化遗产在商业开发的过程中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在进行民间文化遗产的开发和保护的过程中,要采取行政手段来展开文化的开发与保护工作,省一级的文化遗产保护单位可以为地区一级的文化遗产保护单位拨出专项资金,安排省级具有比较丰富的文化遗产保护经验的工作人员,指导地区文化保护单位开展遗产保护工作,并且,协助地区单位进行当地名胜古迹和非物质遗产的开发工作。但是,在商业开发和利用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商业开发的“度”,不可开发过度,造成“竭泽而渔”的恶果。比如,在开展对一个景区的商业开发活动时,要首先考虑到该景区能承受多少游客来旅游,景区附近的餐馆、旅店、停车场等等能不能满足游客的需要,对于景区内部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的,应该向当地的文化保护部门申请专项经费,大力开展旅游资源商业工作,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旅游,既扩大了景区的文化知名度,又为当地的财政带来收入。在开发的过程中,一定要特别注意保持景区文化的原生态,多树立警示牌,引导游客文明旅游,不乱扔垃圾,不乱刻乱画,促进景区商业开发可持续发展。

  (二)创新商业化开发模式

  我们在进行新形势下的民间文化遗产的开发与创新活动时,应该尊重民族文化的差异性,注意在民族文化遗产的发掘工作中,进行不同民间文化个性的培育,推动各个民族的特色文化逐渐渗透到当地的文化发展和社会经济之中,让文化的发展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让经济的发展服务于当地文化的开发和利用。

  对于一些戏剧、歌赋等具有表演性质的地区民间文化,我们在开发和利用的过程中,可以组织具有这些表演技能的文化工作者进行专项演出,通过观赏门票的出售和表演光碟的刻录来进行盈利。如果广大社会群众对于该类文化表现形式特别喜爱,还可以组织表演人员进行各类文化表演比赛的汇演活动,参与评奖活动,继而在其他地区进行商业巡回演出,既提高了地区文化的知名度,有利于当地文化遗产的吐故纳新,在更大的范围内形成较强的影响力。

  三、结语

  民间文化遗产的开发和创新,需要我们广大的文化工作者进行可持续性的发掘工作。在具体的文化开发工作中,一定要立足于当地民间文化的地区实际来进行活动的展开,把文化资源当成文化产业来开发,并促使其不断的做大做强。而且,我们还可以根据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以文化资源为品牌,进行文化旅游的宣传工作,促进旅游和服务业等这些第三产业的发展和壮大,用文化的魅力来赚取更大的社会经济效益。此外,我们一定要注意对濒临失传的民间文化宝贵遗产开展抢救工作,从而促进民间文化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国伟.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的地方文化开发问题——长阳跳丧舞文化开发的启示[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0(6).

  [2]王蕾,庞宏伟.民间文化遗产旅游资源设计与开发研究——以河北曲阳石雕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17).

  [3]刘超.文化遗产的商业化现状及应对策略设想——以民间泥模为例[J].美与时代:中旬,2011(11).

  [4]金灵秋.基于民间文化遗产的地方高校艺术专业校本课程开发[J].艺术百家,2012(6).

  [5]冯莉.民间文化遗产传承的原生性与新生性——以纳西汝卡人的信仰生活为例[D].天津大学,2012(9).

  [6]苏喆.论景区景点的著作商品化权保护——兼评《著作权法》第48条之适用[J].河北法学,2010(3).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