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系统

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丽水市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及结构的描述性分析(2)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06-25 17:11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嵇晨光等
分享到:

 

  (二)数据

  本次研究选择了丽水市下属的莲都、青田、云和、庆元、景宁、龙泉、缙云、遂昌、松阳9个县(市)农户,共1800个样本农户,在2011年的随机抽样调查数据,运用eviews等方法和工具,得到结果如下表:

  具体来看,若将食品、居住、交通及通讯、文教娱乐、家庭设备及用品、医疗保健、衣着、其他商品及服务这七大项的消费项目按边际消费倾向的数值,由大到小排列的话,则其顺序依次为食品:0.136;居住:0.124;交通及通讯:0.103;文教娱乐:0.074;医疗保健、衣着、家庭设备及用品:0.038;其他商品及服务:0.019.可见,食品和居住是丽水市农村居民消费的两桩头等大事,这应该与我国“民以食为天”、“安土重迁”等理念的深入人心以及近期房价猛涨有很大关系。紧随其后的是交通及通讯费用,这也与近期交通和通讯业蓬勃发展有关。而在满足上述基本生活需求后,我们可以看到,农民更愿意把钱花在文教娱乐(0.074)、家庭设备及用品、医疗保健、衣着(后三者均为0.038),用以改善生活质量、积累和提升人力资本,这表明丽水农村居民新增购买力的投向顺序向着一种较高层次的消费结构转变,而且相对更注重教育文化方面的消费。

  总之,该地区农村居民整体的消费结构还是不是横。在实际消费中,生存性消费支出所占比例很大,享受性、发展性消费支出所占比例较小;在基本需求满足后,人们出于教育等文化方面的消费对于孩子的重要性,在这方面的投入也较往年有了较大增长。

  四、结论与建议

  (一)对策建议

  (1)增加农村居民的收入。正如最经典的凯恩斯消费模型,即“绝对收入假定”的消费函数所述,消费收入的函数,若要提高消费水平,自然摆在第一位的就是要提高居民收入。

  (2)加强农村商品市场建设,完善商品销售服务。要改变目前的小型商业网点,要注意的农村市场研究消费者的态度和农民消费行为的特殊性,在商品流通的各个环节建议应采取适当的措施。大力开拓农村市场,吸引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从事批发和零售市场。开拓农村市场一定要准确,维护好市场秩序,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3)积极稳妥推进农村信用消费制度。相比城市里目前各家商业银行林立,各地地方银行纷纷建立的较好发展趋势,农村就几乎没有自己的较为完整的金融体系。为此,应大力加快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建设,促进农村信用消费制度的稳步建立及完善。

  (4)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比城市,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也是远远落后的。例如,有些农村到现在还没能完全解决全村的水电供应问题,又谈何中高档等耐用消费品的消费呢?试想,即使农民有足够的收入购买家用电器,倘若没有相应的配套设施,而只是成为了一个光看却没法用的摆设,那么农民即使有钱也不会去消费该类商品,所以在增加收入的同时,还要重视对水电等基础设施的遗留问题进行解决。

  (5)加强宣传教育,转变农民固有的消费观念。提升整体农村居民的人力资本是促进消费结构与质量优化的重要保证。因此,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搞好宣传教育,传播消费知识,引导消费潮流,通过典型示范,向农民展现现代人的生活观念,鼓励农民扩大消费,使农民能够适度消费,科学消费,引导农民改善消费结构,杜绝黑色消费(如赌博等活动),减少愚昧消费(迷信等活动),帮助农民提高消费品位和消费档次,增加科技、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消费

  (二)小结

  总之,消费作为拉到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一直是我国经济建设的重中之重,作为消费市场潜力巨大的农村,它们的消费水平理应受到足够的重视。只有当农村经济发展了、农村收入提高了、农村消费市场繁荣了,才能切实缩小城乡差距,改善农村生活,才能使我们的国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强国。

  参考文献:

  [1][美]曼昆.宏观经济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2][美]平狄克.微观经济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3]古扎拉蒂.计量经济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4]张启望.浙江农村居民消费与收入关系研究[J].农业经济,2010,(4).

  [5]王浩.扬州地区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及结构研究[D].扬州大学.2009.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