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市进一步发展绿色食品产业的思考
摘 要: 绿色食品是是三品一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农产品质量的保证,发展绿色食品对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农产品消费安全、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绿色食品 发展 思考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6-0022-01
绿色食品以其科学、安全、健康、环保的鲜明特点在全国发展已有20余年,1999年我 品从无到有,从默默无闻到声名远扬,已经形成了产业链条,走在全省绿色食品发展的前列,作为一个新兴产业,作为在“三农”工作中有着重要地位和作用的一个环节,绿色食品产业在我市有着进一步发展的潜质和可能,也应该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一、我市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现状
大连市的各种产业可以说齐头并进,这就为农业的发展辟出了空间,所以绿色食品在大连的发展是顺风顺水,对我市农业结构调整、带动农产品质量水平提高、保障农产品消费安全、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从1998年开始,大连市农委及大连市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就结合大连各区市县农业发展的实际和农业资源的潜在优势,确定了发展绿色食品的基本思路,那就是以发展优势农产品、加工农产品和出口农产品为重点,以技术和资金实力雄厚的龙头企业牵动,打造多个农业精品品牌。
目前,我市有全国首家绿色食品海参—大连棒棰岛海产品有限公司“棒棰岛” 牌海参生产基地,全国首家绿色食品猪肉—础明集团“础明”牌冷却排酸分割猪肉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绿色食品鸡蛋—韩伟企业集团“咯咯哒”牌绿色食品鸡蛋生产基地。2002年我市绿色食品企业36家,产品总数71个;到 2013年底,我市绿色食品企业数达到了108 家,产品总数达到306个,绿色食品生产总面积41.8万亩,其中种植面积30.6万亩,海产品生产面积11.6万亩。产品包括蛋、水产品、粮油、水果、干果、蔬菜、罐头食品、调味品等。
在绿色食品产业发展中,我市把培育品牌作为绿色食品产业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实施了以绿色食品品牌为纽带的“企业+基地+农户”的一体化发展战略。侧重抓具有规模效益,能带动当地经济快速发展的大企业及名牌产品的基地建设及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大宗农产品基地建设,绿色食品产业总体水平不断提升,产品结构不断优化,我市水果、海产品产业化基地建设初见成效。基地建设带动了产品开发和市场营销,初步形成了生产、加工、贸易良性循环,推动了我市农村经济的发展。瓦房店市的许屯镇、庄河市的塔岭镇等地经济实力的增长就得益于绿色的发展。数字显示,在我市绿色食品企业中,有龙头企业 14 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2个。
2013年底,大连市绿色食品实物生产总量达到99.1万吨,产值约11.5亿元,各类产品出口总量10.4万吨。从整体上看,我市绿色食品售价高出普通食品20%到50%,甚至1倍以上,仍然供不应求。绿色食品品牌使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同时我市食品安全水平也得到进一步提升。
二、我市具备进一步发展绿色食品产业的条件
“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和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积极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这是2010年中央1号文件的明确表述,所以说进一步发展绿色食品是自上而下的必然趋势。虽然,我市的绿色食品产业走在全省前列,产出了多个安全、优质的农产品精品品牌,促进了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深化了农业结构调整,提高了农业标准化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但是,我们不能够也不应该满足于眼前,而是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因地制宜,创新实践,进一步发展绿色食品产业,使其在“三农”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据一席之地。
1.发展基础好,产品呈现全面性
截至目前,我市的287个绿色食品产品涉及了水产、水果、畜牧等多个领域,呈现了多点开花的全面性,它推动了龙头企业的产生和壮大,带动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再则,我市地理位置、气候条件优势明显,海洋资源、果木资源丰富,这是绿色食品产业进一步发展不可小觑的得天独厚优势,这些业已形成的良好基础和独特优势,应加以进一步的发掘利用。
2.食品安全备受重视,带来发展机遇
食品安全应不仅仅需要严格的监管,更需要大量能够保证质量的安全食品的市场投放,而绿色食品因其质量过关,公信力强,就责无旁贷地担当起市场安全食品的主要角色,但面窄、量小、价高,使其市场占有的普遍性减弱,不能全面满足市场消费者的需求。如果在监管得到保证的前提下,绿色食品得到大力发展,它的产业链条拉长,基地增加,品种增加,投放量增加,那么,食品安全就更现实些,离百姓就更近一些。但实际上,这需要一个过程,而对于我市的绿色食品产业进一步发展来说,就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期。因为市场上的绿色食品是消费者在全社会严峻的食品安全形势面前最直接、最有效的选择。
3.产品附加值高,生产者积极性高
大连是极富活力的城市,在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各项工作卓有成效,农业这一块也是一路高歌。市委十一届三中全会就提出了要坚持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方向。现代农业是区别传统农业的,它不仅体现在从土地到餐桌的过程上,更体现在档次和收益上,绿色食品在各类展会上受到青睐,在超市里销售吸引力强,都源于它的品质和档次,它的整个产业相关链条却具有较高的市场价值,有资料显示,绿色食品在国际,国内市场竞争中的优势明显,售价比普通产品市价高出20%-30%,部分产品高出一倍以上,80%以上的绿色食品企业实现增效,并带动农户实现了增收,高效益的回报,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极大的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这是进一步发展绿色食品产业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三、采取切实措施,保证绿色食品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1.严格执行标准体系,实行有效监管
要进一步发展绿色食品产业,并不意味着可放宽标准、放松监管,相反,要更加严格执行标准体系,实行有效监管,必须做到“生产有记录,流向可追踪,信息可查询,质量可追溯”,这关系到产品的质量安全,关系到产品的生命力和公信力,也关系到生产者的长期利益。
2.政策扶持 ,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
纵观我市绿色食品的发展历程,政策给力,发展就快,2006年,我市出台了《大连市农产品安全生产以奖代补资金管理办法》,调动了生产企业的积极性,使我市的绿色食品步入快速发展期。随着经济和市场的发展,政策要及时调整跟进,努力使政策规定与生产发展合拍,甚至超前,在遇到新情况的时候,使生产者和市场有规可循,有章可依。
3.培育龙头企业,扩大基地建设
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继续培育龙头企业,扩大生产基地建设,形成生产规模,突出这些企业、基地的引领带动作用,依靠他们推动农业标准化生产,推动绿色精品品牌的不断产生,依靠品牌效应,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样形成以点带面,象星火燎原,从而加快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
4.推行全程标准化生产,打造安全、优质品牌
我们知道,绿色食品是指出自优良生态环境,按照规定的技术标准生产,实行全程质量控制,产品安全、优质并使用专用标志的食用农产品及加工品。所以,在推进绿色食品产业发展中,要推进全程标准化生产,尤其是不能忽略源头质量关,如果绿色食品的每一个环节都确实执行标准,整个产业链条环环相扣,名副其实,那么其产品及加工品就会是质量过硬,安全无疑义,这样的绿色食品品牌形象才好,品牌效应才会明显。
5.加快流通体系建设,实现效益最大化
市场是绿色食品实现销售的平台,绿色食品整个产业的相关链条都是具有较高的市场价值,可是再多再好的品牌产品,没有销售市场,就没有效益,而进一步发展绿色食品产业不能忽视的一方面就是构建市场流通体系,扩宽流通渠道,使品牌产品通过国内、国际市场得到更多人的认同,更大量的流通,实现效益最大化。之前,我市实现的商超对接、边境贸易,已经拓开了成功的先河。但还不够,必须继续拓展更广阔的市场,真正使绿色食品进入品牌引领消费,消费拓展市场,市场拉动生产的持续、健康轨道。
6.加强宣传,树立绿色食品品牌形象
绿色食品虽有20余年的发展历史,但它被认知的广泛性不够,市场的占有率不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毋庸置疑的是,绿色食品产业大有可为,可持续健康发展是它的方向。因此,做好绿色食品及与之相关方面内容的宣传非常重要。现在很多人知道绿色食品,也能例举几个名字,但这样是不能激发消费欲望的,有些人囿于经济条件,消费能力有限;有些人囿于传统观念,认识不足;有些地域市场实行自我保护,对外地的产品不感兴趣。这些实际问题,需要及时有效的解决,宣传则首当其冲,要通过各种手段,分对象、地域,实事求是地介绍我们本地绿色食品的质量、价值、作用,使人们了解绿色食品的生产过程及比较优势,树立地区绿色食品的品牌形象,这样可使绿色食品品牌在本地得到普遍认知并被接受消费,在外地进入市场打开销售渠道。加强对绿色食品的宣传使其物畅其流,人人能够享受,实现应有的绿色食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宣传是进一步发展绿色食品产业的一个重要链条。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投稿辅导服务咨询与期刊合作加盟
陆老师联系QQ:
蒋老师联系QQ:
刘老师联系QQ:
联系电话:18015016272
17327192284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
期刊推荐
- 《校园英语》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吉林教育》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文教资料》 旬刊 省级
- 《科技风》半月刊 省级 科技类优秀期刊
- 《价值工程》旬刊 国家级 科技统计源期刊
-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半月刊 北大核心
- 《电影评介》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社科纵横》季刊 社科类优秀期刊
- 《求索》月刊 14版北大核心期刊
- 《中华建设》月刊 国家级 建设类优秀期刊
- 《继续教育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期刊
- 《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与技术)月刊 国
- 《新闻传播》月刊 省级 新闻类优秀期刊
- 《财会月刊》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体育文化导刊》月刊 体育类双核心期刊
- 《机械研究与应用》双月刊 省级 机械应用类
- 《公路交通科技》 月刊 北大核心
- 《教学与管理》旬刊 北大核心
- 《新课程研究》旬刊 省级 教育类优秀学术期
- 《中国医药指南》 旬刊 国家级
- 《高教论坛》 月刊 省级
- 《课程教育研究》 旬刊 国家级
- 《语文建设》 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教育发展研究》 半月刊 双核心
- 《学术界》 月刊 双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