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系统

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对中国农村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的利率定价分析(2)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06-16 16:21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付详凯
分享到:

 

  根据以上对中国农业银行桓台县支行和山东省桓台县农村信用社的财务数据的分析,我们得出,在全部按照商业渠道筹措市场成本的前提下,如果政府放开利率管制,不低于20.53%和25.92%的年贷款利率才能保证两机构小额信贷业务的正常和可持续发展。

  不难看出,无论是20.53%还是25.92%,都与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一年期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6.31%有很大差距。根据对桓台县农村小额信贷的分析可以总结得出,农村小额信贷利率水平较低是小额信贷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结合实际,笔者认为低利率带来的弊端主要有。

  (一)低利率水平的扭曲导致农村小额信贷供求不平衡

  大量急需获得农村小额信贷支持的农民和小微企业的资金需求无法得到满足,滋生了高利贷的发展。高利贷的产生主要是政策原因,而根则在市场利率非市场化。政府约束下的低利率水平导致愿意流入小额信贷的资金数量减少,而资金需求增加,从而造成资金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缺口,只能向民间金融市场获取高利贷。

  (二)政府主导的小额信贷机构低利率导致农村信用社等机构经营效率较低

  不利于小额信贷的发放与推广。农村信用社等政府主导型小额信贷机构是以政策性目的为导向的,其缺乏激励机制,使得此类机构缺乏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的能力,造成机构发展后劲不足的尴尬局面。

  四、对中国农村小额信贷发展的改革建议

  通过研究分析可以看出,对农村小额信贷利率问题的改革是必需的。对农村小额信贷利率问题的改革的实质是推进利率市场化,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从宏观金融政策上为小额信贷的发展创造条件

  特别是为小额信贷利率市场化创造条件,为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从法律上对无政府背景的小额信贷机构进行保护,规范其运作,使农村小额信贷市场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只有农村小额信贷市场达到充分竞争状态,才有可能完成对小额信贷利率市场化的改革。

  (二)适时取消小额信贷的贷款利率浮动上限

  采取灵活有效的管理方式,放宽对农村小额信贷的授信条件。利率市场化必然会使小额信贷机构通过高利率获得高利润,吸引足够多的资金进入小额信贷市场。当市场中有足够的资金时,竞争机制会主动提高小额信贷机构的效率,从而降低小额信贷成本,最终降低小额信贷的贷款利率。与此同时,研究表明市场对于资金的可获得性的敏感程度远高于利率的高低。因此利率市场化不仅可以增加小额信贷的资金供给量,而且对高利贷有挤出效应。

  (三)对小额信贷机构的补助方式

  可以从直接对利率进行补贴转换到对小额信贷机构的补贴。对小额信贷机构,可采取减免相关税费,制定激励政策为其发展提供便利,刺激小额信贷机构的发展,激励其运作效率,从而实现小额信贷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韩红.中国农村小额信贷制度模式与管理体系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118-119.

  [2]汤艾.中国农村小额信贷利率问题的探究[J],《商场现代化》2010年6月下旬刊,152-153.

  [3]贾峤,兰庆高.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小额信贷利率研究[J].《会计之友》2010年第三期上,47-48.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