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系统

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中国经济模式下的社会公平问题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04-05 09:48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喻卿
分享到: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从而在西方掀起一股研究中国发展模式的热潮,并得出了“中国模式”的结论。中国的经济模式具有自身的特殊性,这表现在经济体制、所有制形式、分配方式以及具体的政策措施等方面;它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导致了社会的公平问题,而这要从根本上去思考和解决。

  关键词:中国经济模式;社会公平;原因;反思

  中图分类号:C91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1-0094-02

  一、中国经济模式的内涵和外延

  中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取得的成就令世界震惊,从而在西方掀起一股研究中国发展模式的热潮,并得出了“中国模式”的结论。在学者看来,中国模式是指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外交等领域经过不断摸索所形成的适合中国国情和发展的、既不同于原有的“苏联模式”又不同于西方模式的体制、制度、政策和规则等等,而是逐渐形成的具有“内生性的制度安排”的经济模式。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方面来阐释中国经济模式。

  1.经济体制上,中国放弃了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与西方不同,它是在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角色并充分发挥市场、竞争和价格的作用的同时,合理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和战略指导,而且并没有放弃国家管理经济的作用,是一种“大政府+宏观调控”[1]的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

  2.所有制形式方面,改变过去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形式和国营企业一统天下的局面,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导,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存交融的混合经济,国营企业也不断向以国有成分为主导的股份制企业过渡。

  3.从分配制度上看,则从过去单一的按劳分配方式转变为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而其中的多种分配方式包括土地、资本和技术等多种生产要素。这种分配制度的改革,不仅改变了过去分配的平均主义倾向,而且在调动各种生产要素参与贡献的基础上,激发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经济发展。

  4.从具体的经济政策、发展路径和方式来看,中国形成了多种不同于常规的而又适合于本国国情的政策和措施。首先,从地区来看,国家一开始在东部沿海实行各种优惠政策,加大发展力度,包括经济特区的建立和沿江沿海城市的开放;随着东部经济的迅速发展,国家为了缩小和平衡地区之间的差距,又相继提出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中部崛起”战略。其次,从城乡地域来看,国家在最初对城市的投入力度大,推行以农促工,但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城乡发展水平差距拉大,国家开始注重发展农村,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任务,并实施许多有利于农村发展的优惠政策。总的来说,中国发展形成了点、线、面相结合、集中力量办大事和以部分带动整体的模式。

  二、中国经济模式下的社会公平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但“中国模式是一个政治经济学概念”,“行政政治权威高度主导是其显著的特点”,因此在国家宏观调控的前提下,在这些令人瞩目的成就背后,有一个最为突出也最为现实的社会问题,便是社会公平问题。社会公平包括收入分配、生活消费水平、教育以及医疗卫生等方面的公平,这里着重讨论经济发展和收入分配方面的公平。首先从地区来看,东部、中部和西部的经济差距是极其明显的,特别是东部和西部的差距,曾经有人说过,中国的东部地区已经达到了西方发达国家起码是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但是西部地区还处于极其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水平;从城乡来看,城乡之间居民的人均年收入水平差距越来越大,生活消费水平和质量的差距也日益明显;从个人来看,一组数据可以明确地说明这一点,根据世界银行统计,2009年中国的基尼系数为0.47(实际上不少资深的社会经济学者认为实际的基尼系数更高,有可能已经达到了0.5),这已经到了影响社会安定的地步。因此可以表明,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效率优先”确实推动了中国的巨大发展,但是“兼顾公平”问题也随之成为一大社会问题。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