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张爱玲小说《色·戒》的影视改编(2)
三、男性化的独特视角
张爱玲的小说一般采用女性主义视角来架构作品,她在小说中处处体现了对女性心态的细微关注。在小说《色,戒》中,张爱玲刻画的主要人物形象是王佳芝,她与易先生的感情是通过她的观察与感受逐渐浮出水面的,从最初的刺杀计划,到后来对自己感情的怀疑——“难道她有点爱上了老易?”再到情感接受的过程——“觉得是他们俩在灯下单独相对,又密切又拘束,还从来没有过”;最后意识到“这个人是真爱我的”。易先生的种种表现不过是王佳芝情感发展进程中的“添加剂”。而在电影中,导演李安巧妙地转换了视角方向,他将易先生置于事件发展主线的位置,故事的主要节奏完全由易先生来掌控,对王佳芝经历了怀疑—倾心—信任—爱慕四个感情发展阶段,王佳芝也随之完成了自我态度的转变。更多地体现了李安导演的男性主义视角。由此导致了小说与电影呈现在受众面前为不同的格调:张爱玲的小说沉稳、内敛,一切都水到渠成,自然而流畅;电影《色·戒》却充满了张力,无论是邝裕民杀人的镜头,还是易先生对王佳芝的性暴力,都被赋予了李安导演独特的印记,对小说进行了颠覆。
其次,从情感表达方式来看,小说中的叙述较为含蓄,例如“到男人心里去的路通过胃”“到女人心里的路通过阴道”,这样的话语已经是张爱玲在两性关系表达上的极限;李安在电影中除了运用人物的表情、眼神的变化呈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外,更多采用的手法是充满爆发力的性描绘,由此也招致了关注与批判的目光与言论。著名作家王安忆曾说:“如果写人不写其性,是不能全面表现人的,也不能写到人的核心。如果你真是一个严肃的、有深度的作家,性这个问题是无法逃避的。”[1]虽然导演李安在电影中所使用的大胆的刻画手法,不能排除其商业运作的成分,但是基于艺术的考虑,我们更应该把它作为由原始情绪对人物的塑造,看成是人物真实情感的流露,将它作为人性的一种揭示,并侧重于它对影片线索的发展的推动作用。
此外,同张爱玲小说中的冷静相比,李安赋予了角色更多的人性和感性的色彩。例如在电影中易先生与王佳芝在日本艺伎馆的会面情节,这个情节在张爱玲的原著小说中是不存在的,导演增加了这样一个特定的情节,通过易先生在艺伎馆中纯真一面的表现,给予了王佳芝爱上易先生的理由,使王佳芝与易先生的感情得到了升华。在电影的结尾部分,易先生下令枪毙王佳芝等人后,走进王佳芝的房间,坐在床沿上抚摸床单、久久无语的细节镜头,表现出易先生对王佳芝的死的深深的哀伤情绪,梁朝伟用泪水盈于睫毛的表演,出神入化诠释了一个与小说中冷酷无情的截然不同的易先生,通过这种男性主义的立场和视角,李安把易先生这个角色形象改编得更为丰富、更人性化。
四、个性化的故事叙述
张爱玲小说给电影《色·戒》提供了广阔的创作空间,而电影《色·戒》也用泼墨写意的时代氛围和细腻工笔的场景对张爱玲原著小说进行再度阐释。张爱玲小说《色·戒》是个“反高潮”的故事,李安改编的电影遵循了原著的风格,并通过电影创作的手段对这种“反高潮”进行了再度重现。
李安将王佳芝这个角色的个人成长与家国之恨双线并进来设计,使这个人物更具立体化特征。王佳芝在得知父亲在英国再婚后一个人跑到电影院里泪流满面、无声哭泣的情景把她性格当中的压抑完全表现了出来。在一个极其偶然的机会,王佳芝因为几个满怀爱国热忱的和她同为学校剧团的同学,而变成了一场暗杀戏份的主角。电影里面王佳芝为了不露马脚取得易先生的信任,成为名副其实的“麦太太”,而被迫失身于同伴梁闰生,这使她心理上受了很大的刺激,从而为她最后迷惑在伪装的刺杀行动之中埋下了伏笔。王佳芝以人生入戏使她成功打入易先生身边,可是在获取情报的同时她也逐渐迷失在了扮演的角色和现实生活之间。于是便有了后面一幕幕的假戏真情,以致最后的爱情幻觉。在影片中当她的身份暴露后,她坐在三轮车上,让车夫去“福开森路”,那是她和易先生幽会的公寓。车夫问:“回家呀?”王佳芝答:“嗯。”在这一段对话中观众可以看出她已经把那里当成了家,影片中李安导演一直把王佳芝设置在一个无家可归的处境中,正是与易先生在一起,才让她有了爱有了家的感觉。正如张爱玲小说中描述的:“事实是,每次跟老易在一起都像洗了个热水澡,把积郁都冲掉了,因为一切都有了个目的。”电影中的三场情欲戏是王佳芝与易先生压力的出口和力量的角斗,导演将这三场双人床上的两性战争戏处理得十分压抑,这种处理方式也为王佳芝最后假戏真做、放虎归山引来杀身之祸的人物内心转变和故事情节的发展进行了铺垫。
影视作品的创作与小说文本欣赏有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影视艺术家们对张爱玲小说的改编是一个恒久的难题,它需要改编者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严谨的创作态度来对待原著。电影《色·戒》可以说是对张爱玲原著小说的一个最成功的改编,李安在忠于原著的同时,以自己的视角进行了更深层次的再度阐释,较好地对小说中的故事情节进行了解读,为其他小说改编成电影的创作提供了借鉴。
[参考文献]
[1] 王安忆,陈思和.两个69届初中生的即兴对话[J].上海文学,1988(03).
[2] 张宗伟.中外文学名著的影视改编[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
[3] 何蓓.犹在镜中——论张爱玲小说的电影感[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4(04).
[4] 郑培凯.李安《色·戒》幕后一瞥——色·戒的世界(代序)[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投稿辅导服务咨询与期刊合作加盟
陆老师联系QQ:
蒋老师联系QQ:
刘老师联系QQ:
联系电话:18015016272
17327192284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
期刊推荐
- 《校园英语》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吉林教育》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文教资料》 旬刊 省级
- 《科技风》半月刊 省级 科技类优秀期刊
- 《价值工程》旬刊 国家级 科技统计源期刊
-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半月刊 北大核心
- 《电影评介》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社科纵横》季刊 社科类优秀期刊
- 《求索》月刊 14版北大核心期刊
- 《中华建设》月刊 国家级 建设类优秀期刊
- 《继续教育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期刊
- 《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与技术)月刊 国
- 《新闻传播》月刊 省级 新闻类优秀期刊
- 《财会月刊》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体育文化导刊》月刊 体育类双核心期刊
- 《机械研究与应用》双月刊 省级 机械应用类
- 《公路交通科技》 月刊 北大核心
- 《教学与管理》旬刊 北大核心
- 《新课程研究》旬刊 省级 教育类优秀学术期
- 《中国医药指南》 旬刊 国家级
- 《高教论坛》 月刊 省级
- 《课程教育研究》 旬刊 国家级
- 《语文建设》 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教育发展研究》 半月刊 双核心
- 《学术界》 月刊 双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