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纪录片《梁思成 林徽因》的艺术创造性(2)
二、重视意境的营造
“意境是我国古典文论独创的一个概念,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3]纪录片《梁思成 林徽因》非常重视意境的营造,让观众在观赏时有一种身临其境的美的享受。
林徽因是一位极富才情的女诗人。她的诗优美、空灵,很有感染力。1931年,林徽因带着女儿在北京香山静养时,大量的诗作喷涌而出。在第二集当中出现了她在这一时期创作的几首诗,极富意境之美。当《山中一个夏夜》这首诗用滚动字幕缓缓更替出现在屏幕上,画面的背景出现了夜晚随风轻拂的树的枝叶,并用了朦胧和虚化的技术处理,营造出诗歌中所描写的山中夏夜的意境。随后出现的《深夜里听到乐声》这首诗:“这一定又是你的手指,轻弹着,在深夜,稠密的悲思。”画面背景选用了一张林徽因旧时的老照片。画面中的林徽因趴在书桌上,下巴枕在手臂上,头微微向上抬,斜倚着神情专注地看着书桌上台灯散发出的光亮,好像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又仿佛深夜里正在写作的她,被一段优美的音乐深深吸引,不禁停下笔来细细聆听。紧接着片中出现了徐志摩在1923年创作的《深夜听琴》,冥冥中跟林徽因的《深夜里听到乐声》遥相辉映。这时,画面中出现了一片婆娑的树影,一轮明月在黑夜的长空中将它们点亮。徐志摩的诗歌也缓缓而来:“是谁家的歌声和悲缓的琴音,星茫下,松影间,有我独步静听。”两首诗中都蕴涵着独特的意境,编导尽量选用与诗中描述的情境相符的画面,让观众直观地看到诗中的某一场景,感受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三、用声音打动心灵
纪录片《梁思成 林徽因》的解说词独特新颖,配乐低调舒缓,从听觉上给人以美的享受。整部纪录片一共有8位配音人员分别为6个人物进行中文配音,为4个人物进行英文配音。配音的内容既有一般的陈述,也有书信、日记、报刊的摘录段落,还包括诗歌的朗诵。陈述部分由央视著名节目主持人董倩完成,她的声音低沉细腻,很有磁性,将一段段动人的故事娓娓道来。书信和日记部分则是根据人物角色的不同来配音,比如梁启超写给梁思成的信是由一个中年男子的配音完成,而女儿梁再冰写给父亲的信是由一个青年女子的配音完成。不同的人物角色有着不同的配音,有的时候还形成了一问一答的互动效应。比如在第四集中,女儿梁再冰在日记中写道:“爹,你为什么还不来,明天是除夕了,后天是元旦,我靠在桌边,心里很想念爹爹,希望他明天或后天来到这里。”随后便是梁思成的一封信:“直到4月14日我才从重庆抵达李庄,发现徽因病得比信中告诉我的要严重许多,家徒四壁混乱不堪,徽因数月重病在床,令我十分痛心。”女儿的日记和父亲的信件分别由女声和男声进行配音,衔接自然,像是在进行一段对话,女儿表达出对在外父亲的深切思念,父亲也流露出自己出门在外没有照顾好家中妻子和儿女的内疚和痛心。简单的日记和家书通过配音人员动情地表述和编导巧妙的编排,观众直接聆听到了主人公的内心独白。
除了配音工作,整部纪录片的配乐也花费了很多心思。配乐的乐器多是独奏乐器,编曲也比较简洁。钢琴、木琴、笛子、小提琴和大提琴地加入使乐曲具有东西方文化相交融的美感,这也和两位主人公兼具东西方文化修养不谋而合。片子开头一段舒缓低沉的音乐奠定了整个片子的基调,配乐的选择是舒缓平静的,让观众能够坐下来静听关于两位主人公的故事。故事中的或悲或喜的情绪并没有通过配乐强加给观众,音乐的音符总是点到为止,将更多思考和情感表达的空间留给观众。另外,诗歌的配乐也是颇为讲究。在这部纪录片中共出现了11首诗歌,每首诗歌的段落都不长,所以配乐很难选取一首完整的曲子作为背景音乐。编导们将音乐进行多段剪辑,并不断调整音乐的节奏和情绪,使之与诗歌的意境表达融为一体,浑然天成。林徽因的诗歌《你是人间四月天》的配乐采用了一段舒缓的钢琴曲,以此来展现诗人幸福喜悦的心境。音乐与解说的情绪和诗歌的朗诵节奏完全契合,共同构成了和谐流畅、打动人心的声音组合。
这部纪录片用丰富的历史资料向观众展示了一对学者伉俪跌宕起伏的人生。他们的优良家教、学问品性和对学术研究孜孜不倦的追求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充满意境的诗歌和图像,制作精良的配音和配乐让观众流连忘返。这是一部打动人心,让人感到温暖的纪录片,我们也期待着更多更好的纪录片能够出现在观众的视野中,真正走入观众的内心世界。
[参考文献]
[1] 王岳川.海登·怀特的新历史主义理论[J].天津社会科学,1997(03).
[2] 张进.新历史主义思潮的思想内涵和基本特征[J].文史哲,2001(05).
[3]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223-224.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投稿辅导服务咨询与期刊合作加盟
陆老师联系QQ:
蒋老师联系QQ:
刘老师联系QQ:
联系电话:18015016272
17327192284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
期刊推荐
- 《校园英语》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吉林教育》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文教资料》 旬刊 省级
- 《科技风》半月刊 省级 科技类优秀期刊
- 《价值工程》旬刊 国家级 科技统计源期刊
-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半月刊 北大核心
- 《电影评介》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社科纵横》季刊 社科类优秀期刊
- 《求索》月刊 14版北大核心期刊
- 《中华建设》月刊 国家级 建设类优秀期刊
- 《继续教育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期刊
- 《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与技术)月刊 国
- 《新闻传播》月刊 省级 新闻类优秀期刊
- 《财会月刊》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体育文化导刊》月刊 体育类双核心期刊
- 《机械研究与应用》双月刊 省级 机械应用类
- 《公路交通科技》 月刊 北大核心
- 《教学与管理》旬刊 北大核心
- 《新课程研究》旬刊 省级 教育类优秀学术期
- 《中国医药指南》 旬刊 国家级
- 《高教论坛》 月刊 省级
- 《课程教育研究》 旬刊 国家级
- 《语文建设》 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教育发展研究》 半月刊 双核心
- 《学术界》 月刊 双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