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系统

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论全媒体语境下的新闻体裁概念(2)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08-06 09:37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陈寿富
分享到:

 

  三、新闻文体是新闻体裁的文本呈现

  无论是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手机还是未来诞生的新媒体,新闻报道首先遇到的问题是报道什么、怎么报道。报道什么的判断标准是新闻价值,在怎么报道中一个必须考虑的问题就是用什么文体来报道。一旦报道对象确定,新闻采写人员就必须考虑是选用消息、通讯或者言论去报道,这就涉及新闻文体。

  新闻文体不同于新闻体裁,新闻文体是新闻体裁的文本话语质态,是新闻体裁在新闻报道过程中文本话语的框架性表征及其功能呈现。质言之,新闻文体是以新闻文本的话语质态为观照对象的,是“作为话语的新闻”。作为研究对象,它既可以特指某一个具体的新闻文本,也可指向具有相似性文本特质的集合。而新闻体裁的研究对象虽然也是新闻文本,其立足点在于以某一特征为标准的具有相同文本特征的类的抽象。从总体上看,新闻文体与新闻体裁都以新闻文本为自己的观察点,如同一枚硬币的两个面,它们相互依存,相互渗透,但观照的视域不同,方法不同,着力点不同,因此概念内涵不同。新闻体裁注重的是对新闻文本的“特征性”、“类别性”切分,新闻文体指向的是新闻报道中由不同的新闻体裁所建构的文本话语形态。即是说,任何新闻事实信息最终都必须通过不同的新闻体裁来呈现,新闻体裁作为一种理念性、框架性、意向性的层级规则,从特定角度规定着新闻事实信息在再现过程中的信息构建走向。就像语言与言语,语言注重共性规则,言语侧重个性表现,语言来自言语,言语是语言的话语实践。要言之,新闻文体是新闻体裁在具体的新闻事实报道中的文本话语质态。而新闻体裁是对新闻文体的类型特征的抽象。一个是特征性抽象,一个是质态性呈现。

  在文学文体的参照视域中,新闻文体与文学文体有明显不同。首先是在“风格”上的不同。钱钟书先生说,“‘心画心声’,本为成事之说,实尟先见之明。然所言之物,可以饰伪:巨奸为忧国语,热中人作冰雪文,是也。其言之格调,则往往流露本相;狷急人之作风,不能尽变为澄澹,豪迈人之笔性,不能尽变为谨严。文如其人,在此不在彼也。”[11]这里的“格调”其实是作者的“本相”性素养在写作过程中自然而然的文本渗透。德国理论家威克纳格在《风格概说》中对风格形成过程涉及的因素阐述得更清晰,他说:“风格是语言的表现形态,一部分被表现者的心理特征所决定,一部分则被表现的内容和意图所决定。……倘用更简明的话来说,就是风格具有主观的方面和客观的方面。”[5]27从逻辑上分析,风格的表层结构是语言,中层表征是意图与内容,深层建构是作者的内在素养,是这些要素的有机统一所构建的文本质态。其次是美学范式的不同。新闻文体属于实用文范畴,文学文体是审美文的典范。实用文与审美文之间有着质的不同,人们一般认为文学可以虚构,新闻报道须是可以检验的具有新闻价值的新闻事实,这确可接受。问题的根本在于,新闻报道是运用新闻价值关系来审视现实中新近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信息,文学文体是运用审美价值关系来洞悉人类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新闻思维是有着自身规定性的,相对而言,文学思维是非常开放的;新闻逻辑重在对当下新闻事实的新闻价值发现,文学逻辑意在对生命的审美体验与对人类美好未来的向往;新闻报道重在对新闻事实的发现与客观性再现,文学创作重主体的独特体验与独创性表现,其写作过程中摄取的各种“原型”与运用的修辞只是审美表达的手段,终极价值是要表达审美体验或审美之“思”,即精神独创。在“写什么”与“怎么写”的问题上,新闻再现的是大多数受众关心的新闻事实信息,力求新闻事实信息在叙述与再现中的逻辑统一,表达要简洁通俗;文学写作的题材极其广阔,表现手段丰富多彩,追求极其独特的生活体验与极富个性的表现技巧。因此,文学文体所呈现的语体和风格更加独特鲜明,它更充分地融入了写作主体的精神气质,这种独特智慧的诗性表现恰是文学审美的重要因素。所以布封说,“风格就是人本身。”比较言之,新闻文体的语体和风格显得十分含蓄,其呈现质态是一种介质性、本相性、渗透性的文本美质蕴涵,当然,其语体与风格仍是富于个性化的。一方面,“个性与特色是报刊的生命力所在”[12]另一方面,“就新闻价值创造的个性化而言,事实本身是不能个性化的,但在观察、分析事实的角度、层次、方式方法上是完全可以个性化的,在再现事实形象和内容的方式方法和风格特色上是完全可以各显神通的”[13]214。

  综上所论,新闻体裁是新闻文本的抽象分类,新闻文体是新闻体裁的文本呈现。正确理解新闻体裁概念,对当下以数字技术和互联网平台为基础的“全媒体流程再造”有着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当前,广电网络、电信网络、互联网络 正在实现互联互通,报纸、广播、电视、网站、手机正在寻求深度融合,社交媒体发展迅速,所有媒体都期冀自身传播特色化、新闻具有独家性。全媒体语境下的“即时、互动、聚合、体验”形成了与传统新闻报道不同的新特点。以新闻体裁为视点,有助于塑造新闻权威[14];有助于传播者审度新闻报道中的事实信息、观点信息、审美信息,从容自觉地传递新闻事实信息,正确表达观点信息,彰显新闻报道的独特美质;有助于传播者自觉有效地打造新闻传播的独家特色。既遵循新闻传播的专业规范又展示媒体的独家智慧,正确审视事实与报道、信息与文本、客体与意义、框架与呈现,准确把握媒介定位,凸显不同文本信息传播力点,正视传受互动体验,恰如其分地传递新闻信息,在激烈的传媒竞争中形成媒介自身独具特色的个性品格。

  参考文献:

  [1]石长顺,景义新.全媒体的概念建构与历史演进[J].编辑之友,2013,(5).

  [2]项德生,郑保卫.新闻学概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22.

  [3]夏甄陶.认识的主-客体相关原理[M].汉口:湖北教育出版社,1996.

  [4]褚斌杰.中国古代文体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1.

  [5]郭英德.中国古代文体学论稿[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6]童庆炳.谈文体创造[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

  [7]王中.序《中国报纸文体发展概要》[M]//李良荣.中国报纸文体发展概要.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2:1.

  [8]丁柏铨.新闻采访与写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411.

  [9]甘惜分.新闻学大辞典[K].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150.

  [10]杨保军.新闻本体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11]钱钟书.谈艺录[M].北京,中华书局,1984:162-163.

  [12]曹鹏.国内报业市场形势分析与经济前景展望[J].当代传播,2000,(2).

  [13]杨保军.新闻价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14]白红义.塑造新闻权威:互联网时代中国新闻职业再审视[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3,(1).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