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的思考(2)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5-07-28 10:31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孙立
分享到:

 


  三、中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产品的挑战[1]
  按照国际通行惯例,评价一国银行业的金融创新能力,主要是通过分析银行的收入结构来获得其金融创新水平高低的结论。而根据最近的统计数据显示,国际大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普遍超过50%,甚至更多。相比之下,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仍然是传统的利差收入。正是在这样一个国际国内大背景之下,中国银监会从2006年开始正式实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指引》。其中历史原因是我国银行业存在许多不良资产不可规避的问题,坏账、烂账不断,承受风险能力很差。创新能力的差距是中外资银行之间最大的一个差距。本文所涉及广义的金融创新是指“中间业务”,其主要包括金融产品与金融工具的创新。首先在国际上没有中间业务的说法,最普遍的认识意义在“不构成商业银行表内资产和表内负债,能够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金融竞争的日益激烈,促进了金融产品的创新,这便迫使商业银行不断增强综合服务能力,完善本身的经营环境;但同时银行提供的金融资产比例不断下降,便催生了银行扩充业务范围、进入其他业务领域的“中间业务”的生成。一些发达国家银行非利息收入甚至已经超过了总体收入的30%-50%以上。“中间业务”发展水平对于促进商业银行收入结构多元化,带动存贷款业务的发展,降低银行风险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获得长足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少问题。
  首先,认识问题。受体制、观念、思维方式和实践经验的制约,中国商业银行对国际银行业中间业务的结构和体系认识不足。中国商业银行体系对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所反映的金融创新条例以及确立的标准认识不足,重资产负债业务,轻中间业务。
  其次,中间业务单一。与市场需求相比,中间业务的品种仍然较少。相比于国外老牌商业银行,在利用商业银行信息、技术和人才等为客户提供高质量和高层次服务方面,则还比较欠缺。各类国资商业银行之间重复竞争,同质化产品多,堪比中国的钢铁冶金重复建设所带来的资源浪费和恶性竞争,品牌产品和特色业务匮乏,而创新出的单个产品变利能力和竞争能力又十分薄弱。同时催生的非理性竞争现象突出,为本身业绩而只停留在低层次盲目竞争较为普遍。一定程度上说,这种不规范的同业竞争使中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前进受到阻碍。
  再次,科学管理。金融市场发展之关键是专业人才。国资商业银行必须坚持自主培养的原则。中国的市场大环境目前还有别于国际经济发达体,所以亟待培养一支具有中国市场理论知识又有实践丰富经验的,熟悉国际市场运行规则,了解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特点的专业人才队伍。金融市场的专业智库队伍必须源源不断地注入我国商业银行领域。目前,国内大多数商业银行已经设立了专门的中间业务开发机构。有利于长远的规划和在国际金融事务上的协调与配合。
  最后,发展不平衡。一是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东部地区发展相对较快,中西部地区发展相对滞后;二是国资控股银行业务发展较快,而地方小银行发展相对滞后;三是国资银行与中国境内的外资银行相比差距较大。
  四、结束语
  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在新兴市场中是有两面性的。它既可以资金的创造力,加速金融资产流动性,又可能隐藏巨大的金融风险。一旦发生不可预知性的危机,引起金融链条断裂,相对于一般性金融危机而言破坏性更强。我们所能做到的是真正以资本持有者的需求为创新前提。同时,持续关注中国国资商业银行在创造新产品时遇到的风险,并在规避风险的同时获得较高利润。
  参考文献
  [1]袁黎.金融产品创新对中国商业银行风险影响的实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