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浅析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当代价值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5-05-14 12:23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刘立格
分享到:

 

  【摘 要】幸福是人生价值的最终体现,是人类千百年来永恒不变的追求。马克思的幸福观是一种健康科学的幸福观,它指引人类不光要追求物质幸福,还要追求精神幸福。马克思的幸福观是一种与时俱进的幸福观,它对社会发展起重大作用,马克思的幸福观结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际,进一步指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使马克思的幸福观理论在新时代、新背景下发挥更大更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马克思;幸福观;当代价值
  一、幸福及幸福观
  追求和拥有幸福是人类社会发展永恒的主题。当今社会,幸福对于人们来说,更多的是感官上的需要与满足。于是,人们深思,幸福到底是什么?关于幸福,有没有明确的定义,这些都是在探讨幸福观时存在的问题,幸福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抽象意义上的心理的愉悦、精神的舒适,是一种自身需要被满足时的感受。
  马克思曾说过:“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①幸福观的概念很复杂,它是人们对于幸福的整体感知的观念,由于个体不同,所以幸福观也不尽相同,有的幸福观易实现,个人就比较容易获得幸福,反正则相反。
  二、马克思主义幸福观
  马克思认为,幸福是在一定的经济历史条件下,主体在社会生活实践中,通过创造性的生产劳动,使人类主体的欲望、需要以及目的得到满足,并且可以使人类获得美好生活发展的快乐心理体验。
  马克思主义幸福观认为幸福是多方面的辩证统一,首先,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是物质幸福与精神幸福的统一,他说:“对于一个忍饥挨饿的人来说并不存在人的食物形式……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丽的景色都没有什么感觉。”②马克思肯定人的正当的物质享受。幸福是需要和欲望的满足。如果人的基本需要即生存需要都得不到满足的话,人的幸福就是一句空话。所以一定要强调幸福的物质基础。马克思同时也非常注重精神生活在幸福中的地位,生存需要满足了,也会有精神方面的需要,并且精神上的满足所获得的幸福要更持久、更深刻。只有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统一起来,人类才能获得完整的幸福。
  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是个人幸福和集体幸福的统一。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③任何时候,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都是个人的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的幸福内在的包含着个人幸福和社会集体幸福,个人幸福和社会集体幸福是辩证统一的相互依存关系。个人幸福是社会幸福的基础,社会集体幸福是个人幸福的条件和最高表现。个人幸福的实现是以社会集体幸福为前提的; 相对的,个人幸福的实现扩充了社会集体幸福的内容,并使其更加生动具体。
  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是创造幸福和享受幸福的统一。马克思认为幸福要靠劳动创造来实现,只有劳动才能创造幸福,同时又使人享受幸福,实现劳动和享受的统一。幸福是需要和欲望的满足,随后人类就要享受这种幸福。当今社会,我党也大力提倡人民通过勤奋、诚实和创新劳动创造和实现个人幸福。
  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的幸福观是科学的幸福观,马克思主义的幸福观是多方面的辩证统一的幸福观:马克思主义的幸福观是物质幸福与精神幸福的统一;马克思主义的幸福观是个人幸福和集体幸福的统一;马克思主义的幸福观是创造幸福和享受幸福的统一。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