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插上想象翅膀 探寻古诗韵味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5-03-30 10:07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吴祝宜
分享到:

 

  【摘 要】古诗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但由于古诗生成的年代久远,时空跨度很大,语言有所差异,加上小学生生活阅历、认识水平有限,使小学生很难身临其景心同其情,更难以感受诗人所描绘的意境。教师可以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进行古诗教学,让学生爱上古诗,在古典诗文的殿堂中领悟古诗的韵味。
  【关键词】想象 古诗 韵味
  【中图分类号】 G6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6517(2014)07-0024-01
  古诗文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学体裁,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诗言志,诗传情,古诗凝练,魅力无穷。常吟古诗,可以陶冶情操,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有益于培养他们的诗学素养。有人说古诗就像一杯陈年醇香的佳酿,滋养着炎黄子孙的血脉;又如一枚磁石,凝聚吸引着民族的魂魄。但由于古诗生成的年代久远,时空跨度很大,语言有所差异,加上小学生生活阅历、认识水平有限,使小学生很难身临其景心同其情,更难以感受诗人所描绘的意境。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爱上古诗,让他们在古典诗文的殿堂中领悟古诗的韵味?
  一、诗画结合,想象入境
  “诗画同体,诗画同源”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小学阶段的古诗图文并茂,有的插图使文字表达的内容形象化,有的插图展示了文字言犹未尽的意思,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细观插图,结合图景理解古诗,并展开想象把画中蕴含的意境和“画外音”描绘出来,从而加深对古诗的理解。如教学《山行》时,教师先出示插图中的一部分:一人一车图,告知学生这是一幅杜牧的山行图,请学生对照古诗,看看还要填上哪些景物,才与古诗所描绘的意境相吻合。通过一步一步地不断地添加景物,让学生辨析、理解“远上”“斜”“寒上”“白云生处”等词语的意思,再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将二月花和红枫叶联系起来,把自己放进枫林中,感受诗人描绘的一幅深秋枫叶美景图,从而体会到诗人面对深秋美景的愉悦与沉醉。又如在教杨万里的《小池》,先让学生自由读诗,再找出诗中描述的优美的景物:清澈的泉水、绿绿的树荫、含苞的荷花、快乐飞舞的蜻蜓。教师再引导学生观察插图,诵读古诗,发现诗中描述的不但有诗人喜欢的几种迷人的景物,还有好多是儿童喜欢的景物。在孩子的眼里,夏天是充满乐趣的季节,处处生机盎然,欢声笑语。教师鼓励孩子们大胆想象:夏天的池塘是怎样的?池塘周围的环境怎样?池塘中有哪些美丽的景物?还有哪些可爱的小动物?……学生的想象十分丰富:池塘涨满了水,枝头上知了在欢唱,岸边长满了青草,墨绿的荷叶,荷花千姿百态,河里的青蛙欢蹦乱跳……等孩子们把想到的景物说完,再利用多媒体展示课件,一幅美妙的动画美景展现在孩子们的眼前,学生对诗会有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正如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并且是知识的源泉。”乐于想象是儿童的天性,他们的想象随着年级的提高逐步增强概括性与逻辑性,甚至出现了创造性成分。而学生的想象活动又离不开语言的调节,并以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而且想象越丰富,其语言表达也越有情境。因此,诗歌教学中,以图像引导,让学生充分感知、想象、理解,深入诗境,在美的意境中与诗人的心碰撞,与诗人产生情感的共鸣,这样既能在境中领悟了诗意,又能在境中感悟了诗情。
  二、 品读诗眼,深思遐想
  古诗讲究构思、精妙练字,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了全诗的线索,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表现出全诗的思想,这就是诗眼。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在品赏体味“诗眼”中展开想象,感悟诗文意境。如在执教《小儿垂钓》时,我紧扣“怕”字,教活了全诗。我先让学生自读古诗,找出诗中最能表现小孩子不应人原因的词语。孩子抓住了“怕”,我便继续追问“谁怕?他怕什么?他怕得怎么样?他为什么会这么怕?诗中是怎样写的?”孩子回答之后,我又引导学生想象小儿的表情和心理,学生们妙语连珠,轻松地感受到了诗境。又如《泊船瓜洲》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用得妙,历来受人赞叹,可以指导学生:“绿”在这里是什么意思?还可以换成哪个字?这样换好不好?从而使学生领悟到“吹”“来”“到” “过” “入”等字都不如“绿”字有形有色,“绿”字写出了春风有色,一下子就染绿江南,给人一种鲜明的形象感,读着“绿”字仿佛看到了绿茸茸的细草铺满江岸,一个“绿”尽其刻画春回江南,万紫千红之能事。
  通过认真思考、反复推敲,去发现那些最能传神的诗眼,批文入情,引导学生深思遐想,努力走进诗人心中,领会古诗“言尽意不尽,意尽情未尽”的画中之画、言中之言的特点。
  三、 互文参读,联想感悟
  用“互文参读”的方式解读古诗词,既可用已或未读的诗文来参照当下正在解读的诗文,在联想、比较中受到启发,得到感悟;亦可用从观看过的其他艺术作品中得到的感悟去与要学习的文本结合,从而得到某种顿悟。比如一位教师在执教张志和的《渔歌子》。
  第一,(课件出示)张志和的生平资料:张志和,初名龟龄,号“烟波钓徒”,唐代著名诗人。因才华出众而深受唐肃宗赏识,赐名“志和”。后来因事贬官,但他并没有去上任,而是回到老家,过着隐居的生活。唐肃宗曾派人四处找他,但都没有找到。
  第二,了解时代背景和诗人后,学习这首词,“斜风细雨不须归”这个“归”字还仅仅是回家么?
  第三,他的哥哥张松龄怕弟弟隐居不回家,就作了一首词:《和答弟志和渔父歌》。(课件出示:乐是风波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你能读懂哥哥相对弟弟说什么吗?你们从哪读出来?
  第四,学习兄弟俩的和诗。想象张志和会对哥哥怎样说。
  师:好一个“不须归”!弟弟啊,是什么留在了你的脚步,你为何不归?
  生:哥哥,这儿可以游山玩水,尽情钓鱼,生活多惬意,我乐而不返。
  生:我不想去做官。这里的生活你们舒服,不用跟那些官场上的争斗了。
  生:哥哥呀,你就别劝我了,这儿环境多幽静;在这,我还钓到了我想要的悠闲自在的生活。我是不会回去的……
  在这节课中,执教者就是用未读的诗歌《和答弟志和渔父歌》,来参照正在解读的诗歌《渔歌子》,运用联想和比较,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通过张志和的“不须归”和哥哥张松龄的“劝其归”,相互参照,相得益彰,形成文本阅读的张力,学生思维不仅激活了,思维的触觉还更丰厚饱满起来。
  四、填充补白,深入其境
  叶圣陶先生在谈古诗教学时指出:“领会作者的意境,想象中的眼界就因而扩大了,因而想想这意境多美,这也是一种愉快,假如死盯着文字而不能从文字中看出一幅画来,就感受不到这种愉快了。”古诗具有篇幅简洁而意蕴丰富的特点,需要我们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去填补诗中一个又一个的空白。我在教学《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紧扣“喜欲狂”三个字,让学生根据课前了解到的资料,结合情境,大胆“补白”,对杜甫当时的兴奋做个描写。又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两个写景的句子,作者融情于景,借景抒情,展现了深遂的意境。执教者就让学生以“假如我就是诗人,那是怎样的情景”的假设进入诗的源流意境。学生根据老师的点拨,展开了思维的翅膀:春暖花开的长江两岸,彩蝶翩翩起舞,百花散发着芬芳,江面波浪翻滚,百舸争流,诗人目送老朋友的一叶孤帆消失在天边……
  每一首古诗都是一幅色彩丰富的图画,都蕴含着一段婉转曲折的深情,都在诉说着一段难以忘怀的故事。每一个语文教师在诗歌教学中引导学生驰骋想象,拓宽学生想象的空间,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让学生去感受美、认识美、鉴赏美,用“心”去开启中国传统文化的大门。
  【参考文献】
  [1] 程琼.让学生徜徉在诗境中
  [2] 韩文霞.挖掘古诗意境美 培养学生想象力
  [3] 陈惠敏.如何在古诗文教学中放飞想象
  [4]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3.12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