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少年儿童媒介素养教育模式探究
摘 要 通过分析我国少年儿童媒介素养教育现状,初步探讨少年儿童媒介素养的教育模式,逐步培养起少年儿童的媒介素养及其行动能力。
关键词 少年儿童;媒介素养;教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03-0012-02
1 前言
随着媒介技术的加速发展,少年儿童深陷多种媒介的环境中。尤其网络通信技术的进步和电视机、电脑(包括平板电脑)、手机的普及,QQ、微博、微信、朋友圈、游戏等新媒体形式深刻地影响、改变和塑造着少年儿童的生活、娱乐、交往和学习方式,深刻影响着少年儿童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大众传媒已成为儿童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的主要工具,并在儿童社会化过程中扮演着愈来愈重要的角色,甚至动摇、瓦解了家庭和学校在儿童社会化中的权威地位[1]。
少年儿童媒介素养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少年儿童的媒介理解与批评能力,即利用媒介资源为学习和生活服务,提升少年儿童对现实与虚拟世界的分辨与理解,培养他们乐用媒介、善用媒介的能力。本文主要围绕少年儿童媒介素养教育现状、媒介素养教育模式问题进行探讨。
2 我国少年儿童的媒介素养教育现状
20世纪30年代媒介素养的概念由英国学者提出,此后,媒介素养概念不断丰富。其中,美国媒介素养研究中心认为,媒介素养是人们面对媒介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价能力、创造和制作能力以及思辨的反映能力[2]。而媒介素养教育是指导受众正确理解并建设性地享用大众传播资源的教育,通过这种教育,培养受众具有健康的媒介批评能力,使其能够充分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参与社会发展[3]。媒介素养教育开始于1933年的英国,此后相继在欧洲、北美洲、大洋洲、拉丁美洲、亚洲部分地区开展。国外的媒介素养教育不仅研究起步早,还有相应的实践探索,并且取得显著成绩。
相比较而言,我国对媒介素养教育的研究较晚。1997年,卜卫等一批学者开始对媒介素养教育进行研究。2001年,我国发布《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公众开始关注少年儿童的媒介素养教育。2004年10月,我国第一本全面解说媒介素养教育的书籍《媒介素养》出版,该书初步进行了媒介教育的专题研究。2007年,广州市少年宫开始开设媒介素养教育培训课程。2008年,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传媒教育研究中心与北京市东城区黑芝麻胡同小学合作,开展针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课程研究。此后,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知心姐姐团队和中国传媒大学的研究团队,深入北京、浙江、上海、湖北、辽宁、安徽、山东等地,开展实践研究。2010年,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出版了《畅游媒介海洋:小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教学手册》。2012年,首套三种分别面向学生、家长和教师的《媒介素养》教育教材在广州编写出版。2013年10月,广东省社会科学院青少年成长教育研究中心“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研究”课题组发布了《2013年广州市儿童媒介素养调研报告》,关注少年儿童的媒介素养现状。2013年,媒介素养教育基地在北京12所大中小学落户。
到目前为止,我国的学者和教育工作者对少年儿童的媒介素养教育进行了有意义的研究和实践,并开发出了针对少年儿童媒介素养教育的相关教材。作为培训和指导教材,少年儿童的媒介素养教育局限于部分地区和课堂之中。由于小学课程设置中没有相应的课程,教材不可能大范围使用,因此,媒介素养教育仍然处于初级研究阶段。
3 少年儿童的媒介素养教育模式
媒介素养课程 早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夏威夷、纽约等州就将媒介素养教育纳入1~9年级的课程体系之中,或以独立课程的形式开设,或将媒介知识融进相关课程之中[4]。英国在1989年正式将媒介素养教育纳入公立中小学的课程体系中。但在我国的小学课程设置中并未单独设立媒介素养教育课程,只作为校外教育,在广州市少年宫出现媒介素养教育的培训课程,原因归根于我国现行的小学课程设置。我国小学课程设置由教育部总体规划,确定国家课程门类和课时。其中,小学低年级开设品德与生活、语文、数学、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小学中高年级还开设科学、外语、综合实践活动,而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5]。可以在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中增添媒介素养教育,但是现阶段,在国家规定的课程设置中,媒介素养课程单独设置既难以归类,又没有课时,只能作为地方课程或者学校校本课程出现,或者与其他课程相融合。
媒介素养课程应该整合。在当今的课堂上,媒介本已作为辅助手段帮助学生有效地学习。此外,在语文课程中,应注重提高学生利用媒体的能力和对媒体内容的解读能力,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并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帮助他们理解媒介内容不等于现实内容,如电影动画片里的人物、广告中的产品效果、电视节目中的场景特技、游戏的虚拟场景等。在科学、品德与社会等课程中,注重让学生借助媒体学习,并从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媒介素养课程可以作为地方课程或者学校校本课程,必须要根据一定的课程标准,制定相应的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并设计不同层次的评价指标,有效地评价媒介学习成果。
媒介素养学校活动 根据少年儿童的心理生理特点及其认识规律,学校活动更能吸引少年儿童参加。媒介素养教育要根据少年儿童的特点,组织艺术性、趣味性强的活动,如板报、队角、广播、讲座、读书比赛等课外活动,利用校园网、校讯通、微博、微信等互动平台增强媒介素养教育的辐射力、吸引力和感染力,培养少年儿童的媒介素养。
媒介素养社会教育活动 中国的传播环境不断变化,商业化的媒介产业充斥着低俗内容,而少年儿童媒介素养教育离不开社会环境,能力的培养更离不开社会教育活动。通过鼓励开发媒介素养电视节目,组织丰富多彩的媒介素养活动,为儿童了解和参与媒介信息的生产提供机会。2001年,我国台湾地区的公共电视台制作了面向10~14岁儿童的媒介素养教育系列节目“別小看我”,“在做中学”课程让儿童以“亲身体验”的方式探讨其生活经验中的媒介现象与话题[6]。2006年,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合作开展“倾听儿童心声”项目。2014年,在北京成功举办《中国少年儿童新媒介素养教育论坛》。但是现在大陆没有专门的媒介素养教育电视节目和媒介素养社会组织。
4 结论
少年儿童的媒介素养教育是培养少年儿童对当代媒介世界的批判性思考、独立探究、勇于创造的能力。媒介素养教育在尊重少年儿童媒介探究的本质特征与规律的基础上,通过以上三种模式为其提供支持,帮助少年儿童区分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理解文化世界和生活世界,进而达到媒介素养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倪琳.迷失在媒介图景丛林中的孩子:一份来自上海三至五年级小学生媒介素养的报告[R]//和谐社会建设与青少年发展研究报告:第三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7.
[2]Thoman E. Skills and Strategies for Media Education[M].London: Center of Media Literacy of USA,1992.
[3]王泽.英国媒介素养教育发展历史、现状和新动向[J].中小学电教,2009(9).
[4]陈晓慧,袁磊.美国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的现状及启示[J].中国电化教育,2010(9).
[5]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试行)[DB/OL].http://www.edu.cn/20010926/3002911.
[6]郑素侠.儿童媒介素养教育的理念与方法[EB/OL].http://
media.people.com.cn/n/2013/0626/c365742-21979451.html/.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投稿辅导服务咨询与期刊合作加盟
陆老师联系QQ: 913775405(普刊)
蒋老师联系QQ: 867306987(核心)
刘老师联系QQ: 271374912(核心)
联系电话:18015016272
17327192284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
期刊推荐
- 《课程教育研究》 旬刊 国家级
- 《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与技术)月刊 国
- 《价值工程》旬刊 国家级 科技统计源期刊
- 《高教论坛》 月刊 省级
- 《法制与社会》旬刊 省级
- 《中国教育学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语文建设》 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中国绿色画报》 月刊 国家级
- 《社科纵横》季刊 社科类优秀期刊
- 《求索》月刊 14版北大核心期刊
- 《财会月刊》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艺术品鉴》 月刊 省级
- 《中华建设》月刊 国家级 建设类优秀期刊
- 《教学与管理》旬刊 北大核心
- 《当代经济》 旬刊 省级
- 《新课程研究》旬刊 省级 教育类优秀学术期
- 《文教资料》 旬刊 省级
- 《学术界》 月刊 双核心
- 《吉林教育》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继续教育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期刊
- 《财经界(学术版)》半月刊 国家级
- 《电影评介》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公路交通科技》 月刊 北大核心
- 《新闻传播》月刊 省级 新闻类优秀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