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城市生活污水经A/O除磷亚硝化试验研究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5-08-05 10:19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陈笑清
分享到:

 

  摘要:随着人们用水污染的日益严重,专业人员开始研究有效绿色的污水处理方法。厌氧氨氧化技术是目前已知的最经济的生物脱氮技术,是指在厌氧或缺氧条件下,ANAMMOX菌将氨氮和亚氮按照1:1的比例转变成氮气的生物过程。本实验采用SBR烧杯对比试验,本文对于亚硝化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探索将试验进程控制在全部亚硝化还是部分亚硝化范围内的问题,以期为厌氧氨氧化技术应用于城市生活污水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A/O;pH值;试验;技术
  1 实验材料和方法
  1.1试验方法
  在2L烧杯中接入来自含亚硝化细菌污泥400ml,再加入同试验用水1400ml,两个微气泡粘砂曝气头均匀布置在烧杯底部,提供恒定曝气量维持溶解氧有稳定阶段小于0.2mg/l,并设置pH、ORP、DO在线仪器进行连续监测,每隔10min记录各参数值,并在明显参数变化点处取样,沉淀5min后过滤留样待测。
  1.2 试验用水
  试验用水采用某小区实际生活污水经A/O工艺处理后的二级出水,水质指标见表 1。
  1.3 分析检测方法
  水样分析项目中NH4+-N采用纳氏试剂光度法;
  NO2--N采用N - (1 - 奈基) - 乙二胺光度法;
  NO3--N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
  MLSS、MLVSS、SV 和SVI 均按国家环保局发布的标准方法测定;
  采用先进的在线监测设备采集实时参数(DO和温度采用EUTECH DO2000PPG多功能溶解氧在线测定仪;
  pH采用WTW pH296型在线测测定仪;
  OPR采用WTW ORP296型在线测定仪)。
  2 结果与讨论
  2.1 实验1:生活污水经A/O工艺处理后的二级出水SBR试验
  表1为一稳定周期内NH4+-N、NO2--N、NO3--N浓度变化情况。
  在SBR试验前60min内,氨氮被快速转化,消耗速率为1.03kg/m3·d,亚硝酸盐也急剧增长,其生成速率为0.98kg/(m3·d),两者随反应时间呈明显线性关系,此期间硝酸盐共增加5.4mg;
  此后剩余11 mg·L–1氨氮耗费110min才得以全部转换,亚硝酸盐达到最大积累量后有少许降低,硝酸盐持续增长至18mg,此阶段氨氮转化速率和亚硝酸盐的生成速率均大大降低,分别为0.26 kg/(m3·d)和0.11 kg/(m3·d)。
  计算得出,在反应初期,耗氧速率稳定,系统的氧气供需达到平衡,前30min内DO稳定在0.1~0.2 mg·L–1之间,从第40min开始,随着氨氮的消耗,平衡被打破,DO开始上升,此时氨氮转化约50%,至150min时DO不再变化,趋于稳定,至此氨氮全部被转化,继续曝气DO会少许降低,一部分NO2--N氧化为NO3--N。
  从整个变化趋势上看,以DO为参数对亚硝化工艺的控制标志是曲线达到峰值并平稳,但是从DO上升至氨氮消耗完毕需时太长,会破坏低氧对NOB细菌产生的抑制作用,从而破坏亚硝化系统。
  计算得出,ORP曲线一直呈减缓的上升趋势,没有明显突变点,因此不适于作为亚硝化过程的指示参数。
  计算得出,亚硝化过程中pH值随碱度的消耗不断降低,直至反应结束趋于平稳,没有指示全部亚硝化结束的显著标志,也没有出现 “pH凹谷”,分析可能是在曝气吹脱和碱度消耗两者共同制约pH变化的系统中,前期碱度充足,氨氮转化率较快,以产酸占主导地位,当碱度不足导致pH值降低至7.0,影响AOB细菌的活性,H+离子生成速度变缓,产酸与CO2吹脱作用逐渐达到平衡,pH值下降缓慢至反应结束前不再变化。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