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土地规划中新农村建设与土地利用影响分析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5-06-18 10:48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马炎生
分享到:

 

  [摘要]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从用地类型上来说,新增建设用地中与农村直接相关的是农村居民点用地新增指标。但从农村总体建设,及城乡统筹上,而与农村相关的指标应该还包含了直接用于农村建设的县乡道、农田水利及中心村建设的用地指标。而在建设用地新增建设用地,此类指标相比城镇、工业级重点项目上来说比其他类型低。在用地指标需求预测中,要严格考虑农村的耕地保护,合理分析农村各项建设对土地的需求。在土地规划各项指标分解时,统筹好城乡发展对土地利用的要求,科学配置用地结构,同时充分利用好上级下达指标,自上而下分解要优化用地布局,为农村发展的重点建设提供土地保障。
  [关键词]新农村 优化 土地规划 用地指标 需求
  1道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用地分析
  1.1农村居民点用地分析
  1.1.1规划目标
  为改变道县现状人口居住密度较低的状况,结合集中居民点的建设,创造优美的居住、生活环境,居住建设逐步做到各项设施基本到位,环境初步改善,到2020年做到居住密度适宜,设施配套齐全、完备,居住环境舒适宜人、美观。
  1.1.2规划原则
  (1)居住用地针对不同的地段,提出相应的开发建设模式与开发强度。
  (2)在改善居民居住环境质量的前提下,努力保护与创造富有地方景观特色的生活环境,延续乡村传统文脉,加强乡村风貌特色的保护和建设,体现地域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
  1.1.3规划实施措施
  (1)合理布局农村居民点,推进中心村建设。中心村选址要在地质条件较好、交通便利和居住较为集中的地方,要便于生产生活,有利于农村今后的长远发展。村民建房向逐渐向中心村集中,零散居民点搬迁、合并到中心村里,从而避免乱占耕地和耕作区居民点“满天星”现象的发生,也有利于新农村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
  (2)加大村庄整理力度,对“空心村”、搬迁后老宅基地和农村废弃房屋进行复垦,为道县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发展提供一定的用地支持。
  (3)强调村庄内部用地的功能分区,农宅用地规划采用“双控模式”。农村居民点内部用地调整时,优化功能分区,在合理布局村镇公共设施用地、道路用地后 ,再来配置农户宅基地。针对当前农村居民点利用中实际占地远远超过批准占地的扭曲现象,在规划中,一要控制农户主房占地,二要控制晒场、庭院、附房等用地界线,并将它们全部纳入非农建设用地审批指标。这样就能在微观上控制具体的农户建房用地面积,使实际工作真正能按规划方案实施,达到集约合理利用土地的目的。在农房设计应根据生产生活需要合理设计,缩小农宅房间面积,积极引导农民充分利用农宅空间,最终减少土地使用面积。
  1.2交通发展建设
  1.2.1指导思想
  根据党的十六大确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为广大农村地区提供更完善的公共服务,逐步缩小城乡差别、区域差别,不断提高农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为宗旨,强化各级政府和交通部门的责任和义务,按照“政府主导,分层负责;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建养并重,协调发展”的指导思想,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加快农村公路建设,为发展农业、繁荣农村经济,推进城镇化进程,建设农村小康社会提供良好交通基础条件。
  1.2.2道县农村交通建设规划
  1.2.2.1本世纪前二十年农村公路建设的总体目标
  实现村村通公路,基本形成较高服务水平的农村公路网络,使农民群众出行更便捷、更安全、更舒适,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2020年以前县道全部达到四级以上,其中60%乡村公路铺设油路。
  1.2.2.2发展方向
  建立与国道、省道公路骨架有机相连,又在道县境内布局合理,分布均衡的农村公路网络,提高农村公路技术等级和通达深度,建成方便、快捷、舒适的农村路网,以提高农村公路服务水平,完善农村路网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1.2.2.3建设重点
  除改造现有公路外,新增通公路行政村56个,使全县行政村公路通达率达100%,建设断头路、经济线路和通村公路278.60公里,需新增建设用地306.35公顷。实施农村公路“通达工程”,主要是抓好“三路”即“出口路”、“经济路”、“通乡、通村公路”建设。
  1.2.2.4建设标准
  各地区可根据实际情况、自然条件等因地制宜地制定本地的具体标准,原则上,在现有农村道路基础上改造后铺筑沥青(水泥)混凝土。
  1.2.2.5农村公路网布局
  农村公路网布局规划要适应规划区域内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要与当地农村产业布局、乡镇企业发展、小城镇建设、资源开发、人口分布、自然地理特点相适应,要与国、省干线公路布局相匹配,与山、水、林、田治理以及环境保护相协调,做到远近结合,干支衔接,科学合理,切实可行。具体说,农村公路网布局规划要满足以下基本要求:一要满足农民出行和生产、生活的需要;二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地确定路线的工程技术标准;三是路线走向应尽量避让工程艰巨的地区,线位布局在工程、技术、经济等方面要具有可行性;四应注重环境保护、水土流失、文物保护等问题,路线尽量避开一些重要自然保护区、自然风景区及耕地等;五是路线规划在充分考虑本区域需求的同时,还应从整个公路网角度考虑,要注重与相邻地区公路网的有效连接。
  1.3水利水电设施发展建设
  1.3.1规划目标
  为了加快水利水电建设步伐,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到2020年全县水利工程用地面积要由2005年的306.93公顷增加到613.90公顷,增长100.01%。其中新增占用耕地30.80公顷;同时,要加强水土流失的治理,年流失速度要控制在4.8%以内,治理速度要提高到4.8%以上,到2020年水土流失总面积不超过25.3万亩;并使有效灌溉面积达到2.26万公顷,其中旱涝保收面积达到1.97万公顷;解决人饮水困难5.1万人,解决饮水困难的牲畜3.2万头。
  1.3.2实施措施
  (1)做好中小型水库的改造和扩建,以保安全,保基础、保效益为总体方向,并根据发展的需要新建一批骨干水利水电工程,为道县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利用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新建中型、小(一)型、小(二)型水库共17个,5处灌区配套,九处电灌站修建。
  (2)改善农田水利设施条件。对现有的干渠应进行硬化修缮、美化和局部截弯取直,大力改造现有泵站、水塘,提高水渠的流量和畅通能力,在农地整理区和需灌溉区新修水利设施,逐步在道县农村形成较为完善的农田水利灌溉体系。
  (3)着力解决饮水安全问题,大力兴建农村供水工程,提高道县农村的饮水质量。
  1.4农村公共设施发展建设
  道县原有配套公共服务设施水平较低,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因此公共服务设施在数量和用地原则上只增不减,要有充分的保障。
  农村公共设施用地包括行政办公用地、教育机构用地、文体科技用地、医疗保健用地、商业金融用地等。行政办公用地布局要保证与当地行政村政治、商业、文化等活动的密切联系,还要考虑交通和停车问题,按各单位所需面积和它们之间彼此联系的合理距离而定,以取得现代行政工作的最高效率。小学、集市结合居民点开发按国家标准以独立用地进行设置,而托老所、幼儿园、文化活动中心、医疗保健中心集中设置,建设在靠近村部。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其用地的获得或建设,采用开发配套、合并扩征、政府征地三种方式。禁止随意改变规划建设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的性质。
  1.5农村生产建筑建设
  充分结合原有的企业基础和当地农业生产特色,加强设施配套及环境建设,形成以农业生产为主的科技含量与附加值较高的无污染或低污染生产区。要有适度的规模和工业产业链,统一规划,合理利用土地,布局地点要有较好的交通和通讯条件、充足的能源和供水。工业基地与居民点合理布局,有方便的交通条件,完善的生活设施,以适应工作和生活的需要。
  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措施建议
  通过对道县新农村建设工作面上的了解和点上的调查,就如何抓好全县新农村建设,提出以下建议:
  2.1加强领导,全民参与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而且也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必须搞好统筹协调,方能稳步推进,达到“二十字"方针的要求。必须要加强领导,实行领导负责制,各部门各司其职,分工合作,协调行动,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