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环境因子对水体沉积物磷释放的影响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11-10 10:05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孙刚等
分享到:

 

  摘 要:沉积物是水体营养盐和污染物的重要蓄积库,已成为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温度、溶解氧、生物组成、机械扰动、pH值等环境因子对于水体沉积物磷素释放具有复杂的、综合的、深刻的影响,制约着水体的营养水平、透明度、生产力和食物网。作为世界范围内的一个突出环境问题,水体沉积物污染已成为环境学、生态学、地理学的研究热点。研究沉积物—水界面的磷素交换、释放机制,对于水体污染预测和控制具有显著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关键词:环境因子;水体;磷素释放;沉积物;内源污染

  中图分类号:X52,Q148 文献标识码:A

  沉积物是水体营养盐和污染物的重要蓄积库。国外的莱茵河、泰晤士河、北美五大湖、阿姆斯特丹港、汉堡港、东京湾等,底泥污染普遍十分严重。在我国,各类水体的底泥中也积累了大量重金属、植物营养元素(氮、磷等)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其含量可高出背景值一至几个数量级[1]。沉积物不仅可以直接表征水体的污染历史和过程,而且在某些条件下可向上覆水释放污染物,尤其在点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以后,沉积物就成为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2]。沉积物与上覆水之间持续地进行着物质交换[3],沉积物—水界面耦合一直是水生生态学、湖沼学、环境科学、海洋科学、生物地球化学的重要研究内容。沉积物污染严重破坏水生生态系统的健康。美国环境保护署(EPA)在1998年的调查报告中指出,美国已发生的2100起鱼类污染事件大部分与沉积物有关。在我国,也多次发现水体沉积物具有不同程度的生物毒性[4]。

  1 沉积物组成

  沉积物中磷的浓度、结合态和化学形态是决定磷释放的重要因子。沉积物的释磷量并不与总磷量呈正相关关系,大部分磷以无机可溶态磷的形态释放到间隙水中。在厌氧状态下,有机磷趋于向无机磷转化,最后达到有机磷与无机磷的动态平衡。在非石灰性沉积物中,铁氧化物的吸附作用抑制磷的释放。在石灰性沉积物中,Ca2+浓度和pH值对沉积物磷释放的影响至关重要,磷的释放速率与Fe-P含量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另外,磷矿物类型、硫酸盐含量等也是控制沉积物磷释放的重要因素。处于氧化状态时,磷铁矿趋于稳定;处于还原状态时,沉积物则成为磷的释放源[5]。

  2 溶解氧

  水体底部的溶解氧(dissolved oxygen,DO)浓度是影响沉积物磷释放强度的重要因素。在厌氧条件下,磷在水层—底栖界面的释放速率增大;在好氧状态下,磷的释放速率明显减小。在浅水湖泊、池塘、河流的底部,DO可提高硝酸盐浓度,使铁偏于高价氧化态,对沉积物的磷释放起到某种拮抗作用[6]。

  3 温度

  水温升高可促进沉积物中底栖动物、底栖微生物及其他生物的生理代谢活动,增强矿化作用、生物扰动、机械扰动和厌氧转化过程,加大间隙水的DO消耗量,使表层和亚表层沉积物更加接近还原状态,Fe3+更多地还原为Fe2+,强化可溶性磷酸盐向水体中的释放[7]。总体而言,冬天磷的释放量较低,夏天磷的释放量达到最高值。

  4 生物

  沉积物中的底栖动物、底栖微生物可促进磷的释放。底栖动物对沉积物在垂直方向上的运移,加强了水体底部与上覆水的物质交换,促进了微生物、微小生物对有机质、生物残体等的代谢、分解和矿化,进而影响沉积物的磷释放,给水层—底栖界面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造成重大影响[8]。底栖浮游植物对沉积物中磷释放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尤其在浅水水体,浮游植物的生物量越大,磷的释放强度越大。磷的释放反过来又促进了浮游植物的生长和繁殖[9]。

  5 扰动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